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3D打印骨折模型术前辅助桥接组合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检查,术中采用经验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骨折模型术前辅助桥接组合内固定治疗。记录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并通过随访评估比较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内固定放置和术前设计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选择3D打印骨折模型术前辅助桥接组合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能让手术效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0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34例,其中,17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17采用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桥接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随访18~28个月,平均(22.62±3.01)个月。桥接组术后恢复患肩主动活动和患肩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患肩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显著增加(P0.05);虽然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桥接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患肩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大于钢板组,术后2周、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检查显示两组患者肩胛骨骨折均达到功能复位,固定稳定。随访影像显示桥接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44±1.21)周,而钢板组为(9.24±2.22)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早期临床效果优于重建钢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D组与常规组,每组18例。3D组常规行螺旋CT扫描并复制重建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实物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预手术",完成骨折断端的截骨、骨盆髋臼的矫形及复位内固定术,标记塑形所需的固定钢板、螺钉的方向及角度,应用于实际手术操作中。常规组常规行骨盆髋臼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结合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tta影像学标准,骨折复位质量3D组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8.89%;常规组优7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D组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为(16.00±1.94)分,常规组为(14.61±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有助于术者了解骨折特点并在术前制定优化、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精准复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成人双侧腕关节CT数据,应用Mimics 17.0软件建立腕关节三维模型,获取双侧腕关节解剖参数并进行比较。将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的7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以健侧腕关节三维镜像为模板进行模拟复位,3D打印骨折模型,选择合适内固定物;常规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评估两组术中及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正常成人双侧腕关节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以健侧腕关节三维镜像作为复原标准是可行的。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1个月。3D打印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5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 0.05)。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3D打印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腕关节功能优良率3D打印组高于常规手术组(84%vs 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以健侧镜像为复位模板的3D打印辅助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内固定具有精准化、个性化的特点,尽管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缓解疼痛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股骨髁间C3型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3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按Merchan评分标准行膝关节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桥接组短(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固定效果与锁定加压钢板相似,但手术复位方便,固定稳妥,对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38例。3D组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传统组使用传统手术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踝关节Kofoed评分和Olerud-Moland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36±2.37)个月。3D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为(83.64±12.55) d,显著小于传统组的(96.37±15.6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Kofoed评分和Olerud-Molander评分均显著增加,3D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Kofoed评分显著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评分显著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1共诊治复杂髋臼骨折31例,其中行常规手术治疗16例(常规组),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15例(3D打印组)。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187.6±13.6)min,术中出血量(558.3±35.2)ml;常规组手术时间(319.6±16.7)min,术中出血量(768.0±66.7)ml。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30;t=15.356,P=0.04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定:常规组优6例,良5例,差5例;3D打印组优8例,良4例,差3例。术后18.3个月疗效按照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评定:常规组优5例,良3例,可8例;3D打印组优6例,良3例,可6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490)。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制定更加详细、准确的术前计划,间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感染,有利于术中更加准确地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05—2016-10间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利用3D打印模型对Pilon骨折进行模拟手术,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施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塑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改变、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HGB差和HCT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优良率和复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诊疗效果,但提高复位精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手术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后1~7天的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照组短(P0.05);术后3~7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能有效缩短复杂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徐琳  卫永鲲  欧阳振  尹伟 《中国骨伤》2022,35(11):1015-1019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Stoppa联合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组),45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常规手术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8±3.5)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两组术后Matta复位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利用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合理手术方案,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操作及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且更便于术中骨折精准复位,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36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3D打印组。传统手术组18例采用常规手术,3D打印组18例采用CT影像三维重建,并3D打印机打印出三维跟骨实体模型,术前模拟手术,并应用于实际手术操作。[结果]3D打印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改进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手术进行术前规划,评估其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的35例髋臼骨折患者,按术前是否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和3D打印技术分为数字组和对照组。数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4±8.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8±2.0)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5例,T型骨折4例,后壁伴横行骨折2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7±1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2±2.3)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6例,后壁骨折8例,T型骨折3例,后壁伴横行骨折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率和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骨折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数字组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股骨头坏死。常规组1例在术后8个月发现异位骨化。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7.6个月。数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92.9%(14/15)和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6.7%(13/15)和80%(1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术前规划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SandersⅢ型和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3D打印组采用术前三维规划、3D打印、术前虚拟复位、钢板预塑形、体外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37.6±3.9)岁;身高(172.2±2.6)cm;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5例,其他9例;Sanders分型,Ⅲ型19例,Ⅳ型15例。传统组行常规"L"形入路手术,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平均(36.1±4.1)岁;身高(171.7±4.5)cm;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2例,其他10例;Sanders分型,Ⅲ型17例,Ⅳ型1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aryland评分等。结果 6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0个月,平均(30.5±6.1)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透视次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Marylan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优势明显,是个性化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5-07诊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使得骨折复位更加可靠,内固定置入更加精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42-2046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Pilon骨折实物模型,进行术前设计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术后6、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得到解剖复位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6、12个月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率,经过长时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02手术治疗的106例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53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5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结果 106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显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疗效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中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具有明确手术指针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手术指标、置钉准确率、滑脱复位程度、术后各时段的腰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D打印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领域内固定物置入,能提高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自2019-01—2019-06诊治的23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完善膝关节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其中1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D打印组),1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92.5±7.3)min,常规手术组为(110.2±10.8)min;3D打印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6(6~9)个月。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1.3±9.4)分,常规手术组为(72.7±8.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2.4±9.7)分,常规手术组为(70.6±9.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