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3'UTR相互作用,使靶基因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调控分子,miRNA调控的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异常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研究证实多种miRNA与SLE发病及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在SLE患者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研究表明miRNA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参与SLE发病:1型干扰素通路;异常的炎性因子分泌;DNA低甲基化和组织炎症等。本文综述了miRNA与SLE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张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3):1636-1639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学mRNA表达谱差异情况,并对核心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来自GEO数据库的38例SLE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学样本,筛选显著差异表达mRNA,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通路和GO分析,并构建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共筛选出39个显著差异表达mRNA,其中TNFSF10表达上调最为显著,G0S2表达下调最为显著。生物学通路和GO分析均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干扰素信号转导和病毒反应及增殖过程。TNFSF10与其他差异表达基因相互作用错综复杂,而G0S2未显示。结论:TNFSF10和G0S2可能是SLE的核心基因,其中TNFSF10可能联合其他基因共同致病,而G0S2则可能单独致病。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男女发病比为1∶10~1∶12。研究表明体内激素和免疫系统存在多途径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了解激素的水平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对SLE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介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瘦素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阐述了体内激素紊乱条件下免疫系统失常与SLE患者发病的内在联系,同时以临床靶向内源性激素治疗药物验证了其与SLE发病的密切相关性,以期深化读者对SLE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测定了75例SEE患者与25例健康人血清PRL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升高更明显;高泌乳素血症(HPRL)发生率为40%,伴HPRL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PRL正常者;血清PRL水平与SLEDM评分、抗ds-DNA抗体滴度倒数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清PRL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相关,其检测可作为监测狼疮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血清PRL水平升高与肾脏损害相关,提示PRL可能在SLE肾损害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活性,探讨其在判断SLE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采集116例SLE患者、30例疾病对照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DNase活性.结果表明:SLE患者血清DNase活性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疾病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1);DNase活性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P<0.01);狼疮肾炎组DNase活性低于SLE非狼疮肾炎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活性下降可能是促进SLE及L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DNase活性检测可用于判断SLE及其疾病活动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作为判断LN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尤其是合并感染的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期待找到SLE患者的免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共150例SLE患者(其中58例合并感染)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数据。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中CD19+B细胞的绝对细胞数目、百分比显著增高,而CD16+CD56+NK细胞的绝对数、百分比显著下降(均P<0.01);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均P<0.05),而干扰素-γ明显降低(P<0.05)。与非感染SLE患者相比,感染性SLE患者发热(27.6%vs 12%)、浆膜炎(39.7%vs 19.6%)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皮疹(3.4%vs 30.4%)、关节炎(8.6%vs 34.8%)发生率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与非感染性SLE患者相比,感染性SLE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绝对数显著下调[1040.5(655.3~1436.8)vs 716.5(406.5~1115.8)]、CD4^(+)T细胞绝对数下调[366(239.8~525.5)vs 234.5(162.75~373.3),均P<0.01]。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绝对数量与红细胞沉降率(rs=-0.392,P<0.001)和C反应蛋白(rs=-0.178,P=0.026)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分布异常,下降的CD3^(+)T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成负相关,感染性SLE患者具有更低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因此,对SLE患者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对判断是否感染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探讨抗dsDNA抗体在SLE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结合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法(radioisotopic methods)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征,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同时评估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SLEADI)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与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SLE患者中有39例抗dsDN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65%,抗dsDNA抗体,在33例对照组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6.7%,抗dsDNA抗体在SLE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93.3%;②抗dsD-NA抗体与Sm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SSA抗体有相关性(P〈0.05);③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脱发,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④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绝对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标记的抗体,其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与SLE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分别收集健康人及SLE患者血清各9例,同组血清等量混合,用试剂盒除去血清中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再经除盐浓缩后,将血清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色后,利用Analysis2d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分析差异蛋白点.结果 对照组凝胶共检出蛋白点648个,患者组检出639个.对照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84.5%,患者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82.5%.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92个,有52个蛋白点在SLE患者组表达上调,40个表达下调,有14个点的表达水平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谱鉴定共鉴定5个蛋白质.通过文献研究显示,我们鉴定的部分蛋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潜在的作用.结论 在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差异血清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SLE发病的内在因素,并且在SLE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新的血清标志物和潜在的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并发颈动脉硬化(C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116例SLE患者,根据有无CA分为CA组(30例)与无CA组(8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水平,评价PBMC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性,分析SLE并发CA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BMC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水平对SLE并发CA的单独及联合预测价值。