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文题释义:核转录因子κB:是在1986年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特异性结合的核蛋白因子,与免疫细胞的活化、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应激性反应、炎性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细胞活动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会加重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的炎性损伤,因此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靠途径。缺血再灌注:是指缺血的组织、器官恢复血液灌注后未能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反而进一步加重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其损伤机制可能与活性氧与炎性因子的释放、白细胞的聚集以及钙超载等因素有关,在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中研究较多。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防治皮瓣坏死上具有广阔的前景。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下游细胞因子加重了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中药可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综述中药、中药有效成分以及中药复方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中药,NF-κB,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与“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NF-κB,Skin flaps,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与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经筛选后最终归纳4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激活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通过转录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组织细胞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以抗纤溶促凝物质的释放,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级联反应、白细胞黏附以及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皮瓣坏死。②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萜类、皂苷类和酚类等)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级联反应、白细胞黏附以及血栓形成,发挥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③通过研究中药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临床上中药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快皮瓣愈合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https://orcid.org/0000-0002-0967-2132(马岁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кB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 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 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κB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 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кB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腺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P组),每组动物按照缺血-再灌注后2 h、6 h、24 h及48 h这4个时间点随机分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对以上3组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的大鼠脑组织行头颅MRI、HE染色以及对以上60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进一步验证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探讨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 F组大鼠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AP组和IR组大鼠术后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AP组和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F组,A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组大鼠术后MRI中T1WI、T2WI均未见明显异常,AP组和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F组,A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P组和IR组术后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F组,AP组术后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通过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TNF-α和NF-κB的表达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达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高压氧(HO)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IR)模型大鼠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使用随机数字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IR组、HO-IR组和HO-IR-HIF-1α抑制剂组(HO-IR-I组)。IR模型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对照组仅分离暴露相应血管。HO-IR组和HO-IR-I组大鼠均在制模前在动物高压舱内进行HO治疗4周(每天1次);HO-IR-I组每天在HO预处理前,经腹腔注射4 mg/kg的HIF-1α抑制剂YC-1[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在制作模型第1天和第7天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第7天观察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HO-IR组和HO-IR-I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比例及HIF-1α、VEGF、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均增加,凋亡细胞数量亦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O-IR组和HO-IR-I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HIF-1α、VEGF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脑梗死体积比例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HO-IR组比较,HO-IR-I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HIF-1α、VEGF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脑梗死体积比例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5)。结论:HO预处理减轻大脑IR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HIF-1α/VEGF通路调节凋亡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炎症反应是诱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电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对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5 d后根据Longa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质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大脑皮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5只, 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当归(RAS+IR)组。在肾缺血1h再灌注48h后取肾组织作电镜检查, 并测血清肌酐(Cr)、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IR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著, RAS+IR组病变轻微;IR组Cr、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 P<0.05和P<0.01);RAS+IR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IR组。IR组bFGF含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 RAS+IR组bFGF含量显著高于IR组(P<0.01)和control组(P<0.05).结论:当归具有防治肾IR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对TNF-α、IL-6和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旁分泌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并体外DAPI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下腔静脉移植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在受体鼠体内的迁移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2天缺血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但细胞移植组移植后第1、2天肾组织中均未见DAPI阳性细胞;第3、4天则逐渐可见DAPI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第2天肾组织中可见较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果显示旁分泌机制参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中TNF-α、IL-1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范围及血中自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5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通过依达拉奉预处理,观察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中的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高、中两个剂量组梗塞程度明显减轻,梗塞区重占全心脏及左心室的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以依达拉奉中剂量组为优;依达拉奉给药后血中TNF—α、IL-1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高、中剂量组为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轻TNF-α、IL—1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解剖科学进展》2017,(2)
