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继红  陈新娟 《农垦医学》2005,27(4):322-323
冠心病介人治疗(PCI)通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为人路。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分别采用经桡、股动脉不同途径行PCI,对两种途径方法的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CAG和PCI病人670例,按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320例(包括2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350例(包括10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6.9%,股动脉组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1.8%,股动脉组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1.9%,股动脉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6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145例经桡动脉途径、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完成PCI操作时间分别为(62±9.6)min与(60±10.2)min,PCI成功率分别为96.5%与9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4.8%)则较经股动脉途径组(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月~2006年7月180例接受PCI术病例,依据手术进入途径分为桡动脉组87例、股动脉组93例,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7例出现桡动脉痉挛,股动脉组4例出现下肢皮下血肿。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比例、支架施放部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卧床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施行的急诊例数方面,股动脉组明显高于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PCI,效果相近,同样安全有效,而外周血管并发症较轻,并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5.
仇建华  李海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06-350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00例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行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52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心血管治疗的重要和首要方法,治疗从选择股动脉穿刺开始,后逐步开展桡动脉途径行PCI术,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管并发症少及容易止血等优点,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的诸多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患者198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2008年以来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结论:桡动脉和股动脉行PCI的手术成功率相近.相比之下,桡动脉行PCI更加安全,并发症少,出院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本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共3 518例.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PCI介入组,高龄组、低龄组,男性组及女性组,再根据不同穿刺途径分为股动脉途径组及桡动脉途径组.比较各组的迷走反射发生率.结果:术后拔鞘过程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52例,其中48例发生于拔股动脉鞘时,4例发生在拔桡动脉鞘时.所有病例迷走反射总发生率为1.4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为3.82%,经桡动脉途径为0.1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经股动脉途径PCI介入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单纯造影组,高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低龄组.结论:股动脉穿刺途径、PCI手术治疗、高龄能增加迷走反射发生率.其中股动脉途径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经股动脉、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进行PCI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评价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方法 选290例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其中桡动脉途径122例,股动脉途径168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减少,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是可行的,成功率与股动脉相近,安全,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住院费用少,易于接受;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是可行的,便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5月对21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20例,股动脉途径93例.结果 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3.5) min,股动脉组为(3.6±3.1) min(P>0.05).导管室内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22±16) min,股动脉组为(20±11) min(P>0.05).桡动脉组有3例因血管扭曲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1%,股动脉组为90%.桡动脉组无严重局部出血性并发症,股动脉组有6例(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桡动脉组有8例(7%)术侧桡动脉搏动消失,但无上肢缺血.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桡动脉途径是可以选择的AMI急诊PCI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48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品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所致心血管迷走反射(CVVRS)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经股动脉、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患者683例,按照拔鞘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拔鞘前予0.9%氯化钠注射液水化)经桡动脉途径拔鞘119例、经股动脉途径拔鞘105例;预防1组(拔鞘前给2%利多卡因鞘管周围浸润麻醉)经桡动脉途径拔鞘115例、经股动脉途径拔鞘118例;预防2组(拔鞘前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经桡动脉途径拔鞘112例、经股动脉途径拔鞘114例。观察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时CVVRS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CVVR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33,P<0.05),经股动脉PCI更容易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经桡动脉途径的不同预处理方式CVVRS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998,P>0.05)。经股动脉途径者中预防1组与对照组CVVRS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17,P>0.05);预防2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65,P<0.05),CVVR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CVVRS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能有效预防股动脉途径拔鞘所致的CVV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CAG及PCI的患者共204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93例和股动脉组111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与股动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操作时间、冠脉各支植入支架情况2组比较无明显著性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躯体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诊疗具有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经桡动脉PCI及50例经股动脉PCI患者观察并发症,副反应,护理工作时间,住院天数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PCI患者比经股动脉PCI患者并发症,副反应明显减少,护理工作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经桡动脉PCI比经股动脉PCI护理方便,并发症,副反应少,安全,创伤性小,可作为PCI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CAG和(或)PCI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03例,股动脉组111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CAG操作时间、PCI操作时间与股动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术后并发症减少、止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途径(TRI)或股动脉途径(TF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常用的人路途径.经股动脉行PCI,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得术后入路部位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明显增加(13.5%~3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37例血管并发症中局部皮下血肿21例(56.8%),股动静脉瘘5例(13.5%),静脉血栓形成2例(5.4%),假性动脉瘤9例(24.3%),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重视视术前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和减少经股动脉途径PCI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