结果:3组BMI、IMT、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水平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无CA组SLE病程、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无CA组PBMC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与SLEDAI评分、IMT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LR4、血清PCSK9、ox-LDL与SLE并发CA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AUC为0.919,大于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PCSK9、ox-LDL水平单独预测(P<0.05)。结论:SLE患者TLR4、PCSK9、ox-LDL水平异常,尤其在并发CA患者中,上述指标异常程度更为显著,是并发CA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CA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2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8.11±6.97)ng/L]相比,IL-10在SLE活动期组[(78.54±5.62)ng/L,P<0.01]及非活动期组[(30.36±10.98)ng/L,P<0.05]均有所增高,活动期组增高更为明显(与非活动期组相比,P<0.05).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SLE活动期,r=0.77,P<0.01;SLE非活动期,r=0.84,P<0.01),IL-10的水平与抗dsDNA抗体(r=0.71,P<0.01)、CRP(r=0.63,P<0.01)和CH50(r=-0.56,P<0.05)均相关.结论 IL-10在SLE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在疾病活动时更为明显,IL-10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可以做为临床观察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2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与对照组[(18.11±6.97)ng/L]相比,IL-10在SLE活动期组[(78.54±5.62)ng/L,P<0.01]及非活动期组[(30.36±10.98)ng/L,P<0.05]均有所增高,活动期组增高更为明显(与非活动期组相比,P<0.05)。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SLE活动期,r=0.77,P<0.01;SLE非活动期,r=0.84,P<0.01),IL-10的水平与抗dsDNA抗体(r=0.71,P<0.01)、CRP(r=0.63,P<0.01)和CH50(r=-0.56,P<0.05)均相关。结论IL-10在SLE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在疾病活动时更为明显,IL-10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可以做为临床观察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11月16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贝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秩和符号检验,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回顾性纳入20例患者,贝利尤单抗中位治疗时间86 d,累计用药次数(5±3)次,贝利尤单抗应用前后,激素用量、SLE病情活动度2000(SLEDAI-2K)评分、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血沉、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D二聚体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利尤单抗可以协助激素减量,同时对改善贫血、减轻蛋白尿、缓解低蛋白血症及体内高凝状态等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miR-150及miR-20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2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120例SLE患者分为低活动组56例(SLEDAI评分<9分)和高活动组6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ene,G-CSF,Csf3)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比较Csf3基因-19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正常人和SLE/LN病人中的分布.结果:SLE病人中 A/G杂合子(60.5%)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5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6%,45.2%;P值分别为小于0.05和0.01).而 G/G纯合子(16.2%)和等位基因G的频率(46.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9%,54.8%,P值均小于0.01).Csf3基因-1931位点A/G型在SLE伴有蛋白尿和伴有血尿病人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f3基因不仅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LE的易感性相关,而且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LE 患者的临床症状蛋白尿和血尿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IM-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LE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比较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治疗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2)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TIM-3表达的MFI与C3、C4呈负相关(r=0.32,P=0.037;r=0.30,P=0.049);SLE患者外周血TIM-3+NK细胞百分率与单核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32,P=0.033)。3)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的MFI显著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P=0.050);SLE患者外周血TIM-3+NK细胞百分率与抗...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及其诱导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寡核苷酸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对照外周血的基因表达谱作了比较分析。研究中所取血液标本来自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例(其中包括1个SLE家系中2个SLE患者姐妹) ,男1例,女9例。另选取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男5例,女5例,做正常对照。为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采用TaqMan荧光定量RT PCR方法进行复核分析。我们使用的是MERGEN公司的hu manH0 4包含336 0个点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在确保基因芯片技术可靠性和重复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K细胞在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治SLE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3-CD56+NK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及检查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初治SLE患者(未使用糖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能否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ROS水平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发生NETosis,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佛波酯(PMA)诱导中性粒细胞发生NETosis后,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胞内ROS水平并观察其NETs产生情况。 结果 与PMA处理组比较,经过GSH预处理的SLE患者中性粒细胞体外诱导NETs产生明显减少。同时,GSH也能明显降低SLE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内ROS水平。 结论 GSH可能通过调控SLE患者中性粒细胞ROS的水平,从而抑制其发生NETosis,提示GSH可能在SLE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其价值。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22例SLE患者、13例SLE并APS(SLE-APS)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DAMT-13水平,并分析其与SLE-APS患者及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 (1)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下降,且与血栓及血小板减少的表现相关。(2)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与SLE疾病活动度成反比。结论 SLE-APS的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自身抗体以及存在更严重的血栓表现及血小板减少,因此可能导致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生成增加;存在抗ADAMTS-13抗体,从而最终导致血清ADAMTS-13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7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NCA,对ANCA阳性血清采用免疫斑点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以35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SLE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LE患者以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组(SLEDAI≥10为疾病活动组、〈10为疾病非活动组),分析ANCA与其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中ANCA 阳性率为22.8%,其中核周型(pANCA)阳性12例,阳性率为 21.1%,胞浆型(cANCA)1例,阳性率为 1.7%,靶抗原均为非MPO、PR3;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SLE活动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NCA阳性组患者的补体C3的下降、血沉(ESR)的增高、抗dsDNA抗体的阳性以及皮肤血管炎和肾脏损伤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在SLE中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对疾病活动性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