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按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血塞通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血塞通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为86.9%,高于常规组的65.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塞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理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尤其是中草药注射剂在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防治再复发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剂,近年来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入住本院的  相似文献   

3.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细胞治疗。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者给予相应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8%,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1,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注射液可治疗中风偏瘫(脑梗死、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见瘀血证者.药理研究认为该药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反应,并能降低黏度和纤维蛋白含量,延长血凝时间;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使循环供氧恢复正常功能[1,2].近年相关药理研究发现,血塞通注射液还可以增加脑血管流量,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这一药效能有效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量,并可以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发生的一系列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笔者通过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 h至数天〔1,2〕。本研究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行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参照组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氯芬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400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血塞通注射液。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凝血功能、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在治疗后1周、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I分值在治疗后1周、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时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氯芬酯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0例,应用血塞通治疗,同时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结果基本痊愈8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血塞通活血化瘀,改善脑血供,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阿魏酸钠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结果 血塞通治疗15d总有效率85%,阿魏酸钠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和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奥扎格雷纳、肠溶阿司匹林、脑保护剂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1.9%,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显效率为62.2%,总有效率为8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能增强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38±7.73)分,低于对照组的(20.25±7.3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9%(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轻度头晕、心悸6例,治疗组出现轻度头晕、心悸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改良TOAST分型。发病第28天脑梗死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按照Barthel指数分为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分析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的差异,分析血浆BNP与改良TOAST分型的关系。分析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血浆BNP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按照改良TOAST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型最高,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型、不明原因型(SUD)型,小动脉型(SAD)最低。在以Barthel指数分组中,重度依赖组血浆BNP最高,其次是中度依赖组、轻度依赖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改良TOAST分型的不同亚型中不同,说明脑梗死各亚型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差异,血浆BNP水平检测可协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多种因素与脑梗死患者死亡有关,但目前关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其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脑疝发生情况分为脑疝组(n=61)和非脑疝组(n=111);随访期间失访1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106)和存活组(n=52)。比较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功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患者行去骨板减压术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脑疝组,且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P<0.05)。(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情况,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NIHSS评分及脑疝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及CGS评分高于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小、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而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对脑梗死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脑梗死病人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甘露醇、脑复康、胞二鳞胆碱、三磷酸腺苷、脑活素等相同),治疗组另予前列地尔10μg经莫菲氏管给药,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w。结果:治疗组血小板P选择素活性明显下降;临床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6%。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是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心脏病组(214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06例)。年龄42~86岁,在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后一年内死亡危险的关系。结果196例(6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其构成为ST段压低91例(28.4%),T波倒置100例(31.3%),异常Q波38例(11.9%)和ST段抬高14例(4.4%)。106例(33.1%)既往无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组的死亡率34例(15.9%)与无缺血性心脏组的死亡率(4.7%)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包括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结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由于既往缺血性心脏病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62例急性脑出血和脑栓塞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改变。显示5种不同的图象:本组未见 K 值和 Y 值的明显缩短,而大多数病例有α角的增大和 Ma 值的增宽.这些改变提示这一年龄组的患者因动脉内纤维蛋白形成增加而至血管内皮损.TEG 图象显示纤溶亢进的病例,没有观察到规律性的改变。因此考虑是否在正常凝血之后发生纤溶亢进而引起出血,而一般凝血机制检查未能显示常异。本组探索出一个新的纤溶图象测定指标,并命名为δ角.测定35例正常人 TEG 图象δ角在0~5度之间,纤溶亢进时δ角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新病因分型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参照2007年发表的脑梗死新病因分型标准,根据3个月随访的mRS评分,将30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比分析20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大动脉狭窄、NIHSS评分、卒中并发症、饮酒这四个因素与该组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其中前三者作为危险因素,饮酒为保护因素。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选择适合的血管造影检查、对病情进行量化评分和卒中并发症评估有利于预后判断,适量饮酒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4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和B组5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分别于入院时、入院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73±5.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66±3.82)μmol/L(P0.05)。入院时A、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