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颈部或咽旁的无痛性肿物,早期无呛咳、声音嘶哑等迷走神经受侵犯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神经鞘瘤而影响治疗.该肿瘤在MRI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而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受损神经恢复;放疗等保守疗法可减缓肿瘤...  相似文献   

2.
<正> 例1:男,30岁。住院号:6313。因左颈部神经鞘瘤而入院,在局麻下行肿瘤摘除术。术中因迷走神经穿越肿瘤(肿瘤来自于迷走神经),而在剥离过程中损伤神经干。为使肿瘤切除彻底,而不得不将肿瘤内的神经干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患者自觉有心慌头昏,  相似文献   

3.
颈部神经鞘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膜瘤为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雪旺氏鞘)的良性肿瘤,是外周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神经鞘膜瘤发生在四肢及躯干,但颈部,特别上颈部也是集中发病的部位。作者总结了我科收住院治疗的10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颈部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9年5月收治了1例头颈部MS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0 d入院就诊.颈部CTA示:病灶周围血管及软组织受压、推移,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外科手术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MB45(+)、KI67(10%,+)、CD34(+)、S100(+).病理诊断:(右颈部)色素性神经鞘瘤.结论:色素性神经鞘瘤来自神经嵴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鉴于其潜在恶性,患者术后须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颈部神经鞘瘤及其手术张学香,丁雨仁颈部肿块临床虽然较多,但确诊为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神经鞘瘤并不多见,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怯,而术前如不认真对待,术时万一损伤可致不良后果,为吸取教训特将经治的两例报导于下:例1,女38岁,农民。发现左侧颈上肿块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经治的 160例患者的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颌面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 ,易累及颈动脉三角段交感神经干及迷走神经 ,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交感神经干及迷走神经易受损伤 ,完整摘除预后良好。结论 :宜在尽可能保留周围神经束枝的情况下钝性剥出肿瘤 ,对来源于迷走神经或位于颈动脉窦周围的神经鞘瘤 ,应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施术 ,以免术中产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括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丛、颈丛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动脉体.结果 6例肿瘤中5例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的Horner氏征1例,暂时性呛咳1例,暂时性伸舌偏斜1例,暂时性手臂握持无力1例,随访期内均完全恢复.持久性迷走神经切除1例.结论 在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源性肿瘤有一定优点,主要有尖源明亮、组织辨别度高、神经损伤小、重要结构观察清晰的特点,易于同期做神经修复等.  相似文献   

8.
Neck nerve trunks schwannomas:clinical features and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outcome.de Araujo CE,Ramos DM,Moyses RA,et al.Laryngoscope,2008,118(9):1579-1582.该文旨在分析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对1987-2006年于单一中心治疗的22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回顾,男女比例1∶1,年龄15~61岁(平均38.6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03—2008-07来我院就诊的5例颈动脉体瘤和11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64-MSCT及CT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4-MSCT、CTA图像可清楚显示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64-MSCTA重建图像清晰,可直观、立体、多角度地显示肿瘤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肿瘤使颈内、外动脉移位,颈内、外动脉夹角变大,呈典型的"杯口状"影像。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的深面,肿瘤使颈动脉向前、外移位,颈总动脉分叉角度无明显改变,肿瘤与颈动脉无粘连。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64-MSCT、CTA在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神经鞘瘤是1910年Verocay首先报告它来自神经鞘膜的Schwann氏细胞,故亦称为雪旺氏瘤。一般认为此肿瘤在颅内多发于听神经或小脑桥,在末梢神经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有人对软组织良性肿瘤的统计分析认为神经鞘膜瘤的发生率仅次于血管瘤、脂肪瘤。发生在口腔颌面颈部的神经鞘瘤李树玲、张船等已有报告,但数量不多。我科自1975年8月以来共收治9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诊疗方法。方法:报告一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病例,同时复习关于此病的文献。结果: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头颈部肿瘤,多以颈部肿物、声嘶、咳嗽为主要症状。结论:CT,MRI及DSA为主要诊断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引起脑神经损伤的症状,如声嘶,呛咳,伸舌偏斜等。  相似文献   

12.
颏神经神经鞘瘤一例湖北省宜昌市卫校附属医院(443000)朱成智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Verocay在1908年首先描述了此瘤,Stout认为该瘤来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而命名为神经鞘瘤,该瘤多见于中年人,好发于听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查询2000-2007年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对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所见、手术方式进行列表分析.结果:资料完善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有19例.所有病例仅3例在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15.8%.其中,2例通过细针穿吸活检明确,1例通过临床检查明确.从肿瘤发生部位看,神经鞘瘤发生于面神经走行全程,其中,发生于总干者8例,占42.1%.19例病例中,12例从囊膜内摘除肿瘤,其中2例出现神经断裂,进行神经吻合;6例合并神经切除,其中1例未行神经修复,5例进行同侧耳大神经移植修复;l例仅做肿瘤部分摘除.随访15~7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但所有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术前确诊率较低,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不论何种治疗方式,对面神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颌面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分析(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三维CT在口腔颌面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神经鞘瘤进行CT扫描、三维成像分析。结果 :三维CT图像清晰 ,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关系较为明确。结论 :三维CT成像对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颌面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诊断、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颌面颈部神经鞘瘤多见于青壮年,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完整摘除预后良好。结论:在尽可能保留周围神经束枝的情况下钝性剥离肿瘤,以免产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唐菲  王卫红  许彪  施延安  朱瑾  夏斌 《口腔医学》2015,35(5):395-398
本文通过对经诊治的1例左侧舌下腺舌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临床病例报告及分析。发现对于神经鞘瘤这种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沿包膜外完整切除,术后3个月复诊创口愈合良好,舌感觉及运动无异常,未见复发。所以在对于舌下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时,舌神经鞘瘤应予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多见于软组织,骨内神经鞘瘤并不常见。本文报告1例以下颌骨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骨内神经鞘瘤,通过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病理诊断和术后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亦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或神经膜瘤(Neurin-oma),是一种起源于颅、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的常见肿瘤。骨骼具有丰富的神经,故在骨组织亦可发生神经鞘瘤。不过,原发于骨的神经鞘瘤极为少见,迄今国内、外文献中所报告的尚不足40例,多为个案报告,其中发生于上颌骨者仅有2例。本文报告1例左上颌骨的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头颈神经鞘膜瘤15例河北医学院二院口腔颌面外科李长贵,刘书魁,张平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良性的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周围神经的鞘膜细胞即Schwann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神经鞘膜瘤发生于头颈部者2.50%~44.8%。我科收治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部大型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5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随访均治愈。结论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来源神经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