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成形矫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8~65岁,平均34.6岁。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形态,采用交界环缩、后瓣叶矩形切除、腱索转移、前瓣叶腱索短缩、缘对缘技术、Carpentier环、自体心包片二尖瓣前叶徙前等不同技术,同期治疗部分合并的心内病变。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完全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29例(82.9%),残留轻度反流4例(11.4%),中度反流2例(5.7%),1例术后轻度狭窄。出院前左房、左室直径均显著减小(P<0.01)。术后随访2个月~9年(平均5.2年),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心力衰竭死亡,其余32例(91.4%)心功能Ⅰ级,2例(5.7%)心功能Ⅱ级。结论:在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施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前叶瓣膜病变不论采用何种技术,均应同时行交界环缩。成形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多次行左室注水观察瓣膜关闭情况及测瓣器评估二尖瓣开口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67岁,平均(39.4±13.6)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74个月,平均(53.3±15.6)月。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患者均存活,无再次手术。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术后32例患者二尖瓣返流消失,未再复发;3例患者残余二尖瓣轻度返流未加重,继续随访中。结论:应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提示中度反流8例,重度反流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瓣环有不同程度扩大.结果 术中证实15例二尖瓣瓣环均有扩大,11例存在瓣裂,其中前瓣瓣裂4例,后瓣瓣裂3例,4例前、后瓣均存在瓣裂,余4例中1例为瓣叶增厚瓣膜发育短小并脱垂致对合不良,1例存在副瓣致关闭不全,2例A2区无腱索附着致前瓣脱垂.15例均行瓣环环缩术,其中加用成形环2例,缝合瓣裂11例,2例行腱索转移,1例将副瓣与前瓣缝合折叠并环缩相应瓣环.无手术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80.3±19.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9±16.6)min,ICU住院时间(10.5±192.0)h,术后住院时间(8.5±3.2)d;术后并发心包积液、一过性结性心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均治愈;出院时超声提示二尖瓣无反流5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1例;随访1.7~49.4个月,二尖瓣无反流6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 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二尖瓣瓣膜发育异常,及时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应根据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缘对缘”技术治疗Barlow病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缘对缘”术式治疗的14例Barlow病患者,利用超声对照观察术前、术中、术后二尖瓣反流量、瓣口面积、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心功能状态等相关指标。结果术中、术后1周超声显示9例二尖瓣微量反流,5例轻度反流。左室流出道流速术前为(150.5±23.5)cm/s,术后1周为(121.0±26.4)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随访1~60个月(平均26.8个月),无死亡及二次手术,二尖瓣口平均面积为(3.0±0.6)cm2,8例二尖瓣微量反流,6例轻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监测“缘对缘”术式治疗Barlow病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具有指导作用,其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选择MC3硬质三维三尖瓣成形环的型号,探讨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人工硬质三维成形环型号,对照组评估患者体表面积、右心房室的大小及三尖瓣瓣环径选择相应的人工硬质三尖瓣成形环,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均成功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三尖瓣成形术,术中三尖瓣反流试水试验均无明显反流,术后无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损伤或主动脉根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重度,术后反流程度及反流面积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反流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成形环型号,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更小,更有利于实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魏薪  梁玉佳 《华西医学》2022,(9):1299-1307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目前最成熟的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技术。超声心动图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围手术期评估的必要影像学手段。术前,超声心动图可通过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病因及发病机制、二尖瓣解剖等情况筛选患者和制定手术策略。术中,超声心动图在引导房间隔穿刺、夹合系统到达目标位置、瓣叶抓捕等环节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用于即刻疗效评估、并发症监测和术后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7.
由于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给部分病人带来不便,因此近年来,二尖瓣修复成形术逐渐成为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本科对2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实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二尖辩关闭不全5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原因不明2例。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其余59例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随访平均(13.8±2.5)个月,未见二尖瓣返流加剧,心功能恢复好。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辩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重构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6例二尖瓣反流(MR)患者分为轻度二尖瓣反流(Ⅰ)组,中度(Ⅱ)组和重度(Ⅲ)组,另选取46例无二尖瓣反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选取标准胸骨旁长轴、心尖四腔心和二腔心切面,于心脏收缩和舒张末期检测二尖瓣瓣环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体表面积,并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二尖瓣反流速度、反流时间和有效反流口面积计算反流容积.