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CHD)会影响到约1%的新生儿。由于医疗保健技术和政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CHD患儿可存活至成年阶段,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这些成年CHD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这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2年全球在CHD领域又有较大进步,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可检索到2022年国际公认权威学术杂志上有21篇有关CHD的原创研究论著,其中10篇源自美国,7篇源自欧洲,2篇源自中国,1篇源自加拿大,1篇源自澳大利亚。其中,我国的2项研究主要关注了CHD及其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分别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和Microbiome),但缺乏解决CHD难题的大样本量、高质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这也提示在未来CHD研究领域中需要不断深耕的方向——凝聚力量,有组织地设计高质量的中国多中心研究,解决成年CHD,特别是艾森曼格综合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2005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要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1例,手术成功39例,术后患儿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位居我国出生缺陷之首,严重危害患儿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百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先心病的诊疗工作,以为人民谋健康为出发点,出台了一系列防治政策,惠及万千患儿.先心病领域的党员专家们打破重重困难,在技术研究和自主创新领域填补了我国先心病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奠定了我国先心病外科治疗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是遗传性疾病吗 ?正常心脏是一个肌肉泵 ,可以将含氧多的血液自左心室泵入主动脉 ,再经全身的动脉系统至全身 ,满足身体对血液所携带的氧及营养成分的需求。同时静脉系统自全身将已经消耗了氧和营养物质 ,而携带了组织代谢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废物的静脉血进入右房 ,右室 ,然后泵入肺动脉及肺 ,在那里血液可以获得充分的氧气 ,以后再经过肺静脉、左心房回到左心室。心脏及大血管的主要结构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主动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 ,右侧称三尖瓣 ,左侧称二尖瓣。主动脉与左…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了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生命质量,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非常必要。本院将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现将本院部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 ,尤其是先心病患者矫正术后的心律失常并非少见 ,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心腔大小、心肌肥厚和特殊传导系统的影响 ,以及可能共存有特殊传导系统的先天性异常等。  一、未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先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由心血管畸形引起 ,也可继发于进行性血流动力学变化。   1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缺 )患者 ,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加重右心负荷 ,导致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张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主要为房性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 (房早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64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治疗。患儿年龄3个月至3岁,平均8.8个月,体重5-10kg,平均7.6kg。8例全麻下手术,56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正术。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术中全部采用超滤技术,术后ICU常规监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机时间42-189(98.5±45.6)min。阻断时间23-158min,ICU住院时间2~38d,呼吸机使用时间(89.63~40.24)h。围手术期死亡1例,占1.5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其他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8例,延迟关胸1例,出血2例,室间隔残余分流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提高体外循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加强术后治疗可以减少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18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18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婴幼儿外科手术成功的方法和婴幼儿先心病的适当手术时机。方法对1992年12月至2004年7月间1018例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行总结。1018例中男性613例占60.2%,女性405例占39.8%。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3±10.3)个月,其中新生儿8例(0.8%),婴儿514例(50.5%),幼儿496例(48.7%)。体质量(2.3~18.5)kg,平均(8.6±2.9)kg。术前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183例占16.8%。本组病人非紫绀型819例占80.5%,紫绀病人199例占19.5%。1018例病人非直视手术87例占8.6%,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931例占91.4%。结果住院死亡58例,死亡率5.7%。不同年龄段住院死亡率分别为:新生儿为50%,婴儿为9.6%,幼儿2.7%。不同体重死亡率分别为<5kg者15.3%,5~10kg者6.2%,11~15kg者2.1%,>15kg者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5%(150例),呼吸系统并发症占并发症的41.3%,循环系统占34.0%,其他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高压危象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出院的960例病人,7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8.5%,随诊时间2个月~10年6个月;晚期死亡1例,原因不明;室缺残余漏(VSD)6例,其中3例再次手术治疗,另3例因分流量小仍在观察中;智力障碍1例,为脑缺氧后遗症,慢性心力衰竭1例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VI长度3.5-6.0(4.7±1.3)12111,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10.
徐志伟 《山东医药》2005,45(22):79-79
近年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很快,许多诊治观点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本文简要介绍各类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