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单纯性二尖瓣反流患者(MR)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MR患者60例,其中中度32例(中度MR组)、重度28例(重度MR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LAX)、心尖四腔心切面(4C)和心尖两腔心切面(2C)的二维动态图像,采用二维应变自动功能成像获取左心室6个心室壁共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C)、左心室3个心尖切面的峰值收缩总应变(GLS)及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平均总应变(GLS-Arg)。结果各组LAX-GLS、4C-GLS、2C-GLS、GLS-Avg比较,重度MR组<中度MR组<对照组,P均<0.01。重度MR组及中度MR组前壁LS与对照组比较应变值降低(P均<0.01);各组除前壁外的5个室壁LS比较,重度MR组<中度MR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 2DSTI能通过测得MR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的减低早期识别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在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6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检查,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3D-STI测定心肌不同部位的收缩期峰值应变。采用ROC预测模型评估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尖帽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肝硬化患者LVEDV和LVESV [(122.7±16.3) ml和(46.2±6.2) 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102.6±12.2) ml和(35.3±5.2) ml,P<0.001],两组LVEDD、LVES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尖帽的收缩期峰值应变[(18.8±4.3)、(19.2±4.2)、(18.6±3.5)、(19.2±4.1)]均显著低于健康人[(21.3±5.2)、(23.8±3.9)、(22.4±4.1)、(23.9±4.3),P<0.001];随访期间,失访3例,死亡21例。ROC曲线分析显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尖帽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对肝硬化患者死亡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93、0.869、0.866,应变值分别为18.85、20.05、16.25、18.05,其敏感度分别为78.6%、69.0%、85.7%、74.7%,特异度分别为82.0%、91.0%、66.7%、84.5%。 结论 肝硬化患者多伴随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减退,3D-STI检测有利于发现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障碍,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早期反应,与经典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比较,分析3种技术预测术后早期左室重构逆转的临床价值。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采集左室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和左室基底水平、中间水平短轴观二维灰阶图像,计算3种技术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参数包括RT-3DE测得左室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2D-STI测得左室12节段达收缩期峰值应变(包括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时间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TDI测得左室12节段达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间标准差。同步性参数均采用心率标化参数。CRT有反应定义为术后3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率(ΔLVESV)≥15%[ΔLVESV=LVESV术前-LVESV术后/LVESV术前]。结果:与术前比较,有反应组LVESV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2D-STI纵向应变参数和TDI参数也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无反应组3种技术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前有反应组2D-STI纵向应变参数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5)。2D-STI纵向应变参数[Tsl-12SD(%R-R)、Tsl-12Dif(%R-R)]与TDI参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7,P<0.05∶r=0.586,P<0.05),而RT-3DE与TDI、2D-STI参数无显著相关(P>0.05)。Tsl-12SD(%R-R)预测术后左室逆重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P<0.05)。结论:2D-STI纵向应变和TDI对CRT术后早期左室内部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改善更敏感,TDI检测左室内同步性与2D-STI纵向应变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2D-STI纵向应变预测术后早期左室逆重构较其他参数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名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长轴各节段及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Tssl)、径向应变(Tssr)、环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sc)。并计算位于同一平面的所有节段达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的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测量同一平面任意两节段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ssl-diff、Tssr-diff、Tssc-diff),并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低(P<0.05);Tssl-SD、Tssr-SD、Tssc-SD、Tssl-diff、Tssr-diff、Tssc-diff显著增加(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并探讨其诊断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切面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峰值收缩应变,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各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各段室壁应变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部分节段的应变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径向应变能力。方法选取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尖两腔心观、心尖四腔心观及心尖左心室长轴观总体纵向峰值应变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的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射血分数更早地检测出心肌损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红宁  李滨滨 《心脏杂志》2008,20(2):166-168
目的探讨采用应变(strain,SRI)及应变率(strain rate,SR)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方法选取26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在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点分别放置在后间隔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心肌,测量收缩期室壁不同节段的心肌应变(SRI)、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各节段的SRI、SRS及SRE显著降低(P<0.05,P<0.01),各节段间的SRI及SRS阶梯差消失,SRA无显著改变。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及舒张障碍,应变及应变率技术不失为无创定量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痛患者28例(冠心病组)和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18例(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LVEF、左心室最大射血速率(LVPER)、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LVPFR)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术前LVESV、LVEDV明显升高,LVEF、LVPER、LVPFR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冠心病组患者术后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LVPER、LVPFR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LVEF,并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氏甲状腺炎(eHT)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将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分为健康的对照组(n = 40)和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而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eHT组(n = 43),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得主要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峰值速度平均值(Avg e’)、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峰值速度平均值之比(E/e’)。应用3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应变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和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峰值应变(LVGA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HT组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DV、LVEF、Avg e’、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HT组三维应变参数LVGLS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eHT组3D-STI参数LVGCS、LVGRS、LVG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发现即使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其左心室心肌动力学仍具有负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吴健  刘启明  杨金云  何毅  陈卿 《山东医药》2007,47(19):94-95
