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田地区绝经女性初潮年龄与超重的关联,分析生殖相关因素对初潮年龄和超重关联间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 使用“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和田地区墨玉县3 239名绝经女性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殖相关因素后分析初潮年龄和超重的关系,并使用模型中的乘积项评价初潮年龄、过去使用避孕环情况、活产次数对肥胖关联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7.22±7.95)岁,平均初潮年龄(15.13±1.26)岁,1.27%的女性初潮年龄≤12岁。初潮年龄≤12岁的绝经女性中73.17%的人体质指数≥24.0 kg/m2,超重率高于其他初潮年龄组(χ2=19.671,P<0.001)。调整年龄、经济状况及生殖相关因素后,初潮年龄≤12岁组与初潮年龄≥17岁组相比超重的OR值为2.70 (95%CI:1.16~6.28)。初潮年龄和过去使用避孕环情况、活产次数、绝经年龄对肥胖的关联无交互作用。结论 绝经女性初潮年龄和超重存在关联,初潮年龄≤12岁者超重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绝经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贵州省世居苗族、布依族、侗族绝经女性共5848名。初潮年龄分为≤11岁、12~13岁、14~15岁、16~17岁、≥18岁五组。采用二元逻辑回归计算初潮年龄与糖尿病关系的OR值和95%CI。通过分层分析,了解在不同民族间二者的关联大小。结果 贵州省少数民族绝经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7.4%。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未调整混杂因素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无关联(P>0.05),调整一系列混杂因素后,初潮年龄在16~17岁(OR=0.159,95%CI:0.030~0.846)和≥18岁(OR:0.097,95%CI:0.016~0.594)的女性与≤11岁相比,患糖尿病风险降低。二者关系仅在苗族绝经女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考虑给予苗族初潮年龄较小的绝经女性更多重视,为其糖尿病防治提供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3.
4.
5.
阜阳市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阜阳市青少年发育水平及其第二性征状况,于1995年3~4月对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作了一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选择市区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各2所,采用现况调查法,登记调查卡片,按出生年月计算实际年龄,然后按目测概率法计算平均年龄及95%可信限。2结果与讨论2.1共调查女生2281人,每个年龄组都在150人以上。剔除不合格卡片,实际统计女生2260人。初潮年龄最小11岁,最大17岁,平均们引岁295%可信限为11.12~16.14岁(见表1)。2.2与各地女生初潮平均年龄比较。根据有关资料t’j,对我国青少年发育水平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6.
通道县侗族女中学生月经初潮年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侗族女中学生月经初潮状况,为适时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通道县侗族女中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79岁,城镇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较农村女生早0.55岁,侗、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无显著性差别,女儿月经初潮平均年龄较母亲早1.87岁。结论 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是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北某地区城市女孩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的概况,探讨该概况与身高、饮食、遗传的关系,并给予心理、生理方面的健康指导。方法对长春市某重点小学4~6年级女学生1039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月经初潮最小年龄为8.6岁。六年级月经来潮者121人,占29.66%,平均年龄11.10岁。五年级月经来潮者25人,占8.17%,平均年龄10.80岁。四年级月经来潮者6人,占1.84%,平均年龄9.10岁。结论城市女孩月经初潮时间呈现逐步提前趋势。与身高,饮食结构有较大定关系,与遗传因素的关系不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母女月经初潮年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女平均初潮年龄(MMA)的变化。[方法]对1984、1985年出生的河北籍1400名汉族女生及其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农村组(710名)和城镇组(690名)。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农村组女生MMA为(14.76±1.23)岁,母亲MMA为(16.46±1.59);城镇组女生MMA为(13.85±1.17)岁,母亲MMA为(16.38±1.43)岁。[结论]城镇组女生MMA比农村组女生提前了0.91岁;城镇组女生MMA比母亲提前了2.53岁;农村组女生MMA比母亲提前了1.72岁;经u检验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玲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308-310
目的:了解常山县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方法:对常山县9所学校8~18周岁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婚前医学检查的女性,进行月经初潮年龄问询调查。按年龄分组,计算各年龄组女性平均初潮年龄。比较各年龄段平均初潮年龄以及各年龄段小于12岁和大于18岁初潮者比例的差异。结果:调查3991例妇女,已初潮妇女3005例,平均初潮年龄(14.13±1.73)岁,初潮年龄最早8.99岁(1例),初潮最晚22岁,各年龄组平均初潮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大,初潮年龄呈增大趋势,小于12岁初潮者的比例在≤20岁年龄组中最高,而初潮年龄大于18岁者的比例随着被调查者年轻化而比例逐渐减少。结论:常山县妇女月经初潮年龄呈现逐渐提前趋势,40年间提前3.64岁。