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是通过对动脉血作磁标记作为内源性对比剂,对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进行定量测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灌注成像不同,它无需外加的对比剂,而且能得到脑血流的绝对值.它在大脑和其他器官的病理、生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董春晓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6032-6034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早产脑损伤患儿47例,患儿均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等各项检查。记录并对比ASL上不同脑区的血流量值(CBF)与对侧正常区间的差异,比较MRI、DWI与ASL的阳性检出率和缺血半暗袋面积。结果常规MRI扫描的阳性检出率最低(76.60%),而DWI的阳性检出率(95.74%)则高于MRI、低于ASL,ASL的阳性检出率高达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无法检测出缺血半暗带面积,而ASL测量结果显示,缺血半暗带面积为(27.06±10.23)cm2;ASL检查结果显示,男性、女性患儿的患侧脑区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脑区CBF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侧脑区的CBF值明显低于对侧(P<0.05)。结论DWI和ASL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均较高,但ASL可以更好地提示脑损伤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曾小姣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21-152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脉自旋标记(ASL)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的MRI、DWI以及ASL检查,分别对DWI和ASL上显示的病变面积大小、病变的信号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病灶中心ADC=(0.373±0.081)×10-3mm2/s,健侧相应部位ADC =(0.807±0.073)×10-3 mm2/s,两者相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一时间段的病灶中心ADC值与其健侧相对应部位的ADC值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CASL-PWI低灌注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5例(其中有2例患者无SWI异常信号),小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0例,面积相同的有1例.结论 采用ASL检查时无需对患者进行对比剂的注射,操作简易,但其对部分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检出率存在偏差,配合DWI可准确地诊断急性期脑梗死,DWI和ASL的结合使用在早期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检查异常信号反馈面积大小将其分为大面积梗死组(40例)与小面积梗死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联合ASL检查,比较两组病灶侧MRI相关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评估MRI-DWI联合ASL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 小面积梗死组病灶侧ADC低于大面积梗死组,rCBF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r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ADC联合r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联合诊断的效能最高。结论 相较于单一诊断,MRI-DWI联合ASL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187-1188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检查,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结果为:脑梗死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动脉自旋标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结果均较为理想,患者可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3D-ASL灌注检查,以脑梗死临床指南确诊为“金标准”,分析MRI、3D-ASL技术及二者联合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测定脑部不同部位脑血流量(rCB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脑梗死患者检出率、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82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脑梗死临床指南最终确诊57例,MRI联合3D-ASL灌注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高于MRI、3D-ASL灌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x2=6.381,x2=3.963,x2=5.661;P<0.05);脑梗死患者脑灰质、海马及岛叶部位血流动力学水平低于非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5,t=8.467,t=9.328;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检出率与脑...  相似文献   

7.
周茂榕 《医疗装备》2021,(10):15-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及T2 WI、T1 WI信号显示情况.结果 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 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 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血供情况的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CMCAO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的代偿组(50例)和无代偿组(62例)。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双参数3D-ASL检测结果,对比两组临床资料、3D-ASL参数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代偿情况影响因素,根据脑血流量值[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 s、2.5 s]绘制CMCAO患者LMA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3D-ASL参数,并分析3D-ASL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CMCAO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ADC)为0.31±0.10、脑血流量值1.5 s和2.5 s分别为25.67±4.25和54.09±4.49,且均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1、34.210、3.913,P<0.05);代偿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值分别为1.5 ...  相似文献   

10.
康靖 《中国校医》2019,33(7):539-541
目的 研究MRI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和1周后进行DWI,PWI和常规MRI成像,记录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利用PWI测量“时间到峰值”(TTP)延迟0、2、4、6、8、10 s的区域体积;将这些体积与急性DWI病变体积,最终梗死面积和E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80%的患者急性DWI病变周围有TTP延迟异常的区域(PWI>DWI)。TTP延迟>4 s区域体积与ESS相关性更好(r=0.88,P<0.001),TTP延迟>4 s可能是脑组织功能受损的阈值。结论 只有PWI / DWI联合诊断出现严重灌注缺陷患者(TTP延迟 ≥ 6 s),则患病灶扩大的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3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03例疑似患者,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医院治疗的78例ICVD患者并作为ICV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7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检查,分析两组3D-ASL脑血流灌注情况,计算3D-ASL、颅脑MRA诊断符合率。结果ICVD组灌注减低占比高于对照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ASL诊断ICVD符合率及小面积脑梗死符合率均高于颅脑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ASL与颅脑MRA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符合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技术有利于为ICVD患者提供可控的脑血流灌注信息,提高ICVD诊断符合率,为ICV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叶喜开 《医疗装备》2019,(24):22-2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进行CT检查,其余50例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出率为86.00%,低于MRI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病灶直径(6.0±1.7)cm,小于MRI的(7.6±2.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本科18例临床可疑脑梗死、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复查的住院病倒,对灌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脑灌注可在发病90min后即可显示出病灶区域血流灌注异常,对于CT平扫未见梗塞灶的患者可预示有无梗塞病灶存在、位置及范围;对于已有梗死灶形成的患者可预示病灶的发展趋势。统计学结果可作为诊断脑血流灌注异常的一种补充。结论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超早期预示脑梗死灶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两年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疾病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通过MPI和X线这两种检测方法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评价结果有显著性的差异,观察组的半月板、交叉韧带、胫骨平台、骨损伤等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的检出率以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能够清晰的反应患者膝关节的损伤情况,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照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实验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中,FA值、ADC值敏感性更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价值较高,有助于患者开展临床诊...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脑梗死诊断、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98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17例次DWI及常规MRI检查.其中超急性12次,急性期43次,亚急性期29次,稳定期10次,慢性期23次,测量各期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相对ADC(rADC)值,并分别测量梗死灶中心至病灶边缘的ADC值及rADC值.结果 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于8~14 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时间有关[(174±3.47)%vs(58±6.75)%,t=2.03,P<0.05].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rADC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亚急性期脑梗死ADC值、rADC值呈现与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相反的"梯度征",即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高,从中心往外逐渐降低.结论 脑梗死病灶ADC值具有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脑梗死分期诊断,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磁共振常规序列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 liq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弥散加强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宜兴市和桥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DWI检查及临床综合诊断,并以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等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结果,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及常规MRI、磁共振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阳性69例,阴性12例;经磁共振DWI检查显示,其中阳性68例,阴性13例,其中67例为真实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常规MRI检查显示,其中阳性67例,阴性14例,其中60例为真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82.72%(67/81)、83.95%(68/8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MRI检查(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