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对年轻小鼠骨髓及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1)构建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年轻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的百分率,以及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百分率;通过增殖标记物Ki67检测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变化;检测炎症刺激后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CD45蛋白的表达变化;(2)分析野生型年轻小鼠(2月龄)和年老小鼠(24月龄)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的百分率;(3)生物信息分析LPS刺激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和脾脏中髓系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脾脏重量和细胞数目增多(P<0.05),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增多(P<0.05);(3)LPS刺激促进小鼠骨髓和脾脏中的造血干/祖细胞增殖(P<0.05);(4)L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对青春期(4周龄)和成年(9周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重建功能的作用。方法:使用跑步机分别对青春期和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跑步运动(运动14 d,前2 d运动速度为10 m/min,后12 d运动速度为12 m/min)。实验分为对照(安静)组和运动组(n=6);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运动后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比例;采用全血分析仪分析运动后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目;体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体内竞争性移植实验检测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能力;BrdU实验分析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中瘦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和骨内膜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目;体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集落形成能力。结果:(1)运动导致青春期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显著升高(P<0.05);(2)运动处理后,青春期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及体外短期集落形成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运动促进青春期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内长期造血重建能力显著增强(P<0.05);(3)成年小鼠运动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比例显著降...  相似文献   

3.
bcr/abl基因在人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尤胜国(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患。该病具有明显的双时相病程;在疾病初始的慢性期,其骨髓中造血定向髓系祖细胞在数目上明显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HP-2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Gab2对SHP-2激活突变引发的小鼠髓系异常增殖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用Gab2-/-和SHP-2D61G/+模型小鼠建立4种基因型(SHP-2+/+、Gab2-/-、SHP-2D61G/+和SHP-2D61G/+/Gab2-/-)小鼠,解剖分析其脾大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骨髓髓系细胞表面标志分子Mac-1和Gr-1并计数Mac-1和Gr-1阳性髓系细胞比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对细胞因子反应性,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实验检测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经IL-3刺激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化水平,以及Gab2与SHP-2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敲除Gab2后显著减轻SHP-2激活突变导致的小鼠髓系增殖表型,主要表现在:脾指数减小,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小鼠髓系来源的Mac-1和Gr-1阳性细胞比例降低。与SHP-2D61G/+小鼠相比,经IL-3刺激后,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骨髓来源肥大细胞内p-ERK和p-Akt表达明显下调,SHP-2D61G/+/Gab2-/-小鼠肥大细胞内无Gab2与SHP-2结合。结论:敲除Gab2可以明显减轻SHP-2D61G/+激活突变导致的小鼠髓系异常增殖,这种减轻作用可能与SHP-2无法与Gab2结合而导致下游信号途径ERK和Akt活化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Zbtb1基因促进淋巴细胞发育的机制和对髓系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在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特定基因,并于OP9/OP-DL1系统中进行体外分化。结果 Zbtb1野生型造血干细胞在OP9/OP-DL1系统中可分化为B/T细胞,Zbtb1突变体(Scan T)造血干细胞在上述系统中淋巴细胞分化受阻,在淋巴细胞分化条件下均发育为髓系细胞。在Scan T突变体的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抗凋亡基因Bcl2仅能部分恢复T细胞的早期发育,却不能改变其髓系细胞发育倾向。此外,在野生型的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Zbtb1基因可在体外髓系诱导条件下抑制髓系细胞的发育。结论 Zbtb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促进淋巴细胞发育,同时通过调控Csf1r的转录水平抑制髓系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FLT3配基(FL)主要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生长,影响淋巴系及髓系细胞的增殖;抑制髓系祖细胞的凋亡;促进树突细胞生长.TPO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不仅促进巨核系造血,也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使早期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维持存活及抑制凋亡.FL与TPO联合,能使脐带血干细胞维持长时期的增殖和自我更新;在具有基质细胞层HESS-5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TPO与FL,可使CD34+CD38-细胞增殖.FL与TPO联合,对造血干/祖细胞显著扩增,有助于脐血移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FLT3配基(FL)主要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生长,影响淋巴系及髓系细胞的增殖;抑制髓系祖细胞的凋亡;促进树突细胞生长.TPO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不仅促进巨核系造血,也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使早期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维持存活及抑制凋亡.FL与TPO联合,能使脐带血干细胞维持长时期的增殖和自我更新;在具有基质细胞层HESS-5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TPO与FL,可使CD34+CD38-细胞增殖.FL与TPO联合,对造血干/祖细胞显著扩增,有助于脐血移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 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 方法:取孕13.5 d 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探讨脓毒症晚期髓系造血情况.