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筛选出板蓝根抗病毒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鸡胚体外培养法对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流感病毒的效能测定。结果板蓝根总水提液(I)、氯仿萃取部位(III)具有同途径和异途径预防作用,正丁醇萃取部位(V)具有异途径预防作用,冷冻干燥水提液(VII)具有同途径预防作用,这四个部位均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结论板蓝根氯仿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板蓝根抗病毒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抑菌活性部位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晓燕  刘明华  孙琴  张诗静  姜黎 《中草药》2013,44(12):1615-1620
目的 明确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总提取物、总有机酸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核苷部位、总蒽醌部位对大肠杆菌AG 100A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批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抑菌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共有峰21个,与抑菌作用关系密切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2、10、16、18、20、21号,其中10、18号分别为水杨酸和苯甲酸.结论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抑菌解热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抑菌以及解热方面的活性.方法 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观察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抑菌活性;采用干酵母及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解热活性.结果 抑菌方面,板蓝根多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其中以中药提取物Ⅱ组效果最佳;解热方面,板蓝根各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其中以中药提取物Ⅱ组效果最佳,中药提取物Ⅲ组效果较差,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板蓝根作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其抑菌及解热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4.
何立巍  杨婧妍  侯宪邦 《中草药》2017,48(14):2843-2849
目的研究板蓝根Isatidis Radix正丁醇部位的抗病毒活性组分及相关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及色谱法提取分离板蓝根正丁醇部位各化学组分,MTT法体外筛选各组分抗单纯疱疹病毒1(HSV-1)活性,利用UPLC-Q-TOF-MS检测正丁醇部位及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运用Markview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各组分差异性成分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到抗病毒相关的化学成分。结果按照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利用色谱法将板蓝根正丁醇部位分为20个组分,其中10个组分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UPLC-Q-TOF-MS检测到正丁醇部位中的44个化学成分,并明确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在各化学组分的分析检测及差异性分析中,发现了生物碱类、有机酸、糖和氨基酸衍生物共15个化学成分与抗病毒活性相关;尤其是1-甲氧基-3-甲醛、3-(3′,5′-二甲氧基-4′-羟基)-2-吲哚酮、1-甲氧基-3-吲哚酮、3-(甲基硫代)芥子油苷、氨基葡萄糖-6-磷酸酯在活性组分中量较高。结论板蓝根正丁醇部位以吲哚类生物碱、有机酸、核苷及氨基酸类成分为主,其中的单吲哚类、硫苷类及糖和氨基酸衍生物与抗病毒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草龙各个部位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抑菌的活性,水提取部位在高质量浓度下仅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石油醚提取物没有抑菌活性;从醋酸乙酯部位分得的没食子酸也有抑菌作用.结论 草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抑菌作用最强的是醋酸乙酯部位;没食子酸单体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中红细胞凝集效应组分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琴  马丽  李兰  胡晓燕  姜黎  肖小河 《中草药》2012,43(1):125-130
目的研究板蓝根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成分。方法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针对活性最强的部位建立1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生物测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板蓝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家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2号、11号共有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23、43.00 min)的相对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样品的凝集作用也越强。结论 2号、11号峰可能为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特征峰,所建立的板蓝根HPLC特征图谱与药效作用的关系,可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防风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测定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考察pH、紫外线、金属离子对正丁醇部位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部位更明显。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在紫外照射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增强(P<0.01),K+、Na+、Fe3+条件下减弱(P<0.01)。结论广防风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防风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测定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考察pH、紫外线、金属离子对正丁醇部位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部位更明显。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在紫外照射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增强(P<0.01),K+、Na+、Fe3+条件下减弱(P<0.01)。结论广防风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翘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为进一步从连翘中提取高效抑菌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代表菌种,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老翘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老翘的不同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次为正丁醇部位。结论老翘不同提取物对3种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热活性表达的中药板蓝根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艳玲  山丽梅  金城  周旭  肖小河 《中药材》2008,31(5):743-747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热活性表达的中药板蓝根品质评价研究模式和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常规化学方法和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分析不同板蓝根的化学差异及作用于细菌、病毒和免疫细胞的生物热活性差异,比较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表达板蓝根品质的异同,并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建立品质评价数学模型。结果:板蓝根中有机酸、多糖含量与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含量+化学指纹图谱的方法难以准确区分不同品质的板蓝根样品;而基于4个主要生物热活参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的判断板蓝根的品质,误判率仅为1.39%。结论:本文建立的基于生物热活性表达的板蓝根品质评价模型较常规化学方法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配方施肥对板蓝根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板蓝根的产量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板蓝根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方法:采用L16(43)正交法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产量最大和多糖含量最高的最优施肥配方是A2B2C1,即尿素869.0 kg·hm-2、过磷酸钙1 428.6 kg·hm-2、硫酸钾0 kg·hm-2。结论:磷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的产量水平,氮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红  吴雅红  陈立明 《中成药》2005,27(2):125-127
目的:找到快速、简便识别板蓝根颗粒中是否含有板蓝根的UV指纹图谱,以及含有板蓝根该部分成分群量的多少.方法: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计算板蓝根药材与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对三家不同药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含UV图谱中板蓝根成分群的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板蓝根药材与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板蓝根的UV指纹图谱可以识别板蓝根颗粒是否含有板蓝根以及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4.
