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P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利于该病的早期防治.方法对12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闷,呼吸困难,心悸为临床主要症状,少数出现胸痛、咯血、喘憋;查体,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湿啰音,肺栓塞发生时间以1~3周最多;血管超声检查有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CT肺动脉造影阳性率100%;治疗后PaO2 、PaCO2、SaO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栓塞是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性,为早期诊断造成困难,重视动脉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查,及时溶栓治疗可迅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
刘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39-1639
为减少和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对6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4例在术后1周内,2例在术后14~16日即将出院时发生.6例患者只有2例抢救成功,其余4例死亡.提醒对下肢骨折术后的病人,护士要掌握肺栓塞的预防、护理、抢救至关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可避免和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骨折术后防治肺栓塞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术后制动所致,术后至肺栓塞间隔时间为(42.39±18.74)h,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3例,病死率27.2%.结论:骨折术后制动易并发肺栓塞,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早期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机制。结果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2±0.3)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3±0.5)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优良率对照组为17.50%和82.50%,观察组为7.50%和93.75%,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2.50%,P<0.05)。结论采用早期运动疗法结合物理康复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效果非常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获得了较高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东 《山东医药》2009,49(34):67-68
目的探讨骨折及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组37例患者中,骨折并发DVT 23例,骨折术后并发DVT 14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辅以血栓通、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随访28例血栓无复发,无肺栓塞和明显出血者。结论早期活动及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DVT;早期发现并积极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有效治疗DVT。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尤其是在老年骨科手术后多见,严重时会并发肺栓塞,成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突出原因.Colwell报道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0%~60%[2].因而如何有效防治下肢DVT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文献报道,有临床表现的DVT发生率分别为:髋关节置换术3%,膝关节置换术10%,髋部骨折2%;约2%髋关节置换术者,于术后10 d以上出现DVT的症状和体征,而膝关节置换术者DVT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建下肢力线在治疗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及骨质疏松(OP)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进行治疗,按照术中是否重建下肢力线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两组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及Ha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下肢力线组膝关节功能高于未重建下肢力线组(P<0.05)。结论 LISS在治疗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重建下肢力线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并发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7352例,其中合并肺栓塞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肺栓塞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37例患者肺栓塞发病时间为创伤骨折后5~30 d,平均1 5 d。发病距离手术时间为即刻~15 d。4例(10.8%)猝死;14例(37.8%)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及呼吸困难。14例(37.8%)患者心电图显示典型S_ⅠQ_ⅢT_Ⅲ,22例(59.5%)患者仅出现Q_Ⅲ或S_Ⅰ心电图改变。动脉血气分析显示,9例(24.3%)PaO_260 mm Hg(1 mm Hg=0.133 kPa),1 9例(51.4%)PaCO_240 mm Hg。D-二聚体:5例(13.5%)0.5 mg/L,7例(1 8.9%)0.5~1.0 mg/L,25例(67.6%)1.0 mg/L。结论肺栓塞是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D-二聚体是临床诊断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与术后3 d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TAT均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D-D、TAT水平进行检测,从而为深静脉血栓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中应用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8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术期血糖控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5.45±0.33)mmol/L和(6.34±0.54)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13.572,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并发症,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87±1.76)、(92.67±6.99)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35、9.271,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老年性下肢骨折后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在治疗骨折同时服用维生素D3(钙尔奇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组方中药综合治疗,观察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3及6个月骨量丢失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量丢失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且6个月较3个月时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预防老年性下肢骨折后骨量丢失疗效肯定,并随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与发病前比较,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收缩压、舒张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急性肺栓塞发病时,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增宽,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高,与发病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检出率高达77.8%。结论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同时结合其他各类检查是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为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机体应激状态及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确诊为下肢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研究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和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各6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时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PG)E...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治疗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DVT)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 ,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血栓脱落将导致严重并发症 ,故其诊治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自 1998年以来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2 8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 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6例 ;均发生于单侧下肢 ,其中左下肢17例 ,右下肢 11例 ;年龄 61~ 89岁 ,平均73岁 ;体重 5 3~ 72kg ,平均 61kg ;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13例 ,糖尿病 7例。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临床特点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对其术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放性不同长骨骨折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偏高、血脂异常、受伤程度评分、卧床时间长等有关(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开放性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而加强干预则有助于降低肺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其发病率高,易漏诊及误诊,因此是国内外重要的医疗问题之一。现对我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39例急性肺栓塞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9例肺栓塞病人,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19~73)岁,平均58.3岁;发病时间2h至1个月,平均9.47d;基础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栓塞3例,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2例,脑出血并发肺栓塞2例,肿瘤并发肺栓塞3例,不明原因1例。1.2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6例肿瘤患者术后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认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性PE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DCO)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循DCO治疗3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即早期积极控制危机生命伤情、临时固定骨折;并发FES后入ICU进行FES的综合治疗;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依据骨折特点及类型分别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除死亡1例,31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FES后遗症。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严格遵循DCO的抢救流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塞通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方面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预防DVT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VT综合预防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辅助治疗。比较2组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D-dimer与FIB水平,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均无显著差异。两组-dimer与FIB水平,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较第一天均显著降低,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观察组D-dimer与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中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14天,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