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是一种静脉阻塞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栓形成的3.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其病死率极高,是神经科难治病之一,对重症CVST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病死率仍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是一种静脉阻塞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栓形成的3.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其病死率极高,是神经科难治病之一,对重症CVST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病死率仍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1-3].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的诊断几乎完全依赖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我们旨在通过对确诊的CVST患者CT和磁共振图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学特点及最佳影像检查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索。 方法对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自2001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以昏迷就诊或在入院6h内出现不同程度昏迷的3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随访0.5~10年,本组患者中12例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脑深静脉血栓及相关脑血管意外,8例死亡,2例重残,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或智力语言障碍。CVST后昏迷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及颅内出血等改变时患者预后差,其中恶性肿瘤患者重残或死亡率高达50%。 结论CVST后发生昏迷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及早诊治并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卒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成人脑卒中的1%~2%[1-2].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CVST的临床诊断获得了更深入的认识,个体化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3-4].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因仍不清楚,许多病例仍然难以获得早期诊断,其治疗仍欠规范[3,5-6].本文分析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CVST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一、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6.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孕产妇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此病在整个妊娠期均可能发生,常见于产后2~3周。发病隐袭,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12例确诊的产后CVST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4-02~2009-05在本院收治16例成人CV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本组CVST好发于青壮年,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8...  相似文献   

8.
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可达50%左右,且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CVST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及时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CVST经头颅CT、MRI、MRV及DSA确诊率明显增加,现报告20例CVST病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CT表现的CVST,总结其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影像学表现及溶栓和抗凝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13~30d,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完全吸收。DSA复查示静脉窦完全再通5例,部分通畅3例。症状消除6例,明显改善2例,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随访1~16个月,无颅内再出血发生。结论提高对CVST的认识,并正确采用多手段影像学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的关键。适当强度的抗凝、溶栓治疗对于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ST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脑出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1例CVST伴脑出血、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CVST的病因包括口服避孕药、妊娠、激素替代治疗、肿瘤、感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CVST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症状、癫痫以及昏迷等,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抗凝是CVST治疗的主要方式,危重患者多联合局部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和抗凝治疗多种治疗方案。结论 CVST伴脑出血、PNH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长期口服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当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和癫痫表现时,用常规的脑血管病不能解释,要考虑CVST的可能,及时给予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检查,对明确诊断的CVST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或机械取栓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症状各异,体征不典型且多变,因此常被漏诊和误诊,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CVST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低颅压综合征并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国内外文献尚无相关报道.现报道我科收治1例低颅压综合征并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CVST的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和脑室-腹腔分流,随访1~2年。结果 CVST主要症状为外伤、感染后头痛,颅内压增高,视力减退,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表现为CT增强扫描后可见静脉窦内“空三角征”,MRI示静脉窦正常流空影的形态消失,出现长T2、短T1信号;MRV示静脉窦血流不连续或缺失,梗阻远端侧支循环血管建立或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3例患者经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颅高压征,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人,应高度怀疑CVST,及时行MRI及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ST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经济有困难的CVST患者,行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短期内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产后CVST是CVST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妇产科和神经内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不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常造成极其严重后果.妊娠期、产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若出现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怀疑本病.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 (MRI)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提高.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共确诊产后CVST 12例,应用抗凝联合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静脉 回流受阻、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死亡率。成年女性则以口服避孕药物和 围产期多见。由于妊娠引起的CVST危险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对妊娠合并CVST的诊治具有一 定难度。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妊娠相关CVS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等 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早期发现、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发病率约为3/100万~4/100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我科2006年7月~2009年1月收治16例CVST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V对不同时期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CVST患者,同期行MRV和DSA检查,将3D CE-MRV及2D TOF-MRV与DSA进行对比,探讨MRV对不同时期CVST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急性及亚急性期CVST,3D CE-MRV的诊断准确性优于2D TOF-MRV。对于慢性期CVST,两者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69.44%、98.15%和100%、89.47%;两者评价CVST治疗后再通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81.82%、71.88%和60.00%、100%。结论对急性及亚急性CVST,3D CE-MRV较2D TOF-MRV的诊断准确性高。对慢性期及再通后的CVST,宜同时行3D CE-MRV和2D TOF-MRV检查,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综合评价,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24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CVST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症状多见如头痛、恶心、呕吐(约占71%),约67%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CVST最常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的影像质量高,能清晰显示病灶。9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发生出血。死亡2例(约占8.3%)。结论 CVST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神经系统急症,MRV是CVST较好的诊断方法,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脑血管病。目前,其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I、MRV以及DSA等。MRI联合MRV检查可以直接反应静脉窦内血栓病变,被认为是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而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液循环,是CVST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在治疗方面,病因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由于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扩展,促进血栓溶解,被认为是治疗CVST的首选方法,而对于急性期CVST患者以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则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国内外有关CVST的不同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对37例CV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以感染、产褥期为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等为主,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如偏瘫、癫发作等,CT可见条索征、空三角征及脑水肿征。MRI、MRV和DSA诊断率较高。结论 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01-2013-10收治的124例CVST患者资料,其中病程≤8.5 d者64例,病程>8.5 d者60例。所有患者接受抗凝治疗,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0.4 mL (5000 U )皮下注射,用量2次/d ,q12h;持续3~23 d(平均12 d)。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表现、腰穿结果,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早期抗凝与晚期抗凝的效果。结果除言语障碍外,出院时患者各项主要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病程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例患者进行腰穿初查及复查,复查时平均颅内压(260.24±64.79)mmH2 O ,低于初次腰穿颅内压(318.75±69.46)mmH2 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0.32%,其中中早期抗凝痊愈率(71.88%)高于晚期(23.33%)(P<0.05)。结论对CVST采用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抗凝比晚期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