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12月,就诊于本院的冠心病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纯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的28例患者,行FFR测定,对12例病变血管FFR 0. 80和6例FFR≤0. 80且近端狭窄压力陡峭回升≤15 mm Hg的患者纳入药物治疗组,暂不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而只给予药物治疗;对10例FFR≤0. 80且压力陡峭回升 15 mm Hg的患者纳入PCI+药物治疗组,于近端狭窄处植入至少一枚药物涂层支架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药物治疗组和PCI+药物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能可靠地预测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可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以观察患者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临界病变(狭窄40%~70%)的患者,并接受FFR检查或IVUS,并以此作为是否冠脉介入治疗(PCI)依据。观察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目,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加拿大心绞痛分级。结果:经过IVUS指导有32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治疗,经过FFR指导有14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年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未见明显差异,心绞痛发生次数、发生例数与心绞痛分级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临界病变,无论是采用FFR还是IVUS指导冠脉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但是IVUS组可能会植入更多的冠脉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根据入院第1次血糖随机分为两组,血糖正常组:血糖〈7.8mmol/L;高血糖组:血糖≥7.8mmol/L。结果高血糖组病人血三酰甘油浓度高;冠脉造影结果中高血糖组多支病变及多处病变比例高;PCI术后半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血糖组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入院随机血糖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进行PCI后半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中段临界病变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仅LAD近中段存在临界狭窄(直径狭窄30%~70%)病变、其他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8例,男6例(75%),女2例(25%),年龄44~68(54.88±8.95)岁。入院后3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若发现仅LAD近中段存在临界病变,则造影术后行平板运动试验。若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则对前降支病变进行介入干预;若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则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直径狭窄程度为30%~70%,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2例,均实施介入治疗,阴性者6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1年。接受介入治疗的2例患者未再出现胸痛等不适症状。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胸痛症状亦得到缓解,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指导LAD近中段临界病变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纲 《内科》2010,5(3):259-260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在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再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组也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平板运动试验对确定冠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决定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管狭窄程度50%~70%的患者共115例,以上患者在CAG术后2~3d内行TET,再将TET结果阴性者分为A组(50例),TET阳性可疑患者分为B组(29例),TET结果阳性者分为C组(36例),最后比较三组中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比例,并对治疗效果随访1月~3年零4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组50例,其中46例采取药物治疗,4例予以介入治疗(PCI),B组29例,24例药物治疗,5例给予介入治疗;C组36例,介入治疗23例,药物治疗13例;C组介入治疗显著多于A、B两组(P〈0.005),A、B两组药物治疗率显著多于C组(P〈0.005),两种治疗率A、B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能客观地反应心肌缺血状况,且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非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药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9午9月于我院住院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意愿是否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PCI组)51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MT组)54例,临床观察6~18个月内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PCI组和MT组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PCI组发生1例为心脏性死亡,MT组发生3例为再次血运重建术。两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1.4%和37.0%,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9.6%和29.6%。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行PCI与MT治疗相比发生心绞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相关影响因素,调整观察参数,提高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因疑似冠心病在苏州九龙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平板运动试验后1w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真阳性组(A组)和假阳性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及活动平板试验数据.结果 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在性别、最大运动耐量(Mets)、运动峰值、心率收缩压乘积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A组平板运动试验中最大心率与运动终止后2 min心率的差值显著低于B组;A组平板运动试验终止后3 min收缩压与运动终止1 min收缩压的比值、包含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活动平板试验参数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能提高冠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冠心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方面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冠脉临界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CAG)显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的84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复发、因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结果4例患者因症状典型、术前负荷试验为阳性、实验室检查异常,CAG发现病变位于LAD,狭窄程度50%左右,考虑不稳定斑块可能,予以介入治疗(PCI)。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4例PCI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改善,2~3个月后复查运动平板试验均转为阴性。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2.4%)。结论对于存在多种高危因素的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PCI治疗可能优于药物治疗,随访的结果显示PCI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脉血流储备功能测定和平板运动试验用于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影响严重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性入选2011年3月-2012年3月5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冠脉造影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测定。根据FFR值分为2组:A组24例FFR<0.75和B组28例FFR≥0.75,收集两组资料,随访约12个月。结果 A组24例运动平板试验均为阳性,予以植入支架治疗。在支架植入术后15分钟重复测定FFR值均高于0.75;并在介入术后第5天,A组患者重复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均恢复正常。B组有25例患者运动平板试验阴性,有3例患者运动试验阳性,FFR方法可产生假阴性。所有B组患者均未进行PCI干预,而以最佳的药物治疗。28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12个月,无缺血性冠脉事件及紧急血运重建事件发生。FFR对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诊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9.3%;其准确性为94.2%。