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月经初潮年龄与成年期身体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上海某医科大学295名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与成年期身体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初潮年龄组间与成年期各项形态指标的平均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月经初潮的迟早与成年期身体形态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初潮年龄与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2014年间参与贵阳地区调查的女性7 330人,排除已确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未绝经女性和非正常绝经女性、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信息不确定者,最终纳入2 682例女性分析,通过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学及多普勒超声检测,获得初潮年龄、体质指数、血糖、血脂、PWV等指标,并依初潮年龄分为6组,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人群平均初潮年龄为(14.6±1.9)岁,随初潮年龄增加,6组PWV异常率依次为88%、76%、71%、75%、76%、80%,呈近U型分布趋势(χ2=121.20,P=0.040);13~14岁初潮年龄组PWV异常率是U分布的谷值;PWV的危险因素为初潮年龄、实际年龄、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均有P<0.05);不同年代出生女性初潮年龄对PWV异常风险影响不同。结论 贵阳地区40岁以上自然绝经女性的初潮年龄与脉搏波速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出生季节与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生育年限间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剔除初潮年龄在生理范围外(<9岁或>18岁)的个体后,纳入285 186名女性进行初潮年龄相关分析;在已绝经的女性中排除因施行子宫切除术或卵巢摘除术绝经者,纳入132 373人进行绝经年龄及生育年限相关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春季出生的女性相比,出生于夏、秋及冬季的女性初潮年龄平均晚0.14(95%CI:0.13~0.16)、0.26(95%CI:0.24~0.27)及0.10(95%CI:0.08~0.12)岁,绝经年龄依次晚0.14(95%CI:0.08~0.20)、0.18(95%CI:0.12~0.24)及0.09(95%CI:0.03~0.16)岁。生育年限与出生季节无关。上述关联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出生年代的女性中均是一致的。结论 出生于春季的女性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均更早。本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某些与季节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四年,我们对齐齐哈尔市市内四所中小学及农村四所中小学共8526名女学生的月经史等进行调查,为今后开展女学生青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统计报告如下:且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被调查者均为有月经来潮的在校女学生。1.2调查方法:询问镇卡法。于调查前印制统一卡片,发给学校卫生室,由校医、仅使教师及龙沙区防疫站负责学校卫生的工作人员配合我们进行。调查前,先向女学生进行有关说明、解释调查的意义及如实该卡的事要性。再由校医、保健教师逐项边读边解释,使学生掌握调查内容,再填写姓名,由我们逐人询问填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及从1985~2000年15年间其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到1985年、1991年和2000年的部分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比较其总体的变化趋势,并用统计软件作出趋势图。结果: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在15年来是逐年提前的,回族在1991~2000年这段期间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出现后退现象。这5个少数民族均呈现出乡村提前的速度快于城市。结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的"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增长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18.
永州市1966~1986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永州市1966~1986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和现况调查,对永州市:1966-1986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作了动态分析,绘制出了折线图,统计月经初潮提前速度。结果 月经初潮年龄20a间提前1.66岁,1966—1976年出生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平均数基本稳定在14.0岁左右,正负不超过0.18岁,1976-1981年出生的月经初潮年龄提前1.52岁。1981-1986年出生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又基本稳定在12.5岁。20a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在12.50~14.18岁之间。结论 该项调查结果符合罗小玲等提出的永州市女生95%月经初潮年龄正常范围,此城市女生正常参考值在较长时间内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泰安妇女百年月经初潮年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面对面调查询问登记对山东省泰安地区妇女进行调查,共调查1万人,按20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共分为5个组,分别为80岁以上、60~79岁、40~59岁、20~39岁、20岁以下组,计算平均初潮年龄,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泰安地区妇女月经初潮呈现出年龄变小的趋势,且各组数据[(17.1±1.38)、(15.6±1.33)、(15.1±1.48)、(13.2±1.64)、(12.9±1.71)岁]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东泰安地区妇女初潮年龄有逐渐变小的趋势,现平均已达12.9岁,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近,分析原因可能与建国、改革开放、生活及文明程度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