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楼 《癫痫杂志》2021,7(4):340-342
肌阵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突然、短暂、电击状(shock like)不随意运动.肌阵挛癫痫定义尚有争议,目前认为可能是涵盖癫痫的电临床意义,累及下行的神经元,此神经元的扩展或颞叶扩充能扳击为明显的痫性活动.肌阵挛可能是多种癫痫综合征的一部分(如青少年肌阵挛、全面强直-阵挛或进行性肌阵挛癫痫),也可能是单独发作表现(如良性...  相似文献   

2.
视性眼阵挛(opsoclonus)最早由Orzechowski在1913年描述为“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完全性无节律的快速、冲动性和多向性的不规则异常眼球运动”。曾被命名为“跳舞的眼睛”、“婴儿肌阵挛脑病”、“眼摆动-躯干共济失调综合征”等。此后发现,这种眼阵挛可波及眼睑、颈部、躯干及上肢,同时并发全身性肌阵挛性颤搐,  相似文献   

3.
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征杨任民概念与同义词Orzechowski(1913、1927)对“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完全性无节律地快速、冲动性和多向性的不规则异常眼球运动”,命名为斜视性眼阵挛(Opsoclonus)[1]。此后发现,这种眼阵挛,可波...  相似文献   

4.
5.
少年肌阵挛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肌阵挛癫痫是特发性全身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漏诊、误诊率相当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肌阵挛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脑电图典型发作为对称、同步的多棘慢波。病因学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的关键作用,已有6p21.3、6p11-12、6q24、15q14等4个染色体区域被证明与之相关。该征对丙戊酸治疗相当敏感,合理用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阵挛-失张力癫痫( myoclonic-atonic epilepsy,MAE)又称Doose综合征[1],1970年由Doose首先描述,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癫痫综合征,以肌阵挛及失张力性发作为主要特征。MAE占儿童期起病各类癫痫的1%~2%,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及国内外学者描述,其诊断要点为:(1)起病前发育正常;(2)无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导致癫痫发作的疾病;(3)发病年龄在7个月至6岁;(4)男女发病比例为2∶1,1岁内为1∶1.5,常有遗传易患性;(5)癫痫发作形式包括肌阵挛、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失张力发作、失神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癫痫持续状态较常见;(7)脑电图最初可能为正常或θ波背景,无局灶性放电,后可出现全面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综合;(8)除外婴儿型良性及重症肌阵挛癫痫、隐源性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1-3]。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和睡眠肌阵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和睡眠肌阵挛(SM)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20例JME患者和25例SM进行分析.结果JME多见于青春期发病,有遗传性,男女无差别,常在清醒时表现为双侧单一或反复的不规则无节律的肌阵挛发作,无意识障碍,可伴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少有失神,易被剥夺睡眠和闪光诱发,EEG示快而弥漫的不规则棘慢波和多棘慢波复合;SM可见于各年龄组,在入睡不久出现肢体或手指不自主、无规律地抽动一下,双侧不同时出现,发作频率和动作幅度不等,EEG监测在肢体抖动时,亦无异常放电.结论JME是一种遗传性、与年龄相关的以肌阵挛发作为主的癫痫综合征,其预后好;SM是一种无需治疗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脊髓性肌阵挛可成为各种原发或继发脊髓病变的重要症候.国内对此研究甚少,本文复习近25年国外文献,对其定义、临床表现、病因、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皮层性肌阵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阵挛(myoclonus)为起源于神经系统的突发、短暂、闪电样不自主运动,肌阵挛性抽动在肌电图上可记录到10-50毫秒的运动单位放电,很少长于100毫秒。正性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的快速主动性的收缩,负性肌阵挛指主动肌的肌张力出现短暂的丧失而导致的抽动。肌阵挛也可以呈静止性、姿势性或随意运动性(动作性肌阵挛),或由外界刺激所诱发(反射性肌阵挛)。肌阵挛抽动既可以是反复的、有节律的(节律性肌阵挛)也可以是无目的的、不可预测的。本文在对肌阵挛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及鉴别诊断、治疗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皮层性肌阵挛的几种代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衰竭患者可以发生许多异常运动,包括肌纤维颤动,扑翼样震颤和肌阵挛.本文报告了两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动作性反射性肌阵挛的临床特征,以及Clonazepam用于控制肌阵挛的显著作用.例一是膀胱癌所致的急性阻塞性肾功能衰竭,静止时有频繁而不规则的束性肌肉收缩,当出现在肢体远端时,可引起手指和足趾的轻微活动;除触摸或光刺激外,任何刺激,特别是试图进行自主运动时,均能诱发单一肢体或全身的粗大的肌肉跳动,  相似文献   

