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胸部CT表现:59.7%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21.4%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8.9%为混合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10例、术后病理确诊2例、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1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13例,其中病理与乳胶凝集试验均阳性的5例;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2例。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影像、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易漏诊;乳胶凝集试验特异性高,可弥补病理检查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4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气急.其余3例体检发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型或片状渗出影.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7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其中14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疗程2至6月,15例患者治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同时应优先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4.
血清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疑诊为肺部隐球菌感染患者27例,均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和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9例,乳胶凝集试验均阳性;非隐球菌感染患者18例,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乳胶凝集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肺隐球菌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53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2月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3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20-86岁,平均51岁;其中31例合并有基础病;所有患者均未行器官移植术,且HIV指标均为阴性。胸部CT扫描表现为实变渗出灶、结节状、团块状以及混合型。1例行胸腔镜手术切除治疗,经手术病理证实。52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53例患者中47例予以氟康唑、6例予以伊曲康唑治疗,疗程6-12个月,随访6个月-33个月。肺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扫描多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结节和肿块。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阳性率达92.4%。在随访中,治疗后的乳胶凝集定量试验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访51例患者中,46例氟康唑治疗中,治愈30例,好转16例;而5例伊曲康唑治疗后均为好转。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C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4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4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PCNB),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4例患者痰涂片、纤维支气管镜均为阴性,肺CT及胸X线表现为多发实变或结节状阴影。4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PCNB),榆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于确诊的肺隐球菌病,CT引导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性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常用的确诊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至今我科确诊的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性病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及确诊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10例病人均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男性7例,女性3例,其中1例为体检发现,其余9例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症状,体格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为:肺结节肿、块型、肺炎型其中1例有空洞形成,2例可见“晕轮征”。8例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的,2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诊断。8例病人给以氟康唑治疗,2例给以伊曲康唑治疗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增高,特别是无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应提高诊断意识,避免误诊,并应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及TBLB检查,避免开胸活检。  相似文献   

8.
病理确诊的肺隐球菌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3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13)岁。38例中伴基础疾病者9例。流式细胞分析CD4细胞正常20例。影像学表现:35例病变靠近胸膜,以下肺部受累多见,其中左下肺21例,右下肺23例;单发结节影11例,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影3例,肿块伴多发结节5例,弥漫性肺实质浸润影3例;4例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病灶均有较高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值)。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33例,开胸手术确诊1例,胸腔镜手术确诊3例,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治愈34例,显效3例,死亡1例。结论 在门诊就诊的肺部阴影患者中,肺隐球菌病应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疾病之一。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病灶多发、靠近胸膜及多位于下肺部等特点,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隐球菌病(PC)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特点。方法对23例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23例中8例术前经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5例开胸探查,病理证实为此真菌病,病理诊断5例为粘液胶样病变,炎性肉芽肿病变12例,结节状纤维肉芽肿病变6例,所有病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并行手术病灶切除,粘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及六胺银(GMS)组织化学染色隐球菌呈阳性。术后3例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占本组病例13%(3/23),本组病例术后经6周~3个月不同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诊3个月~1年,均无隐脑及肺部复发。结论PC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术后应常规抗真菌治疗,以防发生隐脑与肺部复发。  相似文献   

10.
孟凡亮  张勇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46-1647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和乳胶凝集试验,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相关检查资料表现,同时对所有肺隐球菌病人行乳胶凝集试验。结果15例病人中男11例(73.3%),女4例(26.7%),且经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人,这些病人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而该试验特异性的感性为100%,其中一例没有临床症状,14例病人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影像表现不典型,乳胶凝集试验作为一种快速简易的试验方法能提高肺隐球菌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 48%(13/27)的患者有全身或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胸片及胸部CT误诊为肺癌、肺炎或结核。7例行FDG-PET检查,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全部患者抗炎与抗痨治疗后病变无变化。3例穿刺确诊患者抗真菌治疗无法治愈。所有患者病变均手术切除。病灶切除术后16例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隐球菌性胸膜炎,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等疾病。除非病理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术式以局部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免疫缺陷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肺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39例,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结局。收集患者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和痰液样本,分析是否存在隐球菌感染,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隐球菌抗原检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39例患者,男21例,女18例。20例(51.28%)体检发现肺部结节,19例(48.72%)有咳嗽、咳痰、发热临床症状,39例患者均确诊肺隐球菌病。32例(82.05%)行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后辅助于抗真菌治疗药物,手术切除肺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确诊隐球菌感染;7例(17.95%)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者中,有3例行肺穿刺活检证实肺隐球菌,1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测试呈阳性,1例痰液培养提示肺隐球菌,2例肺泡灌洗液检出隐球菌。