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都是儿科呼吸系统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我们发现MP肺炎发病高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及是否密切相关,我们对小儿哮喘及MP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NO在其发病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同时可能与其它多种疾病相关,如心血管疾病、哮喘等。我们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 IF)试验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两种方法分析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旨在探讨其与哮喘发作诱因的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2002年1~10月诊治的哮喘发作期患儿,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14岁。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排除就诊前1个月内使用激素全身治疗者。对照组20例,均选自同期同年龄组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硒(Se)、一氧化氮(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急性期组48例,恢复期组36例,对照组40例健康儿童,检测3组血清Se、NO水平,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含量的变化,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表》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e、NO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对照组血Se水平高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血Se水平高于急性期组(P0.05),对照组血NO水平低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NO水平低于急性期组(P0.05);2对照组Ig G水平高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其Ig M水平低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Ig M水平低于急性期组(P0.05);3急性期重症组血Se水平低于轻症组,NO水平高于轻症者(P0.05);急性期重症组Ig M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Ig A、Ig 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血Se水平呈负相关,与血NO呈正相关,与Ig M呈正相关。结论补充适量Se,阻断NO、Ig M过量分泌,可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垦  汤斌  祝斌  梁坚  王婉梅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1073-1075
目的 研究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在溃疡性结肠炎 (UC)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测定 33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4 0例血清NO水平。结果 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中NO水平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P<0 0 5 )。结论 血清NO升高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检测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东 《现代医院》2006,6(9):79-80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段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率。方法对16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不同年龄段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中儿童组为21.4%,成人组5.6%,老年组为0%;儿童组年龄段中2~9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25.0%,2~9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0.0%,10~16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16.2%,10~16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1.7%。结论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阳性率明显较成人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儿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喘可治联合组各25例,常规药物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喘可治联合组采取常规药物+喘可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喘可治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常规药物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常规药物组、喘可治联合组肺部功能指标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喘可治联合组肺部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常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喘可治联合组哮喘症状控制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常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物组不良反应率为12.0%;喘可治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为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喘可治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资料,并探讨治疗方法,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确诊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观察组患儿发热33例占82.5%,其中体温>37.3℃17例占42.5%,体温>38℃14例占35.0%,体温>39℃2例占5.0%;40例对照组患儿发热18例占45.0%,其中体温>37.3℃14例占35.0%,体温>38℃4例占10.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喘息发生特点、发热、肺部感染等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观察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症状更加严重,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应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和糖质激素吸入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日常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70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32例,正常体检儿童20例做对照,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PCT.结果 单纯MP肺炎患儿血清PCT较对照组轻度升高(t=5.49,P<0.01),合并细菌感染MP肺炎患儿较单纯MP肺炎患儿急性期PCT明显升高,差异显著(t=13.65,P<0.01).结论 PCT检测对MP肺炎及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T辅助细胞(Th)水平变化及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青岛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的71例肺炎患儿,以及同期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是否由肺炎支原体(MP)导致,将71例肺炎患儿分为MPP组(n=36)及非MPP(NMPP)组(n=35);15例正常儿童则纳入正常对照组。采集肺炎患儿急性期及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并统计学分析血清IFN-γ、IL-4及IFN-γ/IL-4水平在各组的差异。3组受试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3组受试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MPP组血清IFN-γ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3.1±29.2) ng/L vs (152.3±28.2) ng/L, (124.8±34.7) ng/L vs (80.0±24.6) ng/L],而IFN-γ/IL-4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6±0.7) vs (2.2±1.