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超声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阐明了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大小,回声对其病理分型的价值。结论超声影像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有很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超声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 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6 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4 2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4 6岁。病程最长11年 ,最短 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间歇性隐痛、腹胀或不适者 5 6例 ;无症状者 6例 ,仅在体检时发现。全部病例均由超声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所用仪器为SSH - 14 0A ,LOGIQ2 0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5Hz ,检查前空腹 8- 12小时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必要时采取坐位探测…  相似文献   

3.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 ,我院对 4 8例胆囊隆起性小病变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现对该组病例的术前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 ,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隆起性小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本组 4 8例中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6 5岁 ,平均 4 3.2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使用 ATL -HDI30 0 0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 4 MHz,应用Abdom en软件。患者空腹 12小时 ,取仰卧位和 (或 )侧卧位 ,与肋下、肋间斜切对胆囊进行多切面多方位探查 ,选择最佳切面留图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中对胆…  相似文献   

4.
我院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病程短者1月,长者19年。主要症状为慢性右上腹部隐痛或钝痛(18例),部分病例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4例)。有4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发现。除2例有右上腹深在触痛外,余20例无腹部阳性体征。B型超声检查:22例检查均提示胆囊壁有直径0.1~1.0cm大小、中等强度回声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然后联合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和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0例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83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有102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68.63%),胆囊腺肌增生症32例(31.37%),另有8例误诊,误诊率为7.3%;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92.73%)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6,P=0.001)。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胆囊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胆囊息肉样病变以往尚少报道,近几年来,我院共收治20例,均在术前借助B超作出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4例,年龄25~65岁。15例有右上腹不适,12例有轻微右上腹隐痛,3例有胆绞痛史,1例有急性腹痛、发热,20例均无黄疸。病史1个月至20年。除1例由于腺瘤引起胆囊梗阻性炎  相似文献   