赵艳玲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07,38(2):193-196
目的选取大肠杆菌做为工具菌,建立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生物热力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作用下的生长热曲线特征谱图,得到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评价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差异性。结果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促进其生长,而有机溶剂萃取物则抑制其生长;在热力学参数上表现为随着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极性降低,萃取物的抑制率下降、细菌传代时间延长;在生长热特征曲线上则表现为最大产热峰强度和对应的培养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的最大产热峰强度不变或略下降、达峰时间提前,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最大产热峰强度明显下降、达峰时间滞后,且存在特异的后期产热现象,可以较好的表征提取物间的差异性。结论微量热法可以较好的反映板蓝根的生物热力学参数及特征,该方法可为其他生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是清热解毒类的代表性中药。以落叶松脂素为代表的木脂素类成分是板蓝根发挥抗病毒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综述板蓝根木脂素类成分生源途径解析、关键调控基因筛选和次生代谢工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认识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提升板蓝根药材品质及促进板蓝根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制备四黄膏的适宜基质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黄芩、黄柏、大黄、黄连4种药材的超微细粉制备不同基质配方的四黄膏,并考察不同配方的抑菌作用,同时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对最佳基质配方四黄膏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观察其局部外用后对皮肤的刺激性作用。结果水溶性型基质的四黄膏抑菌作用最强,最稳定,且无刺激性,制剂处方中主药均能被检测出。结论该制剂质量可控,可为临床提供四黄膏的改进配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理独蒜和丫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1420)和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021606)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制备独蒜提取物与丫蒜提取物,采用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常量稀释法检测MIC。结果:经t检验、Games-Howell检验分析,大理独蒜与大理丫蒜的提取物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不同蒜种对同一菌株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021606)的抑菌效果比对大肠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独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对实验中其他细菌的抑菌效果好,同时独蒜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丫蒜提取物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理独蒜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为大蒜提取物在临床和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蔡伟  马月  方杰  吴方  余陈欢 《中草药》2015,46(7):977-981
目的利用中药材提取液来还原Ag+获得相应的银纳米材料,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黄等15种中药材提取液还原制备了银纳米溶液,采用激光粒度仪(HPPS)、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测定了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分布。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倍比稀释法,测定了银纳米颗粒的抑菌作用。结果大黄、制首乌、香薷水提液还原制备的银纳米颗粒得率和反应速率较理想。制备所得的银纳米粒径为100 nm左右,均匀性好,分散性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制首乌-银纳米抑菌作用最强。结论中药材作为天然生物还原剂,可用于银纳米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十味当归饮药效学及毒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味当归饮主要由当归、南沙参、三七、柴胡、野菊花,益母草等组成,口服给药能显著地抑制二甲苯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十味当归饮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表明十味当归饮具有抗炎、镇痛及体外抗菌作用。十味当归饮 ig 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LD_(50)~(?)>840g/kg(以生药量计),连续 ig 大鼠一个月,剂量高达189.8g/kg(以生药量计),相当于118.6倍推荐临床剂量,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十味当归饮基本无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及其抑菌作用,进而对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对禹州漏芦进行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各部位浸膏,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11 g·kg-1)和不同溶剂萃取部位高、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考察禹州漏芦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划线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禹州漏芦三氯甲烷萃取部位的高、低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均高于60%(P0.01),其他部位的抑制率较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5种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最低,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最低,均为312.5 g·L-1。结论:禹州漏芦抗炎的有效部位是三氯甲烷萃取部位,抑菌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禹州漏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