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晋林  邓旭阳 《铁道医学》1997,25(6):368-369
探索提高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的疗效的途径。方法 用森田疗法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21例,对照组用一般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20例。结果森田疗法有效率达95.2%,明显高于一般的认知行为疗法。结论森田疗法可以提高心理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的疗效,使疾病恢复得更快。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强迫症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以及森田疗法,本病例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尝试了精神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别从北京安定医院及湖南郴州医专附院住院神经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及31例,分为森田疗法治疗组及行为疗法治疗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顺利通过了可比性检验。两组病人治病前后分别采用SCI-90及SAS.SDS量表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此两种疗法均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同时又将两组病人住院同期、出院前评分结果、临床总体治愈和显效率以及追访情况等,进行多层次比较,结果显示:此两种疗法临床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远期疗效方面,行为疗法组症状反复率明显高于森田疗法组;在近期疗效方面,行为疗法组较之森田疗法组具有住院周期短、治疗见效快、程度化和规范化、简便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文华  胡雪峰  王兆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41-441,44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28例焦虑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HAMA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下降(P〈0.001),显效率为67.8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杨永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50-285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7例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9例采用利培酮加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28例单纯用利培酮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疾病严重程度(CGI—SI)、疗效总评(CGI—G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4%和96.7%,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9.3%和8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路优泰(圣.约翰草提取物膜衣片)与单纯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焦虑障碍标准的75例青少年分为两组,路优泰合并认知-行为法(研究组)35例,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40例,疗程9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3周起,研究组和对照组两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使用爱丁堡(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选患者,将确诊为产后抑郁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26例,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佳(t=3.18~5.9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广泛性焦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进行了为期6周的治疗.随访1年.结果 两组疗效在2周前无显著差异,但在4-6周开始显示出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比单纯用西酞普兰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抗抑郁药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9月住院治疗的抑郁症男性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共39例,痊愈22例,明显好转11例,显效5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痊愈13例,明显好转15例,显效7例,无变化2例。两组疗效比较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整体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结论:抗抑郁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使患者自知力恢复效果佳,提高治疗依从性,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0例帕金森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各3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治疗4、8用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第4、8周末,研究组的HAM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疗效确切,比单用文拉法辛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抗抑郁药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9月住院治疗的抑郁症男性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共39例,痊愈22例,明显好转11例,显效5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痊愈13例,明显好转15例,显效7例,无变化2例.两组疗效比较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整体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结论:抗抑郁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使患者自知力恢复效果佳,提高治疗依从性,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中药组单纯口服醒脑解郁胶囊,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口服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西药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1d为1个疗程。观察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g中药加认知行为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施明南  陈建明 《中外医疗》2013,(33):112-112,114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强迫症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帕罗西汀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28例焦虑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HAMA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下降(P<0.001),显效率为67.8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39例住院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为期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以PSQI评分为效应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8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躯体症状、肺功能变化以及1年内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哮喘症状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一年级男生刘某,因不适应大学新的环境,引发心理冲突而导致情绪困扰,主动前来求助。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不适行为进行了纠正。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咨询,求助者负性情绪明显缓解,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此次咨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PS)伴发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处理。方法 对47例伴有CPS的继发性ED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治疗后,33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0例疗效明显。使用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改善比例更高,达15/17。多因素分析显示,海绵体内注射及病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CPS伴发的ED,综合使用药物及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