方法 将C57 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LP术后12 d脓毒症小鼠骨髓和脾脏造血前体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12d小鼠骨髓中的GMPs(粒-单核细胞祖细胞)、MPPs(多潜能祖细胞)、LSKs(造血干细胞Lin-Sca-1+c-Kit+)的比例显著增加;脾脏中GMPs、LSK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结论 脓毒症晚期小鼠髓系造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致敏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高。本研究拟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干预,观察能否提高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率。方法: 应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小鼠骨髓MSCs,并分为6个实验组,包括实验组1:d11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2: d0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3:d11和d0 2次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4: 无MSCs干预的致敏小鼠对照组;实验组5: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非致敏小鼠)移植对照组;实验组6: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不移植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生存分析、移植效果分析(血象改变、骨髓细胞恢复及嵌合分析等)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检测,最终评估MSCs干预对各实验组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率的影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实验组4、5、6)比较,MSCs干预(实验组1、2、3)在2次异基因脾细胞注射法致敏的动物模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时,未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也未能延长致敏动物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论: 体内应用1×106 MSCs干预,未能促进2次异基因1×106 C57BL/6小鼠脾细胞输注法建立的重度致敏模型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龄过程中健康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CD34~+HSC/HPCs)衰老的变化过程。方法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穿室提供正常人骨髓9例,将其分为青年组3例(女性31岁、男性26岁、男性28岁)、中年组3例(男性59岁、男性57岁、女性52岁)和老年组3例(男性70岁、男性70岁、女性62岁)。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后,免疫磁性细胞分选法分离纯化CD34~+细胞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各年龄组阳性细胞百分比;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培养比较各年龄组CD34~+造血干/祖细胞形成混合集落能力。结果分选前每106个BMNCs中CD34~+细胞群比例为(1. 31±0. 54)%;免疫磁性分选后每106个细胞中CD34~+细胞群比例为(92. 5±0. 39)%。各年龄组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存活率可达99. 1%以上。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出现明显的随增龄变化趋势,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CD34~+造血干/祖细胞形成的干细胞混合集落能力随年龄增加降低。结论随年龄增加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出现明显衰老,表现为造血增殖能力下降,可能是造成一些老年人血液学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白血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并在骨髓和其它器官中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减少。白血病按照细胞类型的不同,分为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按自然病程和细胞的成熟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增殖、分化和凋亡受阻的克隆性疾病,在成年白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向红系(CFU-E)祖细胞增殖过程中HOXB6mRNA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HOXB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ATRA持续干扰人类造血干祖细胞,观察人脐血HSPC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后,在培养过程第3天,7天和12天CFU-E集落生成情况。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RT-PCR)检测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B6基因的表达水平。3.结果用DNA相对拷贝数和RNA表达相对量(2-△△Ct)表示HOXB6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1.人类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组细胞HOXB6基因均表达;2.随时间延长,CFU-E HOXB6-mRNA表达在第3天,第7天,第12天均持续表达;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RA可上调HOXB6基因的表达。结论1.在脐血CFU-E祖细胞的不同增殖阶段,HOXB6基因呈现持续稳定的表达,提示HOXB6是人类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祖细胞正常增殖分化过程中的调控基因之一;2.ATRA能显著上调HOXB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其取材不便,且细胞数量受年龄限制等原因,故而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与非致敏BALB/c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进行分离,采用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移植到致敏和非致敏的受体小鼠体内,并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点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情况进行检测。对致敏BALB/c小鼠进行照射预处理,联合应用异基因骨髓细胞与同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BALB/c小鼠的生存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48 h后,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受体和非致敏受体小鼠分别归巢于脾脏和骨髓。在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实验中,致敏BALB/c小鼠接受异基因骨髓细胞与同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显示致敏BALB/c小鼠全部在移植后12-15 d死亡,生存的中位时间是14 d,而仅接受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的致敏BALB/c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 d。