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致伤小鼠脓毒症病程发展过程中脾脏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的形成对脾脏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L1)抗体阻断PD-L1/PD-1途径改善耐受性DC对T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小鼠脓毒症模型。用磁珠法分离致伤小鼠脾脏DC和T淋巴细胞,测定脾脏组织中DC上PD-1、PD-L1、PIR-B的表达水平和分泌IL-12、IL-10的能力;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IL-2的分泌水平。进一步将致伤组小鼠脾脏DC与正常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并加入PD-L1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混合培养上清中IL-2、IL-12和IL-10含量。结果酵母多糖致伤后5天和12天组小鼠脾脏DC上PD-1、PD-L1及PIR-B的表达大幅上调,IL-12p70分泌减少,IL-12p40和IL-10分泌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IL-2分泌减少。在致伤组DC与正常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PD-L1抗体可减轻致伤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分泌IL-2的抑制作用,并改善DC上IL-12p70、IL-12p40和IL-10的分泌能力。结论酵母多糖诱导小鼠脓毒症的病程晚期,脾脏耐受性DC的形成导致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PD-L1抗体通过干预PD-1/PD-L1途径改善T淋巴细胞和DC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逐年上升。研究认为,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PD-1能够与PD-L1结合引起免疫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等功能抑制,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文章就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围绕PD-1与PD-L1结合后引起中性粒细胞、NK细胞、T细胞及B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的机制进行整理,并对目前抗PD-1/PD-L1抗体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同时其幸存者也会出现长期的免疫抑制和高复发感染。目前对脓毒症的临床治疗还是以抗生素、静脉补液和血管加压为主,尚无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但随着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升高,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备受期待。脓毒症患者多伴有急性白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障碍和免疫抑制,这可能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靶向抑制特定细胞表面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受体和配体,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等靶点能够提高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主要对PD-1和PD-L1在脓毒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其在脓毒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4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PD-1/PD-L1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并对患者实施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检测治疗过程中PD-1/PD-L1水平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CD3+、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D-1/CD4+、PD-1/CD8+、PD-L1/CD4+、PD-L1/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PD-1/CD4+、PD-1/CD8+、PD-L1/CD4+、PD-L1/C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并且对分子对接,观察小分子与5J89蛋白的结合效果。结果Co MFA模型(q^(2)=0.644,r^(2)=0.950)和CoMSIA模型(q^(2)=0.622,r^(2)=0.998)具有一定预测能力。TYR:56、GLN:66氨基酸是影响这些抑制剂活性的主要氨基酸。结论该研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方法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可为开发PD-1/PD-L1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对宫颈癌(CC)大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通路蛋白表达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雌性SD大鼠,在左侧腋窝处皮下注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悬液构建C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C)、木犀草素低(5 mg/kg)、中(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另取10只雌性SD大鼠,在左侧腋窝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各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2次/d,共30 d,Control组和CC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末次给药12 h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体质量,剥取瘤体,测量移植瘤体积及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取肿瘤组织,ELISA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外周血中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取大鼠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4+T、CD8+T、CD4+CD25+T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8.
