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原则,对云南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为昭通天麻的仿野生规范化种植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长白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紫芝子实体中3类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长白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紫芝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紫芝油中三萜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紫芝油中脂肪酸类物质的组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紫芝油后的残渣中多糖含量。结果:长白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紫芝油中含有较丰富的三萜酸类成分,总三萜占紫芝油质量的40%,并初步分析了其中含有Ganoderic acid A等15个三萜酸的结构;紫芝油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9%,含量较大的为油酸和亚油酸;经测定提取紫芝油后的残渣中多糖含量为0.79%;结论:本品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三萜和脂肪酸这3类活性成分,表明长白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紫芝具有很大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天麻种植过程中 ,常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如杂菌在生长中会自然消失 ;同一种植地域中 ,处于边缘部分的天麻生长旺盛 ;反吸收等。这些现象 ,反映出天麻生长的特点 ,种植中 ,可根据这些特点 ,采取适宜的措施 ,提高产量 ,保证质量。1 杂菌自然消失现象天麻采收后 ,菌材表面有时会出现白色的斑点 ,这是由于菌材被空气或沙里的杂菌污染 ,而出现的霉变现象。当霉变比较严重时 ,可削去被感染的树皮 ,用高锰酸钾或乳酸消毒 ,若霉变较轻 ,菌材可重新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 ,杂菌会逐渐减少 ,直至消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由于天麻采收后 ,采用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麻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药材名称 天麻Tian Ma Gastrodia elata Blume.别名赤箭、定风草等。  相似文献   

7.
进入冬季,市场走势却不如前段时间,少有大货成交,市价上升的品种较少。 天麻近几年价格偏低,种植减少,随着市场库存的消化,其价格在近几个月内稳中上升,目前统货价已上升到70元(千克价,下同)估计市价随市场消化,其价格将会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开展了铁皮石斛组培驯化苗仿野生种植,对种植过程中选地、种苗标准、种植密度及方法,施肥种类与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初步探索出一套规范标准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铁皮石斛野生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可作为类似喀斯特生态环境山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药材生产、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翠兰  吴杰 《光明中医》2011,26(9):1929-1930
目的: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在药材生产中实施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云贵高原仿野生栽培天麻生长发育规律与基地生境因子特征.方法 用仿野生栽培的方法,通过野外试验,研究天麻生长发育动态与基地生境因子.结果 5月以前天麻侧芽即开始萌发,5~11月新麻呈慢-快-较快-渐慢-慢的生长规律,数量和重量呈规律性变化.5月每穴有新麻40~ 60个,重3~15g;7月60~ 130个,重50...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因子与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温度、湿度、海拔及植被等对天麻分布的影响。结果天麻的分布对生态因子敏感,天麻自然分布区基本位于年平均最低地面温度-4℃线与年平均地温20℃线之间,主产区多位于年平均水汽压的14~16 hPa线之间;历代天麻产区的变迁与气候变迁有密切关系。结论天麻的分布与主产区的形成是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天麻和蜜环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天麻花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柏  林石添 《中药材》1995,18(11):543-544
通过试验表明:在湖北省宜昌市低海拔地区进行天麻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最适宜的开花、授粉和结果期应调控在5月份,气温22℃左右,种子比高海拔地区可提早一个月成熟。  相似文献   

13.
结合历代本草文献,本文从天麻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并且对其记载的由来加以推测。从古代本草来看,天麻的别名较多,且存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古今形态描述稍有差异,只是对天麻形态描述不同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而药用部位在宋朝时产生较大分歧;采收时间记载与现在相比过早;加工炮制过程在前人的记载基础上简化很多;品质评价在古人基础上有所扩展,更为详细。笔者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以期为正确评估天麻的品质提供参考和扩大该药材的临床应用,并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本草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麻胶丸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天麻种子的发芽率和原球茎的生长速度。方法 将天麻种子、营养物质及天麻种子萌发菌一起包埋在海藻酸钠胶丸中进行播种。结果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其中以胶丸中加入营养及03号萌发菌处理的效果最佳,培养75 d种子发芽率可达56.65%,原球茎和营养繁殖茎大小为4.63 mm×1.36 mm;而用03号菌叶的对照仅为38.71%和2.93 mm×0.89 mm。同时,播种120 d以后,胶丸中发芽原球茎生长的营繁茎仍继续生长,而对照已萎缩。结论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原球茎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天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进  丁德容 《中药材》1994,17(12):34-36
本文就历代本草记载的天麻药名、产地、药用部位及功效等作了整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6.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莉  肖红斌  梁鑫淼 《中草药》2003,34(7):584-585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弱极性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层析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果。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对差劲苄基乙基醚(I),β-谷甾醇(Ⅱ),棕榈酸(Ⅲ),2,2’-亚甲基-二(6-叔丁基-4-甲基苯酚)(Ⅳ),对羟苄基甲醚(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Ⅵ)和对羟基苯甲醛(Ⅶ)。结论 化合物Ⅳ和Ⅵ为天麻中首次报道成分,其中,化合物Ⅳ为四取代苯的二聚体,为首次从天麻属及兰科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7.
天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杨世林  兰进  徐锦堂 《中草药》2000,31(1):66-69
概述了天麻生活史和栽培生产的研究进展 ,及天麻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 ,提出了天麻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宁  卢学琴 《中药材》2006,29(1):3-5
干旱胁迫降低了天麻茎的水势和天麻产量。杂交种天麻能显著减轻水分胁迫的负影响和提高天麻产量。  相似文献   

19.
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中天麻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乌天麻1.440%,绿天麻1.697%,黄天麻0.904%,红天麻1.519%。结论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作为重点保护和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本实验室提取的川产天麻多糖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酶法除蛋白效果比较理想,一次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胰蛋白酶用量为2.0U/mg,处理时间以5h最好;酶解结合一次Sevag法再醇沉后,蛋白脱出率为90.1%;进样体积8ml、样品浓度4%、流速0.8ml/min时,Sepharose 6 Fast Flow凝胶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