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医》2009,(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我们拟将编纂《中国中医药创新经验》。现特征文:1.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等)防治常见病、多发  相似文献   

2.
方证对应学是中医的经验传承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慧 《中医药通报》2006,5(6):33-35
文章从概念、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不同之处,论述了方证对应是中医历代医家创立的经验传承体系;精读医籍与抄方是学习方证对应经验的重要途径。认为方证对应作为经验传承体系与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共同构筑为中医的特色和精髓,开展“方证对应体系”的研究是振兴中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渊博与创新的学术思想、丰富与独特的临床经验及高尚的医德与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内容.传承中当三者互参,系统传承,又当根据各部分传承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传承方法.学术思想的传承方法主要为研读论著、学术访谈及学术经验推广会;临床经验的传承应遵循“临床信息采集-挖掘提取经验-临床应用验证-机理机制研究-理论指导临床”的模式;医德与治学的传承则需要在向名老中医的学习中耳濡目染、精心体会.  相似文献   

4.
名医经验涉及传统文化、医德医风、经典理论、临证实践等多方面,既有自然科学的朴素性,又有社会科学的严谨性.名医经验传承是中医学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传承的捷径.目前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传承机制和模式上还有待于优化和创新.结合“十二五”名医经验传承项目研究的实践,从中医药文化、名医思维、传承效果客观化、传承成果评价、传承研究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名医经验传承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彭力平教授辨治骨痿经验。彭教授认为,骨痿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与气血亏虚相连,"瘀"贯穿疾病始终,临证将其辨证分为四型,即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肝肾、强筋骨、补气血、化瘀血,重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及"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并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反映出其辨治骨痿独到的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学习。  相似文献   

6.
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十五""十一五"名医传承数据资源,在"十二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一)"的基础上,结合名医传承工作室站及传承团队的建设,开展名医经验传承社会化服务。作为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的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目标是规范传承和创新中医学的发展模式,实现科研成果产品化,科研产品社会化;宗旨是基于靶向人群及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将名医经验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及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7.
王文春主任医师是甘肃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于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王老先学西医后学中医,早年拜朱仁康老先生为师,融合中西医的精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中医外科真谛,对中医治疗皮肤及痔瘘疮疡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龚澄  王永生  吴茜 《河南中医》2019,39(7):997-1000
现有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在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主观性较强,不够准确、客观,并且对名老中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思维研究力度不够等。运用精准辨证理论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不仅可以客观、全面的采集、提取信息,做到临床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及全面性,而且经过对患者病情变化精确的动态观察,抓住病机变化的动态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对于病情复杂患者的精准辨证,更能体现名老中医的辨证思维方法,是名老中医辨证思想的精髓。运用精准辨证理论系统可在传承"有形的"诊疗技术、处方用药的同时,将"无形"的辨证思维等思想精髓渗透入继承的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9.
赵玉庸治疗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杰 《中医杂志》2004,45(8):580-581
赵玉庸系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赵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载,治疗肾病经验丰富,名噪一方.学生有幸侍诊于旁,现将赵教授治疗肾病经验粗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是在数十年理论及临床研究中逐步形成的经验总结,是学科领域内个人与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医学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传承的捷径。做好名医经验传承,对促进中医理论体系发展、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培养优秀青年中医等具有重要意义。故旨在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实质内涵、实践要素入手,结合"十二五"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项目的开展,分析理论学说、临床实践、现代科研等传承要素的现状,探索与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刘涛  指导:胡大佑 《新中医》2020,52(11):208-210
正文:胡大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伤科流派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1977 年起跟随魏氏伤科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李国衡教授学习。传承李教授的治伤经验,深得魏氏伤科“气血为要,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精髓。胡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手法、导引结合魏氏方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笔者有幸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魏氏伤科传承人培养项目,跟随胡老师学习魏氏伤科治伤经验,现将胡老师运用手法、导引结合魏氏蒸敷方三联外治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培养模式”结合了中医师承和信息时代数据挖掘方法的优势,借鉴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医德、注重知识交融、具有思辨能力、符合个性发展的卓越中医师,真正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创新,建立痹病学科卓越中医医师教育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走好中医痹病学科卓越医师教学发展的创新之路。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10,(7):16-16
<正>我国历代、当代名医辈出,流派纷呈,对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贯彻"继承与创新并重"的中医战略方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展旭医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高级论坛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进展高级研修班(国家继续教育项目330202084)"将于2010年10月在北京市举行。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名老中医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记录、整理、保护、传播、分享和创新,有助于克服传统经验传承方式的低效率问题,实现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数字化传承在可及性、抗佚失性、准确性、创新能力、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辅助名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保存、分析和发掘,是传统跟师学习传承方式的重要补充。数字化传承通常分为构建中医药知识数据库、构建名老中医经验病案资料库、数据挖掘发现规律、借助机器学习辅助临床决策等步骤。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不只是经验信息的利用,也是基于经验的创新和产品化过程,可能成为一种新型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林洪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近50载,在全面继承扶正培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与科研经验,进一步凝练提出了“固本清源”防治肿瘤创新理论,在该理论统领下,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的肿瘤,现代医学远期疗效较差,林洪生教授临床上以“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借助“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思想,可较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现简要介绍林洪生教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为林洪生教授“固本清源”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由于经验具有难以把握、不易理解的特点,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地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中的隐性知识,仍是中医师承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名老中医隐性知识传承过程中面临辨证论治研究过程不规范、有效验方转化不足、数据共享存在壁垒等问题,医学循证方法学的引入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经验”到“证据”的客观量化。引入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名老中医疗效证据,定性定量研究结合完善评价体系,伞式、篮式研究辅助验方说明书修订,开展技术规范化研究促进有效技术推广等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推广名老中医经验。此外,加强病案质量控制、医案记录数据质量规范化管理、完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隐私保护和伦理制度以及数据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在将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工作重点仍应围绕凝练理论、规范操作、转化验方等切实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17.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总结其从"三  相似文献   

18.
焦中华教授(1937-)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及血液病诊疗专家,全国第二、三、四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8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特殊贡献奖",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了"焦中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委员、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多个社会兼职。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永成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在于肝脾不和,运纳失调.多见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之证,李教授临床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体现了"和法"之精髓.并善用药对,如干姜、黄连,积壳、厚朴,海螵蛸、浙贝母,五灵脂、炒蒲黄,石菖蒲、沉香,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11,(23):1997
为贯彻"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医战略方式,本院将陆续出版《中华名医经验金鉴》系列卷书。征稿如下:运用中医药(含膏、丹、散、丸、民间偏方、验方、祖传秘方)、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熏蒸、药浴、穴位埋线、小针刀、脊柱疗法等疗法治疗常见病、罕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思路、新成果。稿件体例不限,欢迎投稿。投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