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细胞能产生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和 t- PA抑制剂 (PAI- 1) ,调节凝血和纤溶的平衡。 t- PA通过激活纤溶酶原 ,启动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 PAI- 1是 t- PA的生理性抑制剂 ,是纤溶系统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体内外实验均表明 ,PAI- 1活性及含量可因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子的作用而异常增高 ,从而严重影响了血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 ,导致血栓形成或出现血栓倾向。所以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所引起的 PAI- 1含量及活性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实验采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轻度…  相似文献   

2.
滕琰  薛武军  张艳  蒋红利  项和立 《医学争鸣》2005,26(17):1598-1600
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ARF)时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37例临床确诊为ARF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 ARF患者D-D含量及PA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t-PA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 ②肾前性、肾性与肾后性肾衰相比,单纯ARF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者相比上述三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ARF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机能的紊乱,肾缺血和肾中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病情越重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的改变也越显著. 血浆D-D含量、t-PA及PAI活性可以早期敏感地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的来源 D-二聚体(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华兰  魏宗德 《医学综述》2004,10(10):604-605
血栓前状态(prethroinbotic state)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平衡失调,即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目前认为冠心病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损伤血管内膜,使局部甚至全身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栓前状态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仅就几种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如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h、24h、3d、7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C),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h、24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可溶性血调节蛋白的变化。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就诊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3例)和重症组(12例),并抽取3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HFRS患者体内凝血水平明显降低,而纤溶功能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PLT)水平明显减低, D-二聚体(DD)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明显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广泛性的毛细血管损伤、凝血系统激活和血小板活化。因此,在病程早期给予患者抗凝、抗病毒治疗是极其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诸多研究表明95%的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有一项或多项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的改变主要是出现凝血及纤溶的异常;在妇科肿瘤的领域中有报道,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为了进一步研究凝血功能检测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作用,我们对136例妇科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对确诊重度OSAS 45例和对照组进行睡眠监测及相关血栓前状态指标测定。结果重度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OSAS患者血液中反应血液流变性的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升高,反映凝血和抗凝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反映纤溶系统活性D-dimer升高,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Ⅲ)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OSAS患者存在PTS,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妇科手术前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的变化,探讨妇科手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非肿瘤组12例,良性肿瘤组28例和恶性肿瘤组25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PLM),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A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24h凝血和纤溶变化最明显。结论:对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实验室凝血和纤溶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有利于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大大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减少手术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与正常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较复杂,并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大多数前瞻性研究也发现凝血、抗凝、纤溶系统指标异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但相关结论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是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产物,是反映体内纤溶活的一项重要指标[1],我们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水平进行了动态监测,为了探讨凝血纤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颖  王志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74-3876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升高表明体内有凝血酶生成,血浆D-二聚体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恶性肿瘤具有生长快、容易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这类患者的血液往往表现为高凝血状态和纤溶亢进,故又被称为前DIC状态。前DIC状态对维持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对预防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很多。现将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顾琳萍  崔为发 《医学综述》2008,14(3):436-438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上主要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患者体内纤溶凝血系统和内皮功能存在异常,以纤溶活性下降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为主,从而导致体内高凝状态,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现就其检测纤溶凝血和内皮功能损伤的几个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代谢紊乱打破了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导致以凝血抗凝功能异常和纤溶功能低下为特征的血栓形成前状态。多数DM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由此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在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糖尿病疾病进展过程中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致栓性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血栓防治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同时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DD检测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近年来,DD检测在临床应用上有了很多新的拓展。该文对DD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 ,其原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其中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纤溶系统由纤溶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组成。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改变 ,分析PAI和tPA与哪些代谢因素有关。探讨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的原因。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80例下肢深静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3组:①血栓组,②血栓前状态组,③正常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FDP、Fbg等3项指标:血栓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组与血栓前状态组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联合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AOPP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OP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OP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图(TEG)AOPP组凝血反映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高于对照组,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aPTT、PT、TT、Fbg、D-D、FD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R值、K值低于死亡组,Angle、MA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AOPP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机体处于低凝状态,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异常程度与AOPP患者的预后存在联系,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20.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栓前状态(PTS)是血栓形成前的一种亚临床状态[1],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特殊因素诱导下,血液易成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征)、深静脉栓塞也出现了PTS,现将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在妊高征中的应用妊高征是围产医学中危害母婴健康的常见并发症,妊高征时,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尤为显著,多种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水平均发生变化。因此,检测妊高征患者体内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1.1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发现结果均明显缩短,说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是这个时期的妇女血液若处于适度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地预防产时出血。若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加剧缩短,需警惕子痫的发生。这个时期妇女的APTT时间未见明显变化。1.2纤溶活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纤维蛋白原(Fb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