结果 206例二尖瓣反流患者中轻度二尖瓣反流76例、中度67例和重度63例;按照二尖瓣反流发病机制分类130例中度和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中73例为冠心病缺血性二尖瓣反流,19例为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38例为过度瓣叶运动、二尖瓣叶木连枷样运动或脱垂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随着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增加,在舒张期和收缩期测量的瓣环内径呈对称性扩大趋势,左心室和左心房内径均有相关一致的增大.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反流面积、射流紧缩宽度、最大反流面积、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比值和反流长度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78、0.76、0.40、0.73、0.69和0.74(P<0.01).结论 不论二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制如何,二尖瓣环重构呈轴对称性扩张.慢性二尖瓣反流的心脏重构不仅限于二尖瓣环的重构,还涉及到左心室和左心房的重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新型软质人工二尖瓣成形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软质人工二尖瓣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体元模型经食管动态三维超声重建技术研究了13例接受软质二尖瓣环成形术和9例硬质二尖瓣环成形术者,术后即刻二尖瓣瓣环形态和口径的变化。结果:应用硬质环行二尖瓣修复术后,从左心房向左心室方向观察,二尖瓣环形态被强制成与硬质环相似的“D”形,且二尖瓣环口径固定,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二尖瓣环前后径分别为1.80±0.15cm和1.77±0.13cm(P>0.05),二尖瓣环面积和周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应用软质环后,二尖瓣环仍呈椭圆形,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二尖瓣前后径分别为2.09±0.19cm和1.85±0.13cm(P<0.01),且其面积和周长均发生符合生理状态的周期性显著变化(P<0.01)。结论:应用软质二尖瓣成形环可维持人体二尖瓣环生理性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治疗二尖瓣反流中的引导、监测价值.方法 10例外科手术高危的中重度(1例)或重度(9例)中心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MitraClip系统行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Clip释放后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与术前评估相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理想结果,其中5例患者各植入1枚Clip,另5例患者各植入2枚Clip.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示6例患者二尖瓣反流量减为轻度,2例减为轻中度,2例减为中度.10例患者均未发生Clip脱落、二尖瓣损伤、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 MitraClip术是外科手术高危、中重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全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监测及确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三尖瓣成形矫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行De Vega成形术,22例行Kay二瓣叶化成形,14例同时行Kay二瓣叶化成形和De Vega成形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治愈。随访1个月~13年,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3例三尖瓣仍有轻、中度反流。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大部位和反流程度,选择不同成形方式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满意。围手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及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正确性及病因。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患者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其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急性左心衰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对照;1例二尖瓣位机械瓣叶开放振幅明显小,瓣口面积为1.2cm^2伴中度关闭不全,手术见二尖瓣口大量肌化血栓致卡瓣;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人工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术中机械瓣叶脱落;1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中重度关闭不全,术中见瓣叶对合不良;1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叶无活动,人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瘵重度关闭不全,诊断机械主动脉瓣卡瓣,术中见大量肉芽嵌入瓣口致瓣膜活动受限,4例患者行急诊二次机械瓣置换术,3例手术成功。结论:人工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主要原因为瓣膜血栓,肉牙,赘生物卡瓣,瓣叶磨损,瓣膜脱落等,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正确诊断机械瓣急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估二尖瓣脱垂病变瓣器结构改变与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于我院就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二尖瓣脱垂伴反流的患者40例,另选取10例作为对照组。50例患者均行RT-3D-TEE检查并采集二尖瓣三维图像,使用4D Auto MVQ脱机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定量分析。  结果  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前外-后内侧直径、非平面角度、总瓣叶面积、后叶面积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增大,瓣高联合比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总瓣叶面积与反流程度呈极强相关关系(r=0.847、0.843、0.845、0.854、0.854,P < 0.05)。A Total是导致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B=1.576,OR=4.834)。总瓣叶面积(截点值=8.9 cm2)预测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敏感度为91.7%,特异性为87.5%,曲线下面积为0.948(P < 0.01)。  