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耿立恒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61-3162
目的探讨适合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以及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37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对其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神经功能评分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讨论亚低温疗法对于治疗外伤性脑梗塞具有显著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收的50饲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及对症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45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植物生存,1例因出现脑疝死亡.GOS分级: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10例,V级23例.结论 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形成,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系统性护理。结果恢复良好者51例,占75%,中度残疾10例,占14.7%,重度残疾5例,占7.4%,死亡2例,占2.9%,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实施精心、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荣福红 《现代养生》2014,(18):181-181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并从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肌肉恢复力度恢复的情况较好,肌肉恢复良好的有42例,占有87.50%;且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偏瘫康复训练护理后进行回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其中非常满意的有47例,满意的有1例。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疗效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22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与严重脑组织挫伤、局部血管机械性受压、严重颅高压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等等因素密切相关.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21例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15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本组头部MRI检查19例患儿均有异常改变,CT检查13例异常,均保守治疗。结论:烦躁、偏瘫或肢体无力、面瘫、癫痫是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突出症状;头部MRI或CT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致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下丘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5例,恢复良好32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7例。结论下丘脑损伤病情较重,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4年手术治疗的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117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例17—70岁年龄段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患者有44例恢复良好,总的恢复良好率为37.6%,死亡57例(48.7%)。其中,25例61~70岁年龄段患者中,恢复良好仅5例(20.0%),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0%。结论有适应症的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以及手术前双瞳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差,少数恢复良好者仅见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不同时期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4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其中29例在入院后1~2d,根据颅内压监测和头颅CT变化指标,在患者神志尚清楚情况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作为治疗组;其余19例根据上述指标达到手术指征,但家属坚决要求先行保守治疗,在意识障碍加重情况下才进行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治疗组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0例,无重度残疾及死亡病例;对照组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需严密监测颅内压及头颅CT动态变化,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能够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死5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经过及其预后。43例患者接受了骨瓣扩大减压手术治疗,9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出院时,恢复良好9例(17.31%),中残9例(17.31%),重残14例(26.92%),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17例(32.69%)。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经过及其预后。43例患者接受了骨瓣扩大减压手术治疗,9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出院时,恢复良好9例(17.31%),中残9例(17.31%),重残14例(26.92%),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17例(32.69%)。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68个月,平均随访31.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最近一次随访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28.57%),中残8例(22.86%),重残6例(17.14%),植物生存2例(5.71%),死亡9例(25.71%)。本组患者共26例死亡,总的死亡率为50%。GCS评分:368个月,平均随访31.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最近一次随访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28.57%),中残8例(22.86%),重残6例(17.14%),植物生存2例(5.71%),死亡9例(25.71%)。本组患者共26例死亡,总的死亡率为50%。GCS评分:38分组与>8分组死亡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积极的骨瓣减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体会和治疗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方法和治疗要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治愈4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治愈率97.62%,死亡率2.38%,并发症发生率14.29%。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共32例,单纯性脾修补术6例,脾动脉结扎保脾手术4例。术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脾破裂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创伤性脑损伤脑梗塞和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后,出现了复杂的临床结果.文章通过从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某医院治疗期间的38个关于颅脑损伤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复杂变化,并进行医疗记录和回顾性分析,最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GCS相关的评价标准,患者恢复良好17例(GR),占44.7%;13侧重度残疾(MD),占34.2%;6例重度残疾(SD),占15.8%;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1例,占2.6%;1例固大面积梗死的发生是由于严重的脑水肿导致死亡(D),占2.6%.据相关调查分析,它可以在患者的创伤性脑损伤可以看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梗塞,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过的5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并对其CT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CT诊断效果明显,受伤后24h内出现颅内血肿的患者为30例,占60%.治疗后效果明显,手术恢复良好的患者为36例,中度残疾9例,重残为2例,死亡3例.结论 CT诊断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关键意义,采用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措施,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MRI、CT的检查证实为外伤性脑梗塞,总结11例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以左侧多见,主要临床特点为外伤后伴有或不伴有短暂意识丧失,伤后1~24 h出现肢体瘫痪,其CT表现常迟于临床症状、体征的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CT或MRI复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药物及对症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立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49-5050
目的观察分析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45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患者,对其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后遗症等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中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1-5天,平均时间为3天,Ⅱ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2-10天,平均时间为6天,Ⅲ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6-15天,平均时间为10.5天,患者受伤眼球视力恢复,在眼球受伤后于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有41例,其中有38例患者能够恢复原视力,其中有3例患者视力恢复欠佳,而4例伤后3天就诊的患者,其视力恢复同样欠佳。结论对眼球受伤后出现外伤性前房积血给予及时、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对前房积血起到促进积血吸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4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为甲组(48h后手术)和乙组(48h内手术)各37例,对比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乙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甲组,且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对比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应准确把握手术时机,确定手术治疗后应尽早手术,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大面积脑梗赛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预后康复情况。结果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患病原因主要与病状部位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其中出现血性脑梗塞11例,致残32例,死亡15例,大多数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对于患有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定要尽早做出诊断并在改善其缺血的状态后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进展。方法:选取的7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均在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30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根据伤后1年时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远高于对照组(75.7%)。且不良反应少;而1月后治疗组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辅以降纤酶联合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死,其疗效较好,且起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在2016年1月到2018年治疗的大面积脑梗赛的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措施,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治的情况。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病情发展比较快,发病的速度比较快,在临床上患者的表现为颅内高压,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情况。经过治疗后,有77例患者存活下来,其中生存率为77.00%。其中有23例患者经过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器官衰竭,脑疝等情况,患者的死亡率为23.00%。结论:在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中,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后具体的症状,从而尽早诊断出来,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