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血清IFN-γ及IFN-γ/IL-4水平显著低于NMPP组[(173.1±29.2) ng/L vs (192.2±36.4) ng/L,(1.6±0.7) vs (2.2±1.0)],而IL-4水平则显著高于NMPP组[(124.8±34.7) ng/L vs (100.4±31.9) n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PP组血清IFN-γ及IL-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2.2±36.4) ng/L vs (152.3±28.2) ng/L, (100.4±31.9) ng/L vs (80.0±24.6) n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PP患儿急性期Th1/Th2应答失衡,Th2相对呈优势状态;这种免疫失衡在MPP的免疫病理损伤及肺外并发症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目前最常用的金标快速免疫试剂盒 (福建三明蓝波 )检测支原体的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 共检测临床标本 30 0例 ,包括男性 174例和女性 12 6例 ,根据实际情况取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检测。结果 以支原体培养基 (中山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 )培养法的结果作对照 ,该方法与培养法的一致率可达 90 %。结论 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金标法敏感性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的改变及其在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部分,用MP菌株滴鼻建立小鼠MPP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感染组、高剂量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综合肺匀浆病原学检测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鉴定模型,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心、肝、肾、脑等各脏器病理改变及聚乙二醇沉淀试验法检测血清CIC;临床调查部分,统计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单纯MPP组、合并肺外表现组、健康对照组,检测MPP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IC。结果:①动物实验方面,MP感染后高剂量感染组小鼠血清CIC明显增高,肺炎病理改变最重及有肺外表现时CIC最高。②临床调查方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CI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合并肺外表现患儿与单纯MPP患儿肺炎急性期血清C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IC可能在MPP肺外表现发生体液免疫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MPP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 ,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我国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它能引起许多临床症状 ,包括呼吸道及其他各系统受累 ,而MP肺炎又是小儿常见病 ,近年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其原因 ,一方面可能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细菌感染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也因实验室检测手段的提高 ,使本病能得以早期诊断。以下仅就MP病原学检测方法及MP肺炎影像学所见介绍如下。1MP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MP的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及抗原检测3个方面。1 1MP的分离培养支原体的基因组小 ,生物合成及代谢能力有限 ,细胞中主…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TNF-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6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单纯肺炎组和出现合并症组,取早晨静脉血,通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以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并对三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合并症组血清TNF-α较单纯肺炎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水平高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住院的疑为MPP,并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有效的患儿229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疾病患儿36例(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均于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研究组患儿于入院24 h内留取血清标本检测MP-IgM,阴性者5~10 d后再次检测,仍为阴性者出院1周后复测。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发现MP-DNA阳性98例(42.79%),MP-IgM阳性78例(34.06%),其中第1次血清检测阳性29例(12.66%),第2次血清检测阳性49例(21.4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两者一致性较差(Kappa=0.378,P<0.05)。151例MP-IgM阴性患儿出院后1周MP-IgM阳转23例,故MP-IgM总阳性例数为101例(44.10%),与MP-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两者一致性中等(Kappa=0.565,P<0.05)。对照组患儿鼻咽分泌物MP-DNA仅3例(8.33%)阳性,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可早期诊断MPP,但应注意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存在,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25-162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急性荨麻疹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抗肺炎支原体治疗,72例)和B组(常规治疗,7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儿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急性荨麻疹患儿进行抗支原体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MPP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同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MPP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60例MPP患儿急性期出现心肌酶异常(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48例,占80.00%。其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9例,占48.33%;磷酸肌酸激酶增高21例,占35.00%;门冬氨酸转氨酶增高17例,占28.33%;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12例,占20.00%;④急性期心肌酶异常的48例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心肌酶正常的12例MPP患儿(P<0.01)。结论:MPP患儿急性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的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故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MPP患儿的心肌损害,及时加用营养心肌的药物,以免引起心肌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清肺化痰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小儿哮喘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哮喘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配合口服清肺化痰糖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两组疗程均为10d,随访两个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8.1%,对照组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R)、嗜酸性粒细胞、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VC、FEV1、PEFR、嗜酸性粒细胞、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VC、FEV1、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小儿哮喘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应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清肺化痰糖浆治疗效果优于仅用静脉滴注治疗的效果,为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小儿哮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CD44系透明质酸酶的受体,在炎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病原之一.近年来,有人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导致过敏性哮喘发作和气道高反应状态,血中MP特异性IgE升高、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升高,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嗜酸性细胞介导的互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