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对失代偿乙肝肝硬化(DHBL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DHBLC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营养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治疗,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人体营养参数[体质量指数(BMI)、三角肌皱襞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机体营养参数[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球蛋白前体(Pre ALB)、氮平衡]、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良主管全面评价法(SGA)分级。结果:营养组和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BMI、TSF、MAMC、ALB、PALB、Pre ALB、氮平衡明显高于治疗前,营养组治疗3个月后BMI、TSF、MAMC、ALB、PALB、Pre ALB、氮平衡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和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LT、AST、TBIL、SGA分级明显低于治疗前,营养组治疗后ALT、AST、TBIL、SGA分级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可有效改善DHBLC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体蛋白指标、营养指标以及肝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机体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机体蛋白指标参数,有效满足机体营养物质需求,增强抵抗力,对减轻患者肝功能压力、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干预组;选择同期入院的其他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干预组再进行营养干预,两组观察时间均为一个月。在观察期满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均干预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蛋白指标、营养参数指标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营养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基于营养筛查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可显著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蛋白指标水平,有效满足患者机体营养物质需求,增加抵抗力。该方案可减轻患者肝脏负担,对肝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营养管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胆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营养管理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已确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Q01)。结论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延缓肝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治疗时间较长,预后较差,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用护理随访的形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89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健康情况。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对随访组按照出院第1周、第3周、第1个月、以后每月1次连续随访3个月,共6次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并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出院半年后评价两组的健康状况。结果出院半年后,随访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9.83,P〈0.05)。结论护理随访能促进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十天左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行常规护理,另对治疗组实行饮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28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系统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PT、APTT和FIB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1.3±0.4)s,(4.1±0.6)s,(-0.1±0.1)g/L,而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3.4±0.7)s,(7.3±1.0)s,(-0.4±0.1)g/L,两组差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疾病知识和健康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00例被调查患者入院前后对调查问题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 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 < 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 < 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 < 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 < 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社会支持,3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完善社会支持对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由责任护士负责的出院后电话干预。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护理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出院后电话干预能明显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自我护理和遵医行为,而且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住院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钾代谢紊乱,主要为低钾血症。但高钾血症亦非罕见,且可危及病人生命,我科自1985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8例,并低钾血症11例(10.18%),无1例死亡。而并发高钾血症6例(5.55%),有2例死亡。笔者认为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对其发病机理与处理进行初步探讨。例1:男,64岁,主因腹泻、腹胀4个月伴鼻衄于1988年7月8日入院。体检:黄疸、腹水、脾大,化验肝功能异常,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除给保肝治疗外,每天口服安体舒通80mg,间断腹腔内注射速尿,多巴胺,腹水明显减少,曾一度出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高钾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蜀红 《临床荟萃》2001,16(4):148-14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 ,包括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 ,并以肝功能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0 .76± 0 .3 6)mmol/L比 (1.3 1± 0 .41)mmol/L ,P <0 .0 0 1] ,Tch和LDL ch明显低于对照组 [Tch(2 .80± 0 .94)mmol/L比 (3 .95± 1.90 )mmol/L ;LDL ch(1.83± 0 .62 )mmol/L比 (2 .60± 1.2 5 )mmol/L ,P值分别 <0 .0 5 ] ,而HDL ch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0 .64± 0 .3 9)mmol/L比 (0 .78± 0 .2 7)mmol/L ,P >0 .0 5 ]。结论 :血甘油三酯降低比胆固醇降低更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6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2例及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共40例,占76.9%,慢性肝炎组有营养风险患者7例,占17.9%,两组间营养风险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BMI、TSF、AMC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钙和钠存在显著差异(均PO.05),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比例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状态,存在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及钠、钙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临床治疗时应注意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初步拟订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及管理方案,于2021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方案内容。 结果 共14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2轮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8和0.839。第2轮函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836、0.714、0.683(P<0.05),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3。最终构建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包括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可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476例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102/476);单因素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有18个因素:即从事体力劳动(OR=4.119,95%CI:2.631—6.325);年龄(OR=3.014,95%CI:1.163—7.136);肝硬化病史(OR=1.761,95%CI:1.439~2.130);住院时间(OR=17.354,95%CI:2.539~101.304);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OR=5.379,95%CI:2.354—17.594);蛋白质摄人(OR=3.201,95%CI:1.539~4.528);饮酒史(OR=3.158,95%CI:2.274—7.153);并发症(OR=8.367,95%CI:2.023~11.736);血清白蛋白(OR=4.613,95%CI:2.157~9.936);HB'qDNA定量(OR=3.628,95%CI:2.245—7.129);白细胞(OR=3.758,95%CI:2.276—7.018);胆碱酯酶(OR=3.148,95%CI:2.202—6.038);胆固醇(OR=3.210,95%CI:2.102—5.107);总胆红素(OR=2.748,95%讲:1.283—3.153);抗病毒药物(OR=0.257,95%CI:0.145—0.38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3.147,95%CI:2.236~7.182);凝血酶原活动度(OR=2.798,95%CI:1.293~4.182);肝硬化Child分级(OR=4.164,95%CI:2.236~6.761)。结论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史、饮酒史、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出现并发症、低蛋白血症、高HBVDNA含量、Child分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影响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用抗病毒药物是有效预防肝炎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