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体治疗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治疗组额外采用0.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500 ml/d常规输注;采集不同组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输液总量、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低蛋白血症纠正时间、住院经费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羟乙基淀粉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切口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胸腹水及总计并发症发生均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蛋白输注量、补液总量及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出入院体重下降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实施胶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降低白蛋白输注总量及住院费用,对患者术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同期行脾切除门奇断流加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为56例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同期行脾切除门奇断流加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同期行脾切除门奇断流加胆囊切除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优先阻断处理脾动脉,结合娴熟的手术技巧,尽管手术风险大,但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 有选择地对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在进行脾切+断流手术的同时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其中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例.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6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经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 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操作精细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是降低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一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期手术治疗肝石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有选择地对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在进行脾切 断流手术的同时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其中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2例,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6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经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操作精细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是降低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一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2013-06-2015-06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腔镜组36例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开腹组29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65例均成功手术。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3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2d、术后3d、10d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TSD阳性百分比.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CD62P、CD63、TSD阳性百分比较正常参考值为高,术后较术前升高.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手术可促进血小板进一步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初步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4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进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初步应用研究组(21例)和传统方法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287);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2);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15%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可以加快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6例,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开腹组22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行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2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8±20)min和(162±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61,P=0.610);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6±48)mL和(285±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P=0.04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2±2.5)d和(12.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P=0.01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指数较开腹组低,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开腹组快(P0.05)。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在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为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完全腹腔下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2例加做上腹小切口、管形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和吻合术.结果本组10例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5~5.5 h,出血量100~400ml,术后住院8~15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对机体创伤小、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12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12例患者手术时间190~470 min,平均350 min,术中出血200~2200 ml,平均1300ml.8例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190~410 min,平均313 min,术中出血200~1700ml,平均700ml,术后排气时间3~5 d,术后10~20 d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开腹外科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FTS组45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诊疗方法,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新型围术期干预措施;采集不同组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输液总量、首次进食及排便时间、T管夹闭时间、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FTS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FTS组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胆汁丢失量、补液总量明显减少,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治疗中应用FTS理念治疗安全、有效,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指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应用FTS处理措施行开腹手术;B组采用FTS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入院率(2.2%)低于B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指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但与FTS指导下的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胆肠吻合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52例接受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胆胰相关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对照组)24例和微生态制剂处理组(MBP组)2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除了常规处理以外,术前5天始给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630 mg口服,每天两次,两周后停药.观察两组间常规治疗干预强度及时间、术后恢复差异、粪便菌群计数差异、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粪便菌群计数比较,MBP组益生菌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术后CRP、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及总计并发症发生,MB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肠吻合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整菌群失调、促进术后康复、减轻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结直肠肿瘤病人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FTS流程组,n=28)和对照组(CPM组,n=28),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流程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0)。②胃肠道症状: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肠鸣音恢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腹胀天数、总腹痛天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理念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中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加速病人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对40例NSCLC患者围术期采用FTS模式(PTS组);同期40例按传统手术外科(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ery,CTS)围术期处理的同种手术患者(CTS组)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持续漏气大于7d)的发生率;同时分析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外科技术并发症、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手术结束时体温、ICU停留时间(length of stay,LOS)及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肺功能(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以及美国麻醉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thesiologists, ASA)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S组术后早期肺功能(FEV1)恢复较CTS组快(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34.21%比8.33%,P〈0.05)。两组LOS的中位数相差1d;FTS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C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3.6)d比(16.6±5.7)d,P〈0.05]。结论FTS模式对NSCLC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置,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VFS)理念的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7例LA患者随机分为FTS组与传统IJA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FTS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术中应用FTS理念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住院费用,安全、经济、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在接受择期手术的腹腔镜直肠癌TME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入选的91例拟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FTS组44例,对照组47例。FTS组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方案处理,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FTS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首次排气时间提前、术后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在术后均升高,但两组升高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FTS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接受择期腹腔镜直肠癌TME保肛术中安全可行,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术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前瞻性和随机性原则,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46例分为加速康复组(26例)与传统治疗组(20例)。加速康复组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重要脏器功能恢复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加速康复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较快(P〈0.01),血浆用量和平均营养费用较少(P〈0.01),住院时间缩短(P=0.039),总并发症减少(P=0.001);术后8 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掌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理生理特点,运用加速康复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加速康复措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其中33例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联合腹腔镜手术(FTS组),39例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42±9) d,对照组(46±8) d;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78),但FTS组要快于对照组。FTS组总住院时间为(10±2) d,住院费用(15316±227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 d和(18641±3082)元(P<0.01)。随访4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