说明细胞移植后在致敏受体内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归巢为脾脏和骨髓,联合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植入致敏受体体内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et-tRNAi~(Met)载体蛋白eIF2A、eIF2D和MCTS1在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并研究上述蛋白对AM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公共测序数据集分析Met-tRNAi~(Met)载体蛋白在小鼠HSCs分化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集分析Met-tRNAi~(Met)载体蛋白在人HSCs分化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利用公共测序数据集分析Met-tRNAi~(Met)载体蛋白在健康人和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在人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细胞系MOLM13中利用慢病毒传导分别抑制eIF2A或eIF2D的内源表达,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周期变化。利用salubrinal (10μmol/L)处理和血清饥饿的方式处理白血病细胞系使其进入应激状态,检测eIF2A和eIF2D的表达改变。结果 eIF2A和eIF2D在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成熟血液细胞,并且eIF2A和eIF2D在AML患者中表达高于健康人。与之相反,MCTS1在正常造血分化过程和AML细胞中均未见表达差异。抑制内源eIF2A或eIF2D的表达后,MOLM13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01),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P0.001)。当MOLM13受到salubrinal或血清饥饿处理后,eIF2A和eIF2D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eIF2A和eIF2D通过促进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调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衰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ASP正常组(n=10)、衰老模型组(n=10)和ASP衰老模型组(n=10)。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取眼球血检测外周血常规,取股骨测定每根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总数;CCK8测定BMN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s增殖周期与活性氧簇(ROS)含量;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检测BMNCs形成集落能力;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NCs百分率;酶学法检测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P53蛋白表达及定位。 结果 与衰老模型组比较,ASP衰老模型组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总数下降得到抑制;股骨BMNCs细胞数升高;增殖能力提高;形成CFU-Mix数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BMNCs百分率显著降低; 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降低; T-AOC升高: P53和P21表达显著上调。 结论 ASP能延缓或拮抗D-半乳糖致大鼠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ASP抑制氧化应激,下调p53/p2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鼠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鼠脐血(umbilicalcordblood, UCB)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57BL/6(H-2b)小鼠脐血与骨髓(bonemarrow, BM)造血干/祖细胞。结果: 小鼠脐血培养7d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集落产率与骨髓相近, 但14dCFU-GM、多向祖细胞(CFU-GEMM)明显高于后者(P<0.05), 且见含细胞多体积巨大的致密型集落。脐血CD34+Sca-1+细胞亚群也明显高于骨髓(P<0.05)。结论: 小鼠F脐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 具有高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改变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集中筛选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和获取Hub基因。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各组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成骨诱导分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周期检测和Hub基因的验证。结果与结论:(1)从GSE84881中获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184个上调基因和140个下调基因。(2)富集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脂肪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和MYC通路。根据Degree算法筛选出上调的10个Hub基因和下调的10个Hub基因。(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未发生改变,但其成脂分化能力增强、成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的高增殖低凋亡特性使其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分化出粒红系细胞,但其能否植入并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 目的:探讨JAK2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给药结束后第5天实验组经尾静脉输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法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输注后第14天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外周血和骨髓内CD45+细胞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结论:输注后第14天,实验组小鼠血细胞计数三系减少,骨髓涂片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和早期造血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少量粒系细胞及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检测到CD45+细胞,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可检测到人源化的CD45+细胞,且骨髓中CD45+细胞比外周血高,提示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但血常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显示未能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衰老大鼠模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学特点,为阐释机体衰老对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qd×42;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衰老动物复制完成后第2天,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进行髓系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生成单位(CFU-Mix)培养。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和传代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检测,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DCFH-DA荧光染色流式检测BMSC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CFU-Mix集落形成数量明显降低;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0/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的BMSCs百分率显著上升;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6、SCF含量明显下降;BMSC内ROS、MDA氧化损伤指标上升,SOD抗氧化指标下降;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现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