结论  二尖瓣瓣环大小、扁平程度、瓣叶大小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总瓣叶面积是导致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6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6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成形术的方法为:人工瓣环植入、双孔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赘生物切除及心包补片修复、腱索转移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3例。全部患者术中注水实验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成形效果满意。存活66例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10 d、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或微量反流33例,轻度反流27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特征,选择相应的二尖瓣成形技术,可以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47例,分别采用瓣膜裂隙修补、交界环缩、瓣环环缩、人工环成形、人工腱索、腱索延长等方法行成形术,39例(26.5%)同时运用2种以上成形技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4.1%),术后7个月死亡1例。死亡与手术年龄(≤12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及合并心脏畸形有关。随访结果为2例因二尖瓣反流再发,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病例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瞬时反流量显著低于术前。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三尖瓣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三尖瓣病变类型分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73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其他疾病合并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根据三尖瓣病变程度分为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85例,中度关闭不全83例,轻度关闭不全87例。所有病例中含再次三尖瓣手术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三尖瓣De Vega瓣环成形术16例,三尖瓣Kays瓣环成形术40例,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174例,3例采用人工腱索,4例采用"缘对缘"技术,三尖瓣置换术18例。同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术前、术后均使用食道超声评估三尖瓣形态,综合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转正中胸骨切口及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包填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再次开胸止血5例。手术时间(185.3±58.6)min,体外循环时间(116.7±4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3.7±61.4)min,气管插管时间(12.6±3.6)小时,胸腔引流液(237.3±308.9)ml,术后住院时间(5.3±2.6)天。住院期间未使用血制品率81.0%。术后5天至3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重度返流2例(0.8%),中度返流3例(1.2%),轻度返流130例(52.4%)。结论完全胸腔镜技术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是可行的,对于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暴露好,经过改良的成形方法可以运用于复杂的三尖瓣成形手术。该术式对于减低围术期死亡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ICU停留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以及更好的血液保护预期有积极意义。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完全胸腔镜下行人工瓣环成形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二尖瓣前叶脱垂缘对缘成形术效果.方法 随机对19例二尖瓣前叶脱垂患者行缘对缘成形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TTE检查,检测二尖瓣反流(MR)程度、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二尖瓣前叶脱垂缘对缘成形术前瓣膜重度反流19例,术后无反流1例,轻微反流15例,轻度反流3例;术前左房大小为(51.63±10.03)mm,术后为(44.79±9.22)mm(P=0.000);术前左室大小为(59.37±8.29)mm,术后为(52.68±7.31)mm(P=0.000);术前PASP为(45.37±18.34)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为(33.00±9.43)mm Hg(P=0.002);术前MVA为(4.13±0.24)cm<'2>,术后为(2.90±0.28)cm<'2>(P=0.000);术前LVEF为(66.0±9.0)%,术后为(67.0±6.0)%(P=0.751).结论 缘对缘成形术是一种简单、有效保留瓣下结构,恢复左房、室正常形态,维护左室功能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使用Duran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Duran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5例,其中87例成功进行二尖瓣成形,男48例,女39例,年龄18 ~ 73(平均42.7)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下使用二尖瓣前后叶折叠缝合或矩形切除等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同时所有病例均应用Duran软环.结果:8例因成形后监测仍有中量以上返流,改性二尖瓣置换术,其余患者术中食管超声无反流49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4例,均行二尖瓣成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4±52.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46.2) min.二尖瓣成形的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恢复,其中心功能Ⅰ级66例(75.9%),Ⅱ级21例(24.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使用Duran环可更好地维持左室的生理功能,结合其他成形技术使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需注意避免环缩过度引起的二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多平面经食管体元(Voxel)模型动态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在瓣膜修复术中的作用,本文对9例在本院行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3例有手术前后对照,3例采用Carpentier硬质人工二尖瓣环,6例采用本院自制的软质人工二尖瓣环。结果表明:术前三维超声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瓣膜脱垂的部位和程度,展示二尖瓣和瓣下结构间的关系,有助于术前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术终三维重建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二尖瓣和所置入的人工瓣环的立体形态,为瓣膜修复术中的即时评价开辟了新的途径,还能清晰地显示硬质及软质人工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对今后人工二尖瓣环的合理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