11.
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HMDS)是一种少见的运动异常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在20岁前发病,发病比例男女相同,总的人群发病率未知。曾被命名为遗传性特发性肌阵挛、家族性肌阵挛、特发性家族性肌阵挛、良性特发性肌阵挛、乙醇反应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Mahloudjhi和Pikielny 1967年首次提出此病诊断标准迄今已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OM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OMS患儿临床均伴有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及行为异常,其中3例伴有睡眠障碍,1例伴有语言障碍,1例伴有智力倒退。其中3例患儿胸腹部CT提示胸腹腔占位,病理提示低分化神经母细胞瘤。3例患儿均予肿瘤切除治疗及术后化学治疗,肿瘤均未复发。其中1例患儿在化疗后半年给予免疫治疗,目前OMS症状明显缓解,但遗留语言表达下降及智力倒退;另外未加用免疫治疗的2例患儿目前OMS症状仍持续存在。未合并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在确诊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目前OMS症状好转,无肿瘤新发。结论 OM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常合并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预后良好,但多数仍需要进一步接受免疫治疗才能长期改善OMS症状,且OMS已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6岁。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4年、双上肢抖动2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9月4日人院。患者于4年前玩游戏时出现双眼反复眨眼,随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四肢抽搐、双眼上翻、面部发紫,无大小便失禁和舌咬伤,每次发作持续约2min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是只在睡眠时出现的独特的运动障碍.这种肌肉的抽动是成年人常见的一种良性现象,不需要药物控制和治疗.作者报告3例睡眠肌阵挛的婴儿,都是在出生后头一个月开始,经神经病学检查及睡眠和觉醒时脑电图检查均无异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伴癫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年起病、良性病程的罕见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肌阵挛样震颤、伴或不伴癫发作。依据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肌阵挛样震颤源于大脑皮质可做诊断。抗癫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肌阵挛样震颤和癫。近期研究已提出数个可能的致病基因位点及机制,文中对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肌阵挛是由于肌肉的一部或全部短时间急剧地收缩引起的一种不自主运动。其中仅限于软颚的叫软颚肌阵挛。1886年Spencer首先描述本症以来,已有许多报告。本文中的软颚肌阵挛是指每分钟120~140次左右的规则而持续地不自主运动,并且不仅限于软颚,往往扩展到咽、喉、膈等肌肉。一般认为其主要病灶在肌阵挛同侧的小脑齿状核、对侧的红核、下橄榄核等连结成的叫Guillain-Mollaret三角区域,其原发疾病多为  相似文献   

19.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6岁。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4年、双上肢抖动2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9月4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玩游戏时出现双眼反复眨眼,随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四肢抽搐、双眼上翻、面部发紫,无大小便失禁和舌咬伤,每次发作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癫",予左乙拉西坦(开浦兰)500 mg(2次/d)口服后仍间  相似文献   

20.
脊髓性肌阵挛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肌阵挛类型,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脊髓病变导致,其表现复杂、鉴别困难、难以治疗。根据起源及传播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脊髓固有性肌阵挛及脊髓节段性肌阵挛两种类型,系统比较二者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特征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该文就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