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相关处理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1年10月胸外科收治的术后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接受的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后,9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87例,延期愈合6例,未愈合2例;随访1年原切口结核局部复发3例,无非切口部位复发病例;切口未愈及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及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对于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治疗,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通畅引流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等处理措施,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各种干预对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起收治胸壁结核患者85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857例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62例,复发率为7.2%;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抗痨治疗不规范、合并肺实质和(或)胸膜及纵隔内病灶、结核中毒症状未控制、术前未明确病灶来源、胸壁结核类型、术式选择不合理、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未充分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切口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原切口部位及前胸壁、术后管理不当是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胸壁结核发生在左、右侧等无关(P>0.05)。结论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做好各项干预策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复发的原因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2009年共15例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复发原因和采取肌瓣+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加压包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2例,余患者愈合良好,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胸壁结核患者外科手术中对病灶清除不完全,采取肌瓣填塞留有残腔,术后包扎不当或时间过短,都有可能复发。采取肌瓣+带蒂大网膜填塞加压包扎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胸壁结核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20例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清创换药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清洁时间、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切口愈合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9月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及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胸外科、宁波市第一医院胸外科行Nuss手术治疗的243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通过住院信息、随访信息记录患者钢板留置期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收集可能导致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因素,如性别、年龄、Hailer指数、胸壁凹陷畸形类型、手术情况及住院天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有22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9.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愈合情况与患者年龄、胸壁凹陷畸形类型及置入钢板数量及固定缝线类型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12岁(P0.05)及置入钢板数增多(P0.05)均是Nuss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手术年龄12岁及置入钢板数增多更易造成患者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6.
胸壁结核多发于中、青年,主要是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该病的治疗效果主要与诊断、麻醉的选择及手术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我院白1990年3月奎2007年3月共收治胸壁结核患者246例,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治愈,术后经1~6年随访无1例远期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脊椎关节结核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椎关节结核患者41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结果切口Ⅰ期愈合92.68%(38例),切口裂开换药后愈合7.32%(3例);所以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41例患者确认骨性融合下床活动。结论护理人员对脊椎关节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王岩 《现代保健》2010,(33):21-22
目的 总结与探讨上颈椎损伤的分型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32例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患者,根据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均愈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结论 对于不同的上颈椎损伤,应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颈淋巴结结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68例临床诊断颈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采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术后均服用抗痨药物6个月.结果 3例术后出现引流管孔结核窦道形成,经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后窦道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颈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抗痨药物治疗,清除颈淋巴结结核病灶彻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芦荟贴敷辅助治疗对胸椎结核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胸椎结核术后感染患者一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切口脓肿后给予芦荟贴敷辅助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检测生理应激指标和心理应激指标.结果: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创面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 HAMD评分、HAMA评分、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胰岛素水平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芦荟贴敷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胸腰椎结核术后感染患者的应激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富卫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31-1532
目的 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2年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成功,其中切口一期愈合17例,二期愈合4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经抗炎及换药治疗,感染切口二期愈合.手术时间76~131(102±13) min;住院7~12(8.9±1.3)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无一例腹壁切口疝复发.结论 依据腹壁切口疝缺损大小选择合理的手术修补方案治疗,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肥大及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切口感染率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叶嗣宽 《中国保健》2007,15(16):49-49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本院近5年126例胸壁结核手术治疗经验.结果疗效良好,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2.4%,复发率1.6%.结论胸壁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良好,并发症少而轻,彻底清除结核干酪病灶是治愈胸壁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爱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36-1336
目的 研究并分析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以提高我国的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胆囊结石手术患者32例,将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6个月,32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切口感染,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结论 给予胆囊结石手术患者积极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其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胸壁结核是胸壁软组织,肋骨和胸骨结核性感染的总称.其原发病灶多在肺部、胸膜.采用胸壁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甚佳.一、切口选择:肿物破溃形成窦道者行梭形切口,切除坏死皮肤及窦道口,皮肤完整者沿肿物长轴切口.二、手术方法:对于病变仅局限于软组织者给予彻底切除病灶,充分冲洗止血后不放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切口.对于肋骨破坏形成哑铃形脓肿者;手术时切开脓肿浅部的软组织,注意保存胸壁肌肉,将脓肿壁作完整切除,并找到与肋骨深部脓肿相通的窦道,切除相关的一段或几段肋骨和肋间组织,将肋骨深处的脓腔完全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探索临床诊断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自2007年3月—2010年11月这一时期来该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闭合性骨折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Ⅱ型、Ⅲ型类骨折患者都采用胫骨前外侧切口进行手术,而Ⅳ型则采用胫骨前内侧,Ⅴ型骨折采用胫骨双侧切口进行手术。结果 27骨折患者在术后伤口Ⅰ期就得到了愈合,愈合率为90%,延期愈合3例,延期愈合率为10%。所有患者的骨折都得到愈合。经过评定本次研究组愈合优26例(86.7%),良2例(6.7%),可1例(3.3%),差1例(3.3%)。优良率为93.4%。结论在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只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植骨,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便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胸壁结核是胸壁软组织,肋骨和胸骨结核性感染的总称。其原发病灶多在肺部、胸膜。采用胸壁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甚佳。一、切口选择:肿物破溃形成窦道者行梭形切口,切除坏死皮肤及窦道口,皮肤完整者沿肿物长轴切口。二、手术方法:对于病变仅局限于软组织者给予彻底切除病灶,充分冲洗止血后不放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切口。对于肋骨破坏形成哑铃形脓肿者;手术时切开脓肿浅部的软组织,注意保存胸壁肌肉,将脓肿壁作完整切除,并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期间6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Schatzk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15例,Ⅳ型5例,Ⅴ型2例,根据患者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给予或不给予保守治疗,均采用膝关节内侧和(或)外侧切口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6~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钢板松动或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从8~21周不等,平均(12.6±4.2)周;膝关节HSS评分情况:32例优,24例良,4例差,优良率为93.33%.结论 在根据患者骨折分型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功能均达到FrankelⅤ级,随访18 ~24个月,无钉棒断裂、松动.结论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胸壁结核的超声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诊断胸壁结核,并且试依据病灶形态范围实行超声分型并指导术式选择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Xario600实时超声诊断仪。结果:所有患者当中,病灶位于左后胸壁5例,病灶位于左侧胸壁8例,病灶位于左前胸壁25例,病灶位于右胸壁30例.病灶位于右侧胸壁11例,病灶位于右后胸壁4例,病灶位于右肩1例;哑铃型28例(34.1%)、团块型5例(6.0%)、远处转移型2例(1.2%)、窦道型47例(57.3%)。结论:超声在确定胸壁结合病灶的形态、位置、内部回声、是否存在窦道以及窦道分布情况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超  袁东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45-5146
[目的]总结5年来胸壁结核脓肿手术经验体会. [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胸壁结 核病例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8~64岁,中位年龄33.5岁.患者术前2周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术中仔细探查脓肿范围,完全彻底地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形成的残腔以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用胸大肌、前钜肌及背阔肌制成的皮瓣填塞.手术结束后放置橡皮条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结果] 21例患者中,Ⅰ期愈合19例,1例术后形成胸壁窦道,经换药1~2个月治愈.1例术后6月后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结论]胸壁结核性脓肿的手术治疗,以仔细探查,彻底清除病灶,和通过肌瓣填塞,负压吸引消灭残腔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