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山药的评价。山药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在我国的食用历史很长,其间几易其名。山药原名薯蓣,因唐代宗名“豫”,为了避其名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因宋英宗名“曙”,再次避讳,薯药最终变成了山药。  相似文献   

2.
正山药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蔬菜了,平常的超市,百姓的早市,都有山药的身影。山药为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再经浸软闷透,搓压为圆柱状,晒干打光,成为"光山药"。生活中一般以蒸制、切厚片炒菜、炖汤食用。中医认为山药有补肾健脾的作用,是食疗中的佳品。中医所讲的肾是先天之本,负责遗传和生育;而脾是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是人体营养来源的保障。山药先后天都补,这是食疗中较为少见的,所以说山药是"神仙之食"。  相似文献   

3.
山药,原名为薯蓣、修脆、儿草、蛇芋等,唐代时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改称山药。  相似文献   

4.
何文 《中老年保健》2009,(10):51-51
1.山药既补脾气,又益脾阴,且兼涩性.能止泻,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2.山药能补肺气.益肺阴.故适用于肺虚久咳或虚喘,用于肺虚喘咳,可配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  相似文献   

5.
山药为薯蓣的块根,主产河南、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山药本属食物,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作用和缓,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而不腻。实验研究证实,其有调节肠管运动、增强小肠吸收的功能,有助消化、抗氧化、降压、降脂、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功能。现将笔者临床最常用的涉及山药的方剂与所治病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餐桌上有不同的山药做法,但山药并不是仅仅煲汤这一种做法,以下这些做法不仅美味,还可以让人体更好吸收山药的营养价值. 山药的营养价值 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含量较为丰富,具有滋补作用,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山药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热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王琰 《家庭健康》2006,(10):44-45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国开战,一国被打败了,只剩下几千人马,逃进了一处深山。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得胜军队便围而不攻,坐等败军因饥饿而投降。不料8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山下大军正在蒙头大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队人马,径直杀向大营。被惊醒的官兵猝不及防,被杀得尸横遍野.败军反败为胜.把失去的土地全部夺了回来。  相似文献   

8.
山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人工种植的山药,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多供食用。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黏,山药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却不可貌相。  相似文献   

9.
长宏 《自我保健》2010,(12):27-27
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  相似文献   

10.
山药,既是一味中药,又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蔬菜,作为药食兼宜之品,山药在日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入药的地道药材。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本草纲目》谓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作为药食同源食物,千百年来为东亚人民广泛食用。  相似文献   

12.
亦食亦药话山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国开战。一国被打败了,只剩下几千人马,逃进了一处深山。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得胜国军队便围而不攻,坐等败军因饥饿而投降。不料八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山下的大军正在蒙头酣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人马,径直杀向大营。被惊醒的官兵猝不及防,被杀得尸横遍野。败军转败为胜,把失去的国土全部夺了回来。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溃疡、肺热咳喘、热痢热淋、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症。所以,鱼腥草在中医处方中往往成为有关肺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  相似文献   

14.
传说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很多将士水土不服。后经一小村寨,见村民面黄饥瘦,诸葛亮顿起恻隐之心,发放军粮施救。村民们十分感谢,一土著白发老人得知许多蜀兵患了热毒病时,便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后,姐妹仍未归来。人们多方寻找,在一处山崖,只见两只药筐中已采满了草药,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她们,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开的花叫作“金银花”。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原来只作为野菜食用,后来才逐渐成为中药的。据说古时豫西地区有个郎中,因医术精湛,“刮富济贫”而闻名乡里。邻居有一位小伙子,很想向郎中学一手,可无从开口,因此经常于深夜在郎中窗外偷听。有天夜里,听见断断续续的声音:“马齿菜治痢多了,要多收些钱……”,“马齿菜还能治痢疾!”他终于学得了一个妙方。其实,老郎中讲的这话是教儿子行医做人的道理。村里有个名叫刘寨的财主,横行乡里,乡亲们恨之入骨,因其一脸麻子,所以外号叫“麻子寨”。这天,老郎中对儿子说的话是:“麻子寨吃利多啦,看病要多收些钱……”。邻居的那位小伙子因一门心思想着“药方”、“治病”,便听走了调,也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治痢良药。  相似文献   

16.
逸菲 《食品与健康》2008,(10):34-34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精含烟酸、黏液质醌类、有机酸、毛地黄糖甙、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及皂甙等物质,能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有兴奋心肌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有一定疗效。此外,黄精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黄精的酒精浸液外涂患处用于治疗体癣、脚癣等症。同时也常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逸菲 《食品与健康》2009,(11):34-34
白果,又称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古代本草仅以白果种子入药,现代则用树叶。  相似文献   

18.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其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葛根。味甘。性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此后历代本草和中药书籍均有记载。葛根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9.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从此,茯苓饼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相似文献   

20.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调味料,始见载于《诗经》。古代常将花椒与酒配制,称做椒酒。《齐民要术》多次提到用花椒调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其味辛而麻”的特点,故花椒广泛作为食物或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