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会影响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使患者身体受到重大的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移植后患者的死亡率。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眼部排斥反应的表现,60%~9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伴发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表现为干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  相似文献   

2.
48岁男性AIDS患者骨髓移植后发生双眼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双眼结膜炎性增生性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促进愈合类药物局部点眼后眼部症状好转,结膜增生性病变完整切除后眼表情况稳定。(眼科,2023,32:71-72)  相似文献   

3.
免疫相关性炎性反应在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他克莫司(FK506)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内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眼表细胞中的核因子-κB通路,抑制眼表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对干眼眼表炎症的治疗作用。目前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治疗干眼的研究主要为全身免疫疾病相关性干眼,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jogren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Steven-Johnson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4.
干眼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之一,关于它的发病机制目前流行的假说为T淋巴细胞免疫激活泪腺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使泪腺组织纤维化,严重影响泪腺的分泌功能。干眼症虽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有效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干眼症的药物有自体血清眼药水、环孢霉素A、FK506等。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病率较高,其中60%出现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眼表病变,干眼最为多见,虽不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存质量.cGVHD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免疫活性T细胞直接攻击结膜、泪腺上皮所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机制正逐渐得到揭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较好地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干眼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3年双眼出现严重的干眼表现,通过局部使用绷带镜及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泪液等点眼治疗后干眼症状好转但治疗过程发生了急性结膜炎,故停止使用绷带镜、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是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最多见的眼部表现,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认识此病的危害性,早期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Fei WL  Chen JQ  Du X  Liu YH  Sun MX  Lin JX  Weng JY  Luo TZ  Yin DM  Luo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686-690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眼部表现。方法 对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的主要眼科检查项目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和SchirmerⅡ试验,部分患者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结膜印迹细胞检查和病理活检。结果 术后14例患者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8例出现干眼病,占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57%。其中4例为严重干眼病,患者伴有视力明显下降,甚至角膜溃疡;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膜杯状细胞消失或明显减少,结膜上皮角化,角膜上皮鳞状化生,结膜炎性反应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结论 于眼病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主要眼部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是骨髓移植后最具有破坏性并发症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在10%~80%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受者中,而眼睛是人身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有40%~60%接受HSCT的患者发生眼部GVHD,它主要影响泪腺、睑板腺、角膜和结膜等。cGVHD相关性干眼(dry ey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DE)是眼部GVHD最多见的表现形式。cGVHD-DE的长期治疗因涉及多学科、多重结合治疗,至今仍然具有挑战性,其除了全身免疫抑制和眼部润滑剂外,通常还使用局部类固醇、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滴眼液。针对中度和重度cGVHD-DE的治疗干预包括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液和佩戴巩膜镜等,新兴起的治疗方案包括重链透明质酸(heavy chain-hvaluronan)/穿透素(pentraxin 3)结...  相似文献   