结论 FFR是一个评估冠脉狭窄病变功能严重性值得信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孙耀林  赵骞 《心脏杂志》2018,30(6):683-686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血流储备分数(FFR)介于0.75~0.80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且FFR介于0.75~0.80的连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IVUS指导下治疗组(IVUS组)和药物治疗组,其中IVUS组根据是否行PCI分为IVUS指导下PCI组(IVUS-PCI组)和IVUS指导下药物治疗组(IVUS-药物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IVUS组MACE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下降,但IVUS-PCI组和IVUS-药物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FFR介于0.75~0.80的临界病变患者较未检测IVUS的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用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方法改善心肌供血后原心律失常的转归。方法 :冠心病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 ,在术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提下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74例术前有顽固性缺血性心律失常者术后有 4 1例 ( 5 5 .4 % )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部分与缺血有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有可能消失或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8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102例,大血管病变组80例,均置入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比较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共发现203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273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入选182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1、3、6、12个月门诊随访发现,小血管病变组8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组5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第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小血管病变组2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支架内远段再狭窄达75%~80%,大血管病变组1例为左前降支支架近端再狭窄75%.两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无心肌梗死及猝死.结论 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不逊于用于冠心病大血管病变时.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介入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1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 15例内科药物治疗平稳后二周行冠脉造影及PTCA ,3例因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紧急的PTCA。成功 17例 ;病变共 33处 ,2 3处被治疗 ,置入支架 18支。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缓解。术后随访平均 9个月 ,病人心功能 ,运动耐量 ,心律失常等均有明显改善。 14例病人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 3例病人有心绞痛发作 ,但药物可以控制。 1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 17例中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是有必要的 ,成功率是高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原因及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再发缺血症状的CABG术后老年患者78例,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并同时对53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78例均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其中8例桥血管通畅,原冠脉病变无或有轻微发展;17例桥血管严重狭窄或全部闭塞,同时,原冠脉3支弥漫严重病变;53例原冠脉血管病变有明显进展或桥血管出现严重病变或闭塞。78例共移植桥血管226支(其中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乳内动脉桥6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中,110支发生病变(71.9%,其中长段弥漫性病变或完全闭塞77支,吻合口狭窄14支,体部狭窄19支)。乳内动脉桥共69支,27支发生病变,占39.1%(其中全程弥漫性病变和完全闭塞12支,吻合口狭窄15支)。桡动脉桥共4支,通畅3支,吻合口狭窄1支。226支桥血管发生病变共有138支(包括大隐静脉桥血管110支,乳内动脉桥27支,桡动脉桥1支),桥血管吻合口狭窄30支,体部病变19支,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89支。在吻合口狭窄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发生21支(70.0%),术后3~12个月发生9支(30.0%),术后1年以上无吻合口狭窄。在体部病变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未发生病变,术后3~12个月发生10支(52.6%),术后1年以上发生9支(47.7%)。桥血管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术后0~3个月发生28支(31.5%),术后3~12个月发生14支(15.7%),术后1年以上发生47支(52.8%)。53例患者进行原发血管和(或)桥血管介入治疗,50例介入治疗成功(94、3%)。所有病变介入治疗后均即刻获得良好结果,30d随访,未出现严重心脏事件。结论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病人进行运动员荷试验及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的价值。方法 :10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4例病人同时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结果 :示运动试验阳性 4例 ,运动耐量增加 ,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示 :1例心肌下后壁放射性缺损、 2例心肌放射性稀疏、 1例正常。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可了解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 ,核素心肌显像能准确提供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 ,可预测血管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156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156例,2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156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7例,其中CAG阳性50例,CAG阴性17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89例,其中CAG阴性75例,CAG阳性14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HD的敏感性为75.3%(67/89),特异性为81.5%(75/92),阳性预测值74.6%(50/67),阴性预测84.3%(75/89),预测准确性80.1%(125/156),假阳性率为25.4%(17/67),假阴性率为15.7%(14/89)。②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③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踏板运动试验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踏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取1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于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作踏板运动试验的患者,观察以直径法确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踏板运动试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踏板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出现越早、ST段压低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出现ST段压低的导联数目越多,冠状动脉狭窄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踏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或轻度病变.认为踏板运动试验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QRS波改变对诊断女性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可疑女性CHD患者382例,1周内相继完善TE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TET的QRS波改变与CAG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ET的QRS时限延长检出女性CHD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65.48%,阳性预测值48.13%,阴性预测值94.36%,预测准确性为71.73%.TET的QRS积分检出女性CHD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76.62%,阳性预测值58.60%,阴性预测值94.67%,预测准确性为79.84%.结论 TET的QRS波改变是目前诊断女性CHD较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