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硒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较为严重的常见传染病。我国是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仅乙型肝炎患者就有2700万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有一亿人。江苏省启东县是肝炎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每隔4~5年暴发流行一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15%左右。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命。启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肝癌及乙型肝炎与硒关系较为密切。1980年我们对启东县永阳乡与西宁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永阳乡居民主粮硒含量较西宁乡低,而居民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及肝癌发生率均比西宁乡高,提示硒摄取量和肝炎、肝癌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肝炎与肝癌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74年,我们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对1964年普查发现的肝病(肝炎)患者进行了十年前瞻性观察。发现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比非肝炎对照组高九倍多,但当时未能确定为何型肝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抗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病理学、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原  相似文献   

3.
1988年我们在肝癌高发区扶绥县采集193份花生油样品,其中高发区95份,相对低发区98份,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结果:肝癌高发区与相对低发区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1)。  相似文献   

4.
杨文  于欣  杨震  刘学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2,(12):1215-12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检测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P-选择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均升高,且在肝癌组中P-选择素所测水平最高,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增高对肝病病情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扶绥等地10多年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系列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肝癌高低发区HBsAg对比调查,凡采用灵敏性较差的检测方法,往往有不平行关系;若采用灵敏性高的RIA法,无论成人或儿童都表现出明显的平行关系.(2)反复、多次肝癌户与非肝癌户家庭成员的HBsAg检测及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都一致证明乙型肝炎与肝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最高的OR值达21倍,前瞻性研究最高的RR为44.03倍.(3)两次前瞻性研究结合HBV感染,黄曲霉毒素的调查分析;认为扶绥县肝癌高发,HBV感染是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明显的表示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肝病病人的免疫状态,需对病人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我们已报导过肝癌病人及肝癌高、低发区人群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1]。本文报告调查肝炎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结果。检查对象:住院肝炎病人62例,其中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27例,健康带HBsAg者78例,正常人77例。肝炎病人的诊断标准按78年11月全国病毒肝炎杭州会议拟订的标准[2]。急性肝炎病人的血在急性期过后采取,慢性肝炎病人血是在疾病的活动期采取。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关系,我们曾用对流免疫电泳法(简称对流)检查肝癌高发区和相对低发区的人群、南宁地区正常供血者及来我院就诊的肝癌病人,其他肝病和肝外恶性肿瘤病人,共检查16680人,发现肝癌病人的HBsAg阳性率总是比别的人群或病人高。但高发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与低发区者并无明显差别。在三省(区)一市协作的HBsAg与肝癌关系研究中,用补体结合试验加对流法同时测定了广西扶绥县高、低发区小量人群血样的HBsAg,发现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乙肝发病率较高,但是否得了乙型肝炎就意味将来一定发展成肝癌,这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根据本人从事检验工作多年的体会:“乙型肝炎最后导致肝癌”这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肝癌的患者血清中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有肝癌的患者多半得过乙型肝炎,即HBV→HBsAg携带状态→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而反对乙型肝炎为肝癌之因是因肝癌与发病率不相吻合,据我科保存25年的资料证明,在癌症的高低发区,用反间接血凝法及对流免疫电泳对15岁以上的人群检测llssag结果肝癌高发区n:nssg阳性率反较低发区为低。由此可见,肝癌可能是…  相似文献   