9.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轻者可以表现为眼部不适, 重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局部应用人工泪液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当症状不能缓解时考虑加用泪点栓塞、自体血清滴眼液及角膜或巩膜接触镜治疗, 单用局部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效果往往较好。若患者眼表炎症持续进展, 常需加用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出现严重角膜病变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但此时由于眼部GVHD患者眼表炎症的持续存在, 预后常常较差。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 多种新型治疗方法如促泌剂、JAK/SYK抑制剂、曲尼司特、利非格斯、肝素、siRNA治疗及干细胞治疗已投入临床研究及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眼部GVH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梁媛  徐哲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2):2016-202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术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中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累及泪腺、睑板腺、角膜和结膜,典型症状为以纤维化为特征的干眼综合征。oGVHD相关干眼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已引起广泛关注。oGVHD的治疗除了应用全身免疫抑制剂和眼润滑剂外,通常联合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对于中重度oGVHD较新的治疗措施还包括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液和角巩膜接触镜。本文主要就oGVHD及其相关干眼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而allo-HSCT后常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干眼等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甚至盲。随着allo-HSCT技术不断成熟,移植人数逐渐增多、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cGVHD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眼表免疫性疾病(OSID)是由全身免疫性疾病引起, 或是有局部免疫系统参与的慢性炎性眼部疾病, 通过在眼及其附属器产生持续性炎症而引起泪液高渗环境和眼表上皮损伤, 从而导致或加重干眼。常见的免疫炎性相关眼表疾病包括春季角结膜炎(VKC)、干燥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干眼、免疫性角膜疾病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 OSID主要采用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进行治疗, 但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风险较大, 因此OSID的有效治疗一直面临很大挑战。环孢素A(CsA)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但由于其既有眼用剂型的通透性低, 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CsA眼用制剂的研发改变了OSID的治疗策略, 近来研发的0.1%CsA阳离子乳剂显著提高了CsA局部应用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 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眼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各种OSID的免疫相关病理机制, 充分了解0.1%CsA阳离子乳剂对OSID的疗效、适应证、眼表局部应用方法、不良反应等, 进而在各种OSID的治疗中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预处理措施对眼部的影响。方法 对35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眼科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慢性GVHD14例,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0%。其中8例合并有干眼,占GVHD患者的57.14%;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并伴有干眼。眼部其他并发症有结膜瘢痕、睑球粘连、角膜溃疡、白内障、急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或结膜出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干眼。结论 干眼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仅见于发生GVHD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眼部并发症明显高于自体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可靠疗法,SCT之后罹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其始发时间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GVHD表现为一种累及皮肤、胃肠道和肝的特殊综合征;慢性GVHD则表现为一种多向的综合征,累及部位通常包括皮肤、口腔、肝脏、胃肠道、肺以及眼。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大约40%~6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或慢性的眼部GVHD,导致几种严重眼部疾病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各方认可的针对眼部GVHD的治疗方案出台。笔者概述了GVHD、眼部GVHD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提高其治疗、预防水平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一个主要并发症,类似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干眼是cGVHD眼部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是cGVHD相关干眼患者眼部多个组织的主要病理生理表现。目前关于cGVHD相关干眼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从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内质网应激方面对cGVHD相关干眼纤维化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针对纤维化研发出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He XG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01-104
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能引起结膜慢性炎症、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干眼症等眼表疾病。病理研究发现该类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眼表上皮鳞状化生及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已有证据表明滴眼液中的防腐剂苯扎氯胺有毒性作用,是眼表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药物性眼表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轻微,病变发生滞后,常与眼表疾病共存或混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青光眼的治疗。因此,要十分重视长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组织的损伤问题,选用降眼压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的抗青光眼药物,必要时使用联合固定配方制剂,减少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次数。对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才能达到靶眼压或出现眼表组织损伤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或激光等其他治疗措施。注意对眼表组织损伤的预防及共存眼表疾病的治疗。研制无防腐剂或含有新型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改进或研制长效药物和药物赋形剂是今后新型抗青光眼药物剂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视神经保护治疗等.研究证明,青光眼各种临床治疗对患者的眼表组织结构(泪膜、结膜、角膜上皮)均会产生明显影响,引起泪膜功能破坏、球结膜亚临床炎症、球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患者眼部不适、长期用药依从性降低、干眼的发生甚至降低手术成功率等.本文主要针对抗青光眼治疗对眼表组织结构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导致眼表毒性反应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卢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549-2550
目的:分析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的毒性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青光眼患者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诱导的局部不良反应。结果:12例青光眼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局部抗青光眼药物≥0.5a,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眼球充血、角膜点状染色,给予至少1种抗生素、1种抗病毒眼药水,和抗过敏眼药点眼,病情加重。停用所有眼局部用药后,眼部表现缓解、消失。结论:长期抗青光眼治疗,出现眼表疾病,或眼表疾病控制不满意、加重时均应考虑药物毒性的发生;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导致的结膜和角膜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张明昌  张洁 《眼科研究》2013,(11):1001-1002
炎症是眼表的常见疾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眼表炎症的疗效确切,但局部长期及大量应用此类药物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痛等作用,局部应用可预防和治疗眼部多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比糖皮质激素更安全,因此近年来在眼表炎症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虽然NSAIDs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少,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需根据病情正确选择使用,在一些炎症性眼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与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应用,以加强疗效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家祺 《眼科》2005,14(3):140-142
我国在角膜及眼表疾病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与国际学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本文就当前研究中应该重视的若干问题提出建议。加强感染性角膜病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筛选研究,面向基层普及感染性角膜炎的正确治疗观念。重视眼表重建手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高对常见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力求在生物组织工程、基因诊断和治疗、新型药物研制等方面取得进展,为角膜病专业学科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