目的探讨富氢液(HRS)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及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富氢液组(HRS组),每组10只。S组麻醉开腹后右肾切除;I/R组行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HRS组于术前口服40 ml/kg富氢液,连续3d后建立I/R模型。每组于I/R后6h取取血样,分离血浆,多功能生化仪检测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另取肾脏,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TLR4、Myd88、NF-κB表达变化。结果 HRS可减轻由I/R造成的肾损伤,减低血浆中Scr、BUN、IL-1β和TNF-α含量,抑制肾脏TLR4、Myd88、NF-κB表达(P0.05)。结论 HRS减轻由I/R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抑制炎性反应,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IL-8、TNF-α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及654-2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_8(IL_8)、肿瘤坏死因子_α(TNF_α)在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IRI)中的作用以及山莨菪碱 (654_2)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IRI模型 ,动态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IL_8TNF_α含量 ,以及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单纯肾缺血、再灌注1h肾组织中IL_8、TNF_α水平明显增高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两者逐渐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血清IL_8在单纯缺血和再灌注1h组呈显著降低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 ,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IRI各组肾系数、血清SUN和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654_2干预可使肾IRI4h组血清SUN、Scr及肾系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结论IL_8、TNF_α可能在早期肾IRI中起重要作用。654_2干预对早期肾IRI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p65(NF-κBp65)炎症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MCAO/R组)、BYHWD组、SIRT1抑制剂组(EX527组)和BYHWD+EX527组,每组15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3d并给予药物干预。采用Zea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SIRT1、乙酰化核因子κBp65(AcNF-κBp65)、NF-κBp65、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入核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R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升高(P <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P <0.05);缺血侧脑组织皮质区病理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碎裂;SIRT1蛋白表达减少,AcNF-κBp65/NF-κBp65和IL-6蛋白表达升高(P <0.05);免疫荧光显示细胞核内NF-κBp65表达增多(P <0.05);免疫组化显示TNF-α阳性表达升高(P <0.05)。与MCAO/R组相比,BYHWD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P <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小(P <0.05);缺血侧脑组织皮质区病理损伤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有所恢复;SIRT1蛋白表达增加,AcNF-κBp65/NF-κBp65和IL-6蛋白表达减少(P <0.05);免疫荧光显示细胞核内NF-κBp65表达减少(P <0.05);免疫组化显示TNF-α阳性表达减少(P <0.05)。SIRT1抑制剂EX527能降低SIRT1的表达,抑制脱乙酰酶活性,削弱了BYHWD通过激活SIRT1后对CIRI产生的上述作用。结论BYHWD可有效减轻大鼠CIRI,激活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必净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睾丸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必净低剂量组、血必净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均n=9);除对照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构建睾丸扭转复位模型,术后低、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0.5和2 mL·kg-1·d-1血必净及0.5 mL·kg-1·d-1地塞米松。用药第3、7和14天取各组大鼠左侧睾丸,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血必净可显著减轻I/R大鼠睾丸损伤,显著升高I/R大鼠睾丸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ET-1和NO的含量,抑制I/R损伤组织中的氧化应激,介导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并显著升高I/R大鼠睾丸中p-PI3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通过B细胞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骨化三醇组(0.252μg/kg),连续灌胃给药5 d后,除常氧组外,其余2组均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的低压氧舱内低氧胁迫48h,建立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干湿比重法测定肺含水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炎症评分;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肺组织B细胞激活因子(BAF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组织CD21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肺组织见轻微肺泡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含水量升高,肺组织细胞凋亡率、BAFF、T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HIF-1α/BNIP3)在IL-4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IRI组)、IL-4组、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和IL-4+HIF-1α抑制剂2ME2组(IL-4+2ME2组)。采用线栓法构建CIRI组、IL-4组、2ME2组和IL-4+2ME2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闭塞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除不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外,其余操作同上。IL-4组、2ME2组、IL-4+2ME2组建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对应的IL-4C复合体溶液及尾静脉注射2ME2溶液。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计数自噬小体;比色法测定SOD、MDA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NIP3、LC3-Ⅱ和Beclin-1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小鼠小肠I/R损伤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72只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8只、假手术组(S组)32只、I/R损伤组(I/R组)32只。制备肠I/R损伤模型,制模后S组与I/R组分别于6、12、24、48 h处死8只小鼠取标本:ELISA测定外周血清中可溶性(s)TREM-1、TNF-α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肠组织中TREM-1的表达。结果 I/R组24 h时TREM-1浓度达峰值为(1 272.88±295.52)pg/ml,各时段浓度均高于N组[(168.99±22.79) pg/ml]和S组[24 h(178.58±10.9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I/R组TNF-α值 12 h[(33.03±4.12) pg/ml]开始升高, 24 h[(94.01±9.44) pg/ml]达峰值。sTREM-1表达和TNF-α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840,P=0.000)。免疫组化显示在I/R损伤后小鼠肠sTREM-1表达增高,24 h组染色积分最高为(3.38±0.66)分,且阳性部位主要是小肠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结论 小肠组织sTREM-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及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重要环节;sTREM-1可作为判断肠I/R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长托宁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Allen’s法建立SCI大鼠模型)和长托宁治疗组(PHC组,腹腔注射长托宁2mg/kg,连续给药14 d)。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HE、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IL-1β、TNF-α、IL-6和IL-18的含量变化;TUNEL检测脊髓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LRP3、procaspase1、pro-IL1β、IKKβ、IKKα、P-IKKβ、P-IKKα、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长托宁减轻SCI大鼠脊髓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抑制IL-1β、TNF-α、IL-6和IL-18释放,抑制细胞凋亡,下调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LRP3、pro-caspase1、pro-IL1β表达水平,抑制IKKβ/IKKα/NF-κB信号通路活性。结论 长托宁减轻SCI大鼠炎症反应,抑制NLRP3炎性小体,与调控IKKβ/IKKα/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心钟基因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建立Bmal1基因沉默(si-Bmal1)及阴性对照(si-NC)的稳定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将细胞分为空白(blank)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OGD/R+si-NC组及OGD/R+si-Bmal1组。通过OGD/R诱导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模型,CCK-8法检测沉默Bmal1基因对细胞活力及OGD/R后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mal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RT-qPCR法检测Bmal1、JNK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JNK核内表达情况。结果:沉默Bmal1基因使PC12细胞活力及OGD/R后PC12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BBR)对急性低氧暴露后肝脏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常氧组、低氧暴露组、低氧暴露联合BBR组.实验第7天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称量小鼠及肝组织的质量,利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