9.
肝炎与肝癌关系近年来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重视,特别是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已有专著报导,[1-3]大量文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肝脏组织化学检查,血清流行病学化验及肝癌细胞株的培养实验等,证明肝炎与肝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7]十多年来,我们从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肝癌高发区扶绥县的一些高发公社和大队,肝大率很高,有的大队高达10%以上。是乙型肝炎感染还是非甲非乙肝炎感染,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对乙型肝炎感染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疾病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戊型肝炎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重叠急性戊型肝炎50例,通过对本次研究对象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ALT、ALB、TB、AST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重叠型疾病患者与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等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凝血时间都在变长,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戊型肝炎疾病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肝脏系统以及其预后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肝炎与肝癌是否有关,是国内外不少肿瘤研究工作者相当关注的课题之一。我国肝癌高发区江苏省启东县1972~1977年平均肝癌死亡率为55.58/10万,肝炎亦多见。为研究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该县于1972、1975、1976年先后四次回顺性调查,结果表明肝癌有肝病史(肝炎、肝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次总的相对危险性为4.3倍。我们于78年10月在该地进一步用前瞻性配对调查的方法继续研究肝硬化肝炎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目的为探讨积极防治肝硬化、肝炎一类疾患能否作预防肝癌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根;同时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对献血员的严格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贯彻卫生部关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献血员管理的要求,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我们于1995年对银川市85名献血员进行了HBV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为本市85名献血员,统计HBV血清血与性别、年龄的关系。1.2检测项目及方法:diHBsAg采用RPHA法检测,滴度>1:8为阳性,再由区防疫站采用RIA法复核,滴度>2:1为阳性。HI3sAg诊断血球为单克隆抗体制剂,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供给,RIA药盒由北京生化免疫中…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我们应用干扰素alb(IFNalb)联合拉米夫定(3TC)治疗17例慢性乙性肝炎,与单用IFNalb的治疗的21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 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 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来肝癌流行因素的研究,普遍认为肝癌的流行与黄曲霉毒素B_1、乙型肝炎病毒、亚硝胺、微量元素(铜、锌、钼)及饮用水中污染某些致癌物质有关。我们于1979年4月开始调查了东南沿海(苏、浙、闽)肝癌高发区八个县32个高、低发公社,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目前工作在继续进行中,现摘要报告如下:一、食物霉变与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为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的Hp感染状况与HBV DNA定量、HBV DNA分型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进行对比。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和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组(75.0%)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1963年Blumberg氏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9年确定了它与乙型肝炎的关系,197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改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证实,长期被测出携带HBsAg者,均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另外有许多作者报告,肝癌病例的HBsAg检出率是高的。国内对肝癌病人和健康人也做了大量的对照检测工作,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癌的发生、发展似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及HBsAg携带  相似文献   

18.
丙型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7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20例各类乙型肝炎及肝癌抗—HCV、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重叠丙型肝炎78例,重叠感染率10.8%,其中肝硬化、重症型肝炎和肝癌重叠感染率分别占15%、17.86%和16%,较急、慢性肝炎(7%、5.1%)高。重叠感染者中HBeAg阳性率(9.38%)较单纯HBV感染者HBeAg阳性率低(28.35%)。提示了丙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是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癌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丙型与乙型肝炎重叠可抑制HBV的某些标志,降低HBsAg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肝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探讨HGF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并且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HGF水平;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中的HGF mRNA及HGF蛋白的表达。结果:(1)PCR产物行半定量分析,各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组和肝癌组中HGF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且在肝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炎组。(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GF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胞浆,HGF的表达阳性率97.1%。肝炎组织中HGF的表达阳性率51.4%,正常肝组织阳性率0%。且肝癌组织中HGF的表达高于肝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ELISA检测肝癌HGF与其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肝癌组血浆中HGF高于肝炎组,而对照组最低。结论:HGF在肝癌组织及血浆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炎及抗炎因子在肝癌合并HBV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3例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和46例肝癌合并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之为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和肝炎肝癌组,其中肝炎组又分为急性组(n=15)和慢性组(n=18);肝炎肝硬化组又分为代偿组(n=18)和失代偿组(n=12);肝炎肝癌组又分为早期组(n=31)和中晚期组(n=15);选取1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IFN-γ、TNF-α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TGF-β)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均明显升高(P0.05),且肝炎组肝炎硬化组肝炎肝癌组(P0.05);在肝炎组中,急性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慢性组(P0.0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失代偿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代偿组;在肝炎肝癌组,中晚期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明显高于早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及抗炎因子在肝癌合并HBV感染不同阶段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