选择82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盐类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24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LVESV及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功能,6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耐量。发现卡维地洛组治疗后LVESV及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但常规治疗组变化不明显。提示卡维地洛能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研究纳入50例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两组对照进行基线的普通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左心室短轴应变、左心室圆轴应变及左心室长轴应变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识别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与健康人间各参数的差异,证实DCM患者心脏纵向扭转的存在.方法 搜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期间就诊的42例DCM患者作为DCM组和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应用GE Echopac软件测量得到DCM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尖四腔心的左心室壁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心尖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扭转角度,对比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1) DCM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CM组患者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以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3)对照组左心室侧壁的中间段、基底段以及心尖段呈逆时针扭转,而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呈顺时针扭转,DCM组患者左心室侧壁的中间段呈逆时针扭转,而左心室侧壁基底段、心尖段、室间隔的基底段及中间段均呈顺时针扭转.DCM组患者左心室侧壁中间段和基底段、心尖段以及室间隔基底段的扭转角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左心室呈较小角度的纵向逆时针扭转(0.76°±2.63°),而DCM组患者左心室呈纵向顺时针扭转(- 1.58°±3.42°),两组扭转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DCM组患者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与室间隔基底段扭转达峰时间差均与左心室的纵向峰值扭转角度具有相关性(r=0.409,P=0.007; r=0.396,P=0.009).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成像技术,通过分析各节段应变、应变率及纵向扭转角度等参数,证实DCM患者心脏存在着一定角度的纵向顺时针扭转,DCM患者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与室间隔基底段扭转达峰时间差可能是形成DCM患者心脏纵向扭转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前后心脏结构及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经导管ASD封堵术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6例ASD患者封堵治疗前、治疗后1d、1月、3月、6月心脏结构参数,并分别测定相应时段血浆心钠肽、脑钠肽的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同术前相比,术后1d、1月、3月、6月,右房、右室内径明显缩小(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1月、3月明显增大(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前及术后没有明显变化。ASD组ANP、BNP水平在封堵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封堵1d后开始显著逐渐下降,到6月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均〈0.05)。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房、右室内径明显缩小,也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室的几何构型,血浆ANP、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经导管ASD封堵术对心脏容量负荷影响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方法:从社区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并经过心脏超声检查的2487名居民中筛选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92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2395例,进行长达12年的随访,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及死亡率。评估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正常左室收缩功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影响,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影响预后的因素用Cox风险比例模型鉴定。结果: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92例,患病率3.7%。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随访0.5~12,平均(6.1士3.0)年,检出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平均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率6.4%;随访1~12.平均(6.7±2.5)年,检出死亡病人78例,平均年死亡率12.7%。而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随访1~12,平均(9.4士2.3)年,检出充血性心力衰竭97例,平均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0.4%;随访1~12,平均(9.5±2.2)年,检出死亡病人261例,平均年死亡率1.1%。Kaplan—Meier检验显示两组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和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别(P=0.000)。Cox回归显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既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HR-6.6,95%.CI3.9~11.1,P=0.000),又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3,95%CI3.7~7.5,P=0.000)。结论: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判断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和圆周峰值应变,并分别取其平均值做为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同时应用Simpson双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获得界值。结果心功能不全患者GLS、GRS和GC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OC评价显示GLS、GCS的曲线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939,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3.12%、-13.86%,其诊断心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4.4%,93.3%/83.3%,GRS的曲线下面积0.170.5,诊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意义不显著。结论二维整体收缩期应变可较好地评价左室的收缩功能,其中GLS和GCS具有较高的诊断心功能不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VevoStrain技术,探讨不同周龄正常小鼠左心室短轴心肌应变的特征。方法:对8,12及16w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共24只,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胸骨旁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圆周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等指标。结果:8,12及16w LVEDD、LVESD、LVEF、FS、IVST和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及16w小鼠径向应变、圆周应变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周龄小鼠左心室各壁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VevoStrain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短轴心肌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等力学参数;8~16w正常小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在此周龄内研究其心脏病变,可以忽略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左前降支狭窄>75%的4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PCI治疗前1周内和治疗后3个月获取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的高帧频二维超声心动图,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软件,检测其相关供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以及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PCI治疗前应变-时间曲线形态紊乱,多数节段波峰低平.在PCI治疗后3个月,缺血心肌节段的轮廓趋向规则,波峰明显升高.左心室大部分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左心室短轴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期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2DSTI可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的局部和整体功能,为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疗效的观察提供一种经济、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及心肌梗死组(n=22)两个亚组。所有入选者应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组整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周向峰值应变。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A明显减低(P0.05或P0.01)。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参数较对照组和心肌缺血组明显减低(均P0.01)。心肌缺血组者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多项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冠心病早期缺血时周向应变已经出现减低,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形变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将进一步减低,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