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针对心搏骤停者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由于胸外按压中断引发循环中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在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应用性研究。通过与标准心肺复苏(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复苏效果。我们有关腹部心肺复苏的系列试验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弥补标准心肺复苏于胸外按压后人工通气期间其循环间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缺陷,籍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适时在临床应用中于胸外按压期间辅以与人工通气支持同步的腹部提压CPR法,加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进行CPR的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一种便携式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根据正负压心肺复苏术原理设计而成,主要由真空吸盘、压力弹簧、硬件电路、按压手柄以及指针组件等构成。该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提供稳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提示音,并且能够显示按压力度,能辅助非专业急救人员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前和心肺复苏实施中的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6例心搏骤停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因素、心搏骤停前干预措施和心肺复苏干预措施,以心肺复苏成功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86例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成功55例(6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心搏骤停前是否中应用镇静药物、心静脉通路,心肺复苏实施中是否接受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补碱,不同心肺复苏工作时长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心搏骤停前应用镇静药物,心肺复苏实施中接受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补碱,心肺复苏工作时长与心肺复苏失败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对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搏骤停患儿,其在心搏骤停前应用镇静药物以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正压通气者心肺复苏失败率低,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补碱者、胸外按压者以及心肺复苏工作时长≥30 min者的心肺复苏失败率高;对于因为呼吸因素导致出现心搏骤停的患儿,应该及时进行正压通气,危重症患儿应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且临床医生尽可能进行长时间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心肺脑复苏对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效果。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复制出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胸外按压组和综合心肺脑复苏组,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伤后6 h内动物生命体征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呼吸、循环、意识复苏成功率均显著高于胸外按压组和对照组(P<0.01);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6 h死亡率(35%)明显低于胸外按压组(55%)和对照组(100%)(P<0.01)。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性心肺脑复苏可降低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制作,集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于一体,并支持同步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走持,具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指标,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研究的空白,适合院前和院内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  相似文献   

6.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分析80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和78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肋骨骨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及存活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组生理参数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胸外按压组。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维持患者生理参数稳定、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建议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玲 《现代医院》2011,11(12):113-11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方法在胸外按压、球囊通气、报数等过程引入细节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范操作,加强对现场培训的督导,重视细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结果在胸外按压的频率、球囊通气的有效率、5个CPR循环所用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参与心肺复苏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其中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整个复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而心脏按压在BLS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成人、儿童和婴幼JL(除新生儿外)BLs的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变成了“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可见胸外按压在抢救时的重要性。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主张开胸心脏按压应该在心脏停搏10min内进行.我科在8月收治一位电击伤的病人,进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10.
前言目前心肺复苏一般采用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方式进行,存在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通气、按压效果不够确实,易造成胸肋骨骨折,搬运途中无法持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等缺点,目前已有的电动、气动心肺复苏器需要在有电力或高压氧气瓶的场所才能使用。便携式野战心肺复苏器的研制成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红芹 《工企医刊》2011,24(3):32-34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密闭式吸痰48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吸痰32例).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5 min、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后5 min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前5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搏骤停患儿90例,对其:①系统相关因素;②心搏骤停出现前的相关因素;③CPR期间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中有28例(31.11%)心肺复苏失败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χ2=5.15)、心搏骤停前有无给予镇静药物(χ2=15.56)、有无进行中心静脉通路(χ2=3.02)、心肺复苏时间(χ2=21.13)、心肺复苏操作时有无进行胸外按压(χ2=4.06)、有无进行正压通气(χ2=8.05)、有无气管插管(χ2=5.03)及补碱(χ2=10.42)因素下,其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心搏骤停出现时间、心搏骤停出现前有无进行机械通气、有无给予镇痛或血管活性药物、有无补钙、有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肺复苏时有无给予肾上腺素因素下,其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搏骤停前给予镇静药物(OR=12.24)、心肺复苏时间(OR=0.02)、心肺复苏操作时进行胸外按压(OR=0.07)、正压通气(OR=312.05)、补碱(OR=0.02)与心肺复苏失败存在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心肺复苏时间超过30min、心肺复苏操作时进行胸外按压及补碱的心搏骤停患儿出现心肺复苏失败率较高.因此,患儿出现心搏骤停前应给予其镇静药物并在心肺复苏期间应进行正压通气,有助于减少心肺复苏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HR、SpO2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后HR加快,SpO2明显下降;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交叉感染及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刘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906-4907,4909
目的 比较心脏骤停病人的第一发现人在调度台音频加视频的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的实践能力和准确性.方法 用蜂窝式便携无线电话分音频组和视频组分别指导消防员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在复苏实践能力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心肺复苏调度台指导下,音频组和视频组在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实践能力以及胸外按压准确度(除外人工呼吸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蜂窝式视频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控制台利用视频指导现场心肺复苏,对增加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公布了最新的《2015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以下简称为《2015更新》)。本指南采用了新的系统性审查流程和新的建议级别(COR)及证据水平(LOE)。同时,对其中儿童基础生命支持(PBLS)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儿科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CPR)急救技能的掌握,笔者拟简要介绍《2015更新》中,关于PBLS部分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①明确PBLS的适用人群;②重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C-A-B)的CPR操作顺序;③提供新的专业人员单人和多人施救流程;④限定胸外按压深度:青少年不超过6 cm;⑤建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⑥比较传统CPR与单纯胸外按压式CPR的优势与劣势;⑦强调高质量的CPR等,旨在提高临床对患儿进行CPR的成功率及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环甲膜穿刺装置,研究其对战伤、车祸、咽喉部肿瘤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利用环甲膜穿刺装置对268例上呼吸道梗阻、33例猝死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置管术通气、高频供氧等临床的紧急救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穿刺置管、给氧、吸痰、气管内给药均成功顺利。结论:环甲膜穿刺装置适用于平战时负伤发病现场对严重的上呼吸道阻塞及心肺复苏时的紧急救治,安全、微创而有效,该装置携带方便,操作快速、简单,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野战输液装置流速影响因素,改进轴心杆的核心部件,方便该装置输液速度的判断和控制。方法:分析影响流速的因素,测定液体流速、袋内压强、弹簧压缩尺度等数据,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流速与压强、压强与卡槽位置及弹簧压缩尺度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轴心杆进行改进。通过流速界值的设定和5个回归方程,把轴心杆的标尺改进成5条色带的标尺后,使救护人员只要根据卡槽的位置和标尺色带即可粗略判断并控制输注流速。结果:影响因素相同时,液体流速与袋内压强成线性正相关;控制横杆处于同一卡槽位置时,弹簧压缩尺度与压强成线性相关;控制横杆处于不同卡槽位置时,压强与弹簧压缩度的直线回归方程斜率和截距不同。结论:通过对该装置流速影响因素的测定以及以此为依据的轴心杆标尺的改进,使救援人员能更方便、有效地在野战火线后送伤员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唾管干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 11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68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吸唾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管吸引,两组患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口腔粘膜损伤及护理工作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吸唾管持续低负压吸引,能彻底清除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避免损伤口腔粘膜及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