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彩霞  冯海生  马世震 《中草药》2018,49(9):2049-2056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粉体形貌和粒径分布及研磨前、后的理化性质差异,为暗紫贝母超细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计单因素实验,采用球磨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间、球料比、转速条件下的暗紫贝母超细粉体,扫描电镜观察粉体形貌,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对比球磨前后粉体粒径大小和分布、膨胀度、总生物碱含量等性质。结果暗紫贝母超细粉体的较优制备条件为研磨时间为0.5 h,球料比为12∶1,转速为250 r/min。暗紫贝母超细粉体体积平均粒径(D[4,3])为(26.92±0.12)μm,D90为(45.15±0.18)μm。研磨后,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膨胀度和休止角增大,粉体的引湿性无显著变化,松密度减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总生物碱含量有较大提高。结论适度球磨能显著降低暗紫贝母粉体尺寸,改善粒度分布,提高总生物碱含量,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将丹参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共微粉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适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以湿法球磨粉碎为制备方法,复合微粉1~5μm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效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复合微粉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其流动性和引湿性。结果显示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粒径分布均一,D50为2.33μm,1~5μm体积分数为80.82%,休止角为(50.60±1.13)°,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7%。共微粉化使药物微粒的粒径显著减小,药物的无定形物稍有增加,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表明湿法球磨可用于性质差异大的多种成分的共微粉化,制备得到适于吸入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为进一步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川芎超微粉的粉体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琴  刘莉 《中草药》2010,41(11):1796-1799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前后川芎的粉体学性质,为超微粉碎对含挥发油类药材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粉末粒径及粒度分布;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学研究;测定粉体休止角和堆密度,测定25℃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粉体的吸湿性。结果 川芎超微粉和普通粉的D50分别为14.58、58.54μm,且超微粉粒度分布均匀性较好;显微镜下可见超微粉和普通粉在显微特征上都有较大的区别,油滴显著减小;超微粉碎对川芎粉体的流动性、堆密度和吸湿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超微粉碎后细胞破壁率显著增大,均匀度得到改善,其中油滴的显著减小为挥发油类药材超微粉碎形成"乳化结构"的证实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和借鉴。流动性、堆密度和吸湿性无显著变化,说明富含挥发油的川芎在粉体学性质上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面包覆改性工艺参数对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的影响。方法:以1%疏水性气相纳米SiO_2为改性剂,穿心莲浸膏粉为模型药,采用先分散再撞击改性工艺包覆模型药,以流动性综合指数(FI)评价粉体流动性,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各粉体粒径及粒径分布,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测定粉体吸湿性。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搅拌桨转速和改性时间对穿心莲浸膏改性粉体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但粉体的吸湿性随着搅拌桨转速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改性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结论:表面包覆改性工艺参数对粉体流动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粉体吸湿性影响较大,可能与改性剂在药物粉体表面的包覆量与粘附牢固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黄芪三七胶囊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性质,对比其质量,为制剂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测定吸湿率,绘制吸湿曲线,测定CRH、TLC鉴别特征成分,利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超微粉span值为(2.49±0.02),普通粉span值为(2.54±0.03),超微粉CRH为58 %,普通粉CRH为61 %,黄芪的薄层鉴别无明显差异,超微粉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含量分别高于普通粉2.8 %、12.8 %、18.2 %。结论超微粉的粒度分布更均匀,吸湿性强,有效成分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牡蛎低聚肽(湖北产、海南产、山东产,分别标注为牡蛎肽1、2、3)的粉体学特征,为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激光粒度分布仪、智能粉体特性测试仪分别测定牡蛎肽原料的粒径分布、流动性;单冲压片机直压方式比较三种牡蛎肽原料的压片性能。结果:三种牡蛎肽粉体特征及其流动性有较大差异,牡蛎肽3的粒径最大、分布最均匀,牡蛎肽1的粒径最小、分布最不均匀。数据显示,牡蛎肽1休止角大于40°,牡蛎肽2、牡蛎肽3的休止角小于40°,流动性评价分别为不大好、相当良好和良好。不同压片压力下,牡蛎肽2、3的硬度均较接近,并明显大于牡蛎肽1。结论:三种牡蛎肽粉体特征及其流动性有较大差异,在用量较大时,牡蛎肽2、3可用于直接压片。此结果可以作为相关产品开发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辅料与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总酚酸配比,测定其成型性及引湿性。方法通过将物料制成颗粒并测定其成型性;将所制成的粒在高湿的环境中测其吸湿性、流动性等粉体学性质,观察其外观确定其引湿性。结果加入的辅料以丹参浸膏喷干粉和三七浸膏喷干粉以1:5的比例混合、添加37%的糊精和糖粉(1:1)、1%微粉硅胶及2%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为最佳配比。结论该配比可改善丹参浸膏喷干粉和三七浸膏喷干粉成型性、抗湿性,制成粒径大小在20~40目之间的颗粒,用胶囊板装入一号胶囊中即得。  相似文献   

8.
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瑛  杨永华  蔡光先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01-2402
目的研究微米中药的粒度与粒度分布。方法采用W inner3001干粉激光粒度仪对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进行测定。结果100种中药粉末中,77种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23种中药细粉的粒度分布为1~150μm。<150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结论建议中药微粉的概念定义为:中药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夜宁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 分别考察干粉的粉体及颗粒的物理特性(吸湿率、休止角及堆密度等).结果 干粉的吸湿性较大、休止角较小;颗粒的流动性较差;通过制粒可以改善粉体的引湿性及休止角,更有利于装胶囊.结论 夜宁胶囊提取物宜制成颗粒,改善粉体物理特性后进行灌装胶囊,提高成品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并评价其粉体学性质。方法以粒度、粉碎时间、转速、介质填充率为影响因素,D_(50)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超微粉碎工艺。然后,对不同粒径复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溶出度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条件为细粉投料,粉碎时间80 min,转速250 r/min,介质填充率50%,D509.74。随着粒径减小,粉体流动性略微降低,但吸湿性增加,三七皂苷R~1、川续断皂苷Ⅵ、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累积释放率随粉体粒径减小而提高,血竭素无显著变化。结论优化后所得的微粉粒度分布均匀,细胞达到破壁效果,而且其粉体学性质有所改变,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8.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