7.
胆囊淋巴水囊肿1例王学彩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22002主题词胆囊疾病分类号R575.61病例报告女,28岁。因经常性右上腹隐痛不适3年,加重2月,不伴发热或黄疸入院。查体:腹平软,右上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B超检查示:胆...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例1 男,33岁。因间歇性上腹痛1年余。近1月来右上腹有时自己扪及包块就诊。检查全身浅淋巴结不肿大,右上腹近脐处可扪及4.5cm×2cm之腊肠样包块,质中硬,表面光滑,稍可活动。B超示右上腹实质性肿块。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无异常征象,肿块在横结肠肝曲后上方。于1992-03-06剖腹探查,术中发现横结肠系膜近后腹膜部有4cm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3岁,右上腹及腰背部疼痛一年余。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B超示胆总管下段结石。手术见胆囊萎缩约2×1.5cm大小,胆囊管闭塞,周围粘连,胆总管下段可见泥沙样结石,切除胆囊送病检。病理检查萎缩胆囊一个,大小2.5×1.5×1cm,切开见胆囊壁均匀性增厚达1cm,粘膜粗糙。镜下见粘膜糜烂,有坏死,肌层内见较多粘膜腺体,上皮呈高柱状,囊壁平滑肌增生伴纤维化,间质有出血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23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程3个月~15年。17例表现有慢生右上腹隐痛,8例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15例胃泌酸腺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胃泌酸腺腺瘤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 15例胃泌酸腺腺瘤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病变部位多见于胃中上部,内镜下多为息肉样隆起表现,超声内镜显示为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肌层的高回声隆起病变。5例行ESD治疗,10例行EMR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CgA(-)、CD56(+)、Syn(弱+)、MUC6(+)。术后随访3~2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胃泌酸腺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内镜下难以与胃息肉相鉴别,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该疾病的认识还有待于病例的进一步积累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113例,并行超声胃镜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定期随访追踪术后1、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113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贲门隆起7例(6.19%),胃窦14例(12.38%),胃底29例(25.66%),胃体28例(24.77%),食管19例(16.81%),直肠及结肠14例(12.38%),胃角1例(0.88%),十二指肠降部1例(0.88%)。病理结果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隆起病变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吻合系数κ=0.676,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准确率高,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0 d人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胀痛疼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胛区,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自诉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在门诊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腹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胆囊不大,其内可见小点样阴影,心影增大,两侧胸腔可见新月形低密度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的51个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判断其病变层次、范围、超声特点,确立诊断;根据不同病变选择内镜下结扎治疗或电切除术,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51个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中,间质瘤16个,平滑肌瘤2个,囊肿24个,囊性淋巴管瘤1个,脂肪瘤3个,血管瘤2个,副乳2个,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个,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4.1%(48/51)。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结扎治疗或内镜下电切除术,2例副乳及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未行处理,3个月至半年后复查见原病变处已形成瘢痕。[结论]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以间质瘤和囊肿多见,在超声内镜指导下的结扎或电切除术对十二指肠降部隆起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胆囊隆起样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本文对我院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隆起样病变进行了临床与声象特点分析.方法男8例,女13例,年龄分布25岁~69岁,平均为28.9岁±3.5岁,经B超检查发现19例占90.5%(19/21),经CT检查发现2例占9.5%(2/21),B超及CT检查前常规禁食水8h~12h,CT检查前14h最好口服碘番酸0.5g~1g.结果21例术前经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胆囊内隆起样病变,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30岁~50岁为多占76.1%(16/21).息肉发生的数目本组多发性息肉占52.38%(11/21),单发性占47.62%(10/21).病理分类胆固醇息肉61.90%(13/21),腺瘤样息肉占19.05%(4/21),炎性息肉14.29%(3/21),腺瘤恶变4.76%(1/21),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占23.80%(5/21).结论不论息肉大小若伴有胆石或胆道症状者也以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16.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6月间应用内镜超声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91例上消化道病变 ,现将内镜超声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 91例中男 54例,女 37例;年龄 19~ 76岁,平均年龄 45.2岁。本组病例在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且胃镜发现食管或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 X线钡餐检查,因诊断不能明确而做内镜超声检查。   2.方法:我院使用的超声内镜为 Olympus GF- UM3型超声胃镜,探头的超声频率为 7.5MHz与 12MHz,这两种频率可在检查过程中根据…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与CT仿真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EUS)与CT仿真内镜(CTVE)对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经胃镜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患者(食管癌、胃癌、息肉等病例除外),行CTVE和EUS检查,除9例检查发现为正常脏器外压、2例食管静脉瘤而密切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以上三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胃镜、EUS、CTVE对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7%、89.6%、66.7%,EUS、CTVE与胃镜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1);EUS、CTVE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US优于CTVE;EUS、CTVE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88.9%和66.7%、66.7%。结论 EUS和CTVE作为新兴的检查手段在对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且两者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作为胃镜较难诊断的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确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回顾分析了胆囊小息肉样病变(≤20mm)的内镜超声检查(EUS)特性以确定EUS鉴别诊断标准,并与经腹超声检查(US)比较,以评价EUS对胆囊小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胰腺结核     
胰腺结核 (PTB)较为罕见 ,诊断困难 ,现将本院收治 3例结合国内文献报告的 37例〔1- 6〕进行综合分析。1 病例介绍例 1,女 ,31岁 ,福建省福清市人 ,工人。右上腹疼痛伴畏冷发热 2 0天 ,于 1981年 8月 2 5日入院 ,诉于 7个月前因腹痛与发热及腹部肿物在当地医院拟胆囊炎、胆石症治疗 2个月明显好转后出院。但近 1个月来反复发热 ,体温波动在 38~ 39℃ ,超声检查右上腹包块 4× 3cm。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肝脏、胆囊正常 ,胆总管稍扩张 ,未触及结石 ;胰腺头体部肿大质硬 ,范围 10× 6cm ,胰周淋巴结肿大 ,取胰腺及淋巴结活检 ,病理为结…  相似文献   

20.
胆囊十二指肠瘘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刚  孔棣 《山东医药》2009,49(26):57-58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右上腹和上腹部疼痛,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30例。术前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1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5例、十二指肠漏1例、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9例,均治愈。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