随访中发现手术切除联合抗真菌治疗相比单纯药物抗真菌治疗者,疗程短。 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测血清或呼吸道标本中的隐球菌抗原或肺组织活检是确诊隐球菌感染的诊断手段。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隐球菌肺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肺隐球菌病九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CT表现、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4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均阴性。胸部CT扫描:8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肺部结节和(或)肿块,1例表现为片状实变影。4例手术切除治疗,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病理镜检均呈肉芽肿性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多核巨细胞内外可见大量隐球菌。5例单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2.5~3.5个月,经半年至1年随访,肺部病灶基本吸收。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主要为多发或单发的肺部结节和(或)肿块。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很有价值的确诊手段。隐球菌肉芽肿为其病理特征。氟康唑具有良好抗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是合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叶枫  )  谢佳星  )  李少强  )  曾庆思  陈国勤  顾莹莹  )  苏丹虹  钟南山  )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81-86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本所确诊的11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62例.56.4%)男性(82例,72.7%)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67例,60.9%)、咳痰(43例。39.1%)、发热(21例.19.1%)、胸痛(21例,19.1%)、气促(21例,19.1%)、消瘦(11例,10.0%),亦可无症状(28例.25.5%)。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影(26例,23.6%)、多发结节影(20例,18.204)、斑片实变影(33例,30.0%)、结节影与斑片影共存(31例,28.2%)。病变分布晕下肺多于中上肺(60.0%vs18.2%)、右肺多于左肺(39.1%vs32.7%)的特点.31例(28.2%)双肺均有病变。45例行血清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9例(64.4%),弱阳性2例(4.4%),阴性14例(31.1%)。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无基础肺疾患的男性中青年.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多样性,易被漏诊、误诊。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手术切除及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肺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内胸膜下多发性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曾怀疑为肺癌行经皮肺活检提示肺隐球菌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形成,可见隐球菌孢子,高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确诊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6 w后病灶明显吸收,改为氟康唑口服出院。结论: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创伤小的经皮肺穿刺为首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确诊肺隐球菌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方法及治疗转归。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1例(91.3%),继发性2例(8.7%),合并基础疾病5例(21.7%)。主要症状为咳嗽13例(56.5%)和胸痛9例(39.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18例(78.3%),主要分布在肺下叶(12例)。10例经皮穿刺肺活检确诊,12例经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行氟康唑治疗20例中(外科切除病灶10例),18例痊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较为常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经皮穿刺肺活检是经济、安全、有效的确诊措施,氟康唑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73例活检证实的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经活检证实为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部分病例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欲对活检证实的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诊断思路进行分析,查找其中的规律.方法 收集2005年2月至2007年1月73例病例,均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肺部肉芽肿性病变,分析其最终诊断构成、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学及特殊诊断性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73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据多数,为40例,占54.8%.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以真菌为主,占80%.结节病占38.4%.临床特征特异性不明显,46.6%的肺新隐球菌病和42.9%的结节病患者无自觉症状.曲霉菌感染高分辨率CT可见"空气新月征"及"晕轮征"等改变,有一定特异性.病理HE染色联合病理特殊染色对肉芽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真菌新型抗原检测包括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和血清新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明确真菌感染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结论 肺部肉芽肿性病变最终确诊需综合考虑,临床微生物的检测、血清真菌新型抗原检测、病理及其特殊染色等综合评价对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8.
周杰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8):496-499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2010年间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 结果 (1)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有基础疾病者5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7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治疗采用氟康唑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7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7例,好转2例,疗程6~12个月不等。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明确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5,(5)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确诊方法及治疗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男20例(54.1%),女17例(45.9%);原发性肺隐球菌病33例(89.2%),继发性4例(10.8%),合并基础疾病10例(27.0%)。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17例,45.9%)、胸痛(11例,29.7%)和发热(9例,24.3%)。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29例(78.4%),主要分布在肺下叶(15例,51.7%)。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16例;经皮穿刺肺活检19例,确诊18例(94.7%)。其35例患者接受治疗,治愈31例(88.6%),死亡4例(10.8%)。结论 PC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病情进展较缓和,易误诊。肺部结节/肿块是主要影像学表现。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重要确诊手段,氟康唑治疗效果好,继发性PC及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非AIDS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3-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确诊的42例非AIDS的PC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胸部CT征象和诊断方法 .结果 42例非AIDS的PC患者均无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免疫健全者占71.4%(30/42).影像学以多发性结节病灶(67.9%)最常见,胸膜下分布为主(67.9%),可伴空洞形成(50%).亦可见团块和(或)实变(31.4%)或斑片(2.9%)病灶.无创检查如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镜吸出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8.3%、6.3%,有创检查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细针穿刺肺活检、手术切除肺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则分别达64.7%、64.3%、100%.14例经病理或培养确诊的PC,同时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结果均阳性.结论 PC在免疫健全者中常见.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对此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且变化较慢,除胸膜下多发性结节外,尤其应警惕团块和(或)实变或斑片表现.创伤性检查如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临床诊断率.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是PC较理想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及病情随访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