黄聪  白丽 《现代免疫学》2020,40(4):329-333,340
PD-1及其配体PD-L1、PD-L2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是一组与免疫负调控有关的共刺激分子。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利于肿瘤逃脱机体免疫监视,但具体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尚未清楚。就抗PD-1和抗PD-L1抗体疗效而言,仍然需要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做更深入的研究。文章就现有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PD-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DC等免疫细胞上的跨膜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这对分子活化后的信号通路可调节外周组织中T细胞的分化,进而调控机体对外来或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以防免疫过激情况的发生.但在肿瘤发生时,肿瘤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rogrammed death-1,PD-L1/PD-1)在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一时期90例老年胃癌患者(具有不同临床分期)及9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分别采取新鲜外周血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PD-1表达情况,结合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析PD-L1/PD-1在不同胃癌分期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PD-L1/PD-1在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呈高表达,相较于老年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3,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PD-L1/PD-1阳性表达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883,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PD-1阳性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811,P<0.05);临床分期较晚的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L1/PD-1表达比其他相对较早的临床分期老年胃癌患者显著上升(t=4.377,P<0.05).结论 PD-L1/PD-1信号通路异常在老年胃癌患者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L1/PD-1的表达对评判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基于抗PD-1/PD-L1单抗的肿瘤免疫阻断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类型肿瘤治疗中,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部分患者中获得了持续而明显的效果,多种药物相继上市。文章就抗PD-1/PD-L1单抗免疫阻断治疗以及疗效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摧毁肿瘤,但肿瘤为了逃避免疫攻击可以进化。当前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或程序性死亡分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成为了强有力的新治疗方案[1]。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可同时存在免疫功能亢进和抑制,在此过程中,T淋巴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其所导致的免疫细胞数量,功能的变化,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从免疫功能亢进到抑制乃至麻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T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中,Treg、DC、TNF—α及其受体、Bcl家族、IL-2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物质相互作川,最终造成了T细胞凋亡,引起免疫抑制,使病原体难以清除,且易于继发感染。针对与T淋巴细胞凋亡有关的因素进行治疗有了长足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细胞凋亡,但却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未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究其原因多在于对脓毒症机制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生机理,对脓毒症患者T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素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其配体(PD-L1、PD-L2)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耗竭"以及诱导免疫耐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患者体内,PD-1/PD-L1的高表达能够增强肿瘤的转移能力、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PD-1/PD-L1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及各种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及发挥效应的途径各不相同.该文概述了目前已知的PD-1/PD-L1通路在SLE发病及病情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 PD-L1)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浸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PD-L1表达和Treg浸润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2.5% vs 6.4%),肺癌组织中 Treg浸润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63±16.67)个/HPF vs (2.96±2.97)个/HPF]。晚期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高于早期肺癌组织(70.0% vs 41.7%),晚期肺癌组织中Treg浸润亦明显高于早期肺癌组织(73.3% vs 35.4%),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D-L1表达和Treg浸润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D-L1表达和Treg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和Foxp3+Treg的浸润密度呈正相关(rs =0.611,F=78.82,P=0.023)。结论肺癌微环境中PD-L1表达和Treg浸润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肺癌的进展和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U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UBC组织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暴露盲肠后即进行伤口缝合,不结扎。抑制剂组小鼠术后腹腔注射HMGB1特异性抑制剂甘草酸(10 mg/kg),每6 h注射1次,连续4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后,无菌分离小鼠的胸腺组织,常规提取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MTT法与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Transwell趋化实验与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0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组织中HMGB1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meten,PTEN)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和TNF-α、IL-6、IL-10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率、TNF-α、IL-6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IL-1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 HMGB1抑制剂可降低脓毒症小鼠胸腺T细胞的凋亡率,增强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提高单核细胞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4例DLBCL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84例DLBCL中肿瘤细胞PD-1、PD-L1阳性率分别为1. 63%、43. 48%;微环境细胞PD-1、PD-L1阳性率分别为11. 41%、26. 09%。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细胞PD-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ans分型、CD5、EBER、ALK以及CD30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 0. 05)。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DLBCL肿瘤细胞(47. 55%)及微环境细胞(31. 47%)中PD-L1的阳性率高于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DLBCL肿瘤细胞(29. 27%)及微环境细胞(7. 32%)(P均0. 05); EBV+DLBCL肿瘤细胞(75. 00%)及微环境细胞(58. 33%)中PD-L1的阳性率高于EBV-DLBCL肿瘤细胞(40. 74%)及微环境细胞(24. 07%)(P均0. 05); CD30+DLBCL(66. 67%)微环境细胞中PD-L1的阳性率高于CD30-DLBCL微环境细胞(27. 00%)(P=0. 005)。结论 PD-L1在non-GCB型以及EBV+DLBCL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细胞中有更高的阳性率;且PD-L1在CD30+DLBCL微环境细胞中有更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