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方法]调查沦州市居民3 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 [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95.8%之间,其中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82.5%~90.7%之间,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53.8%之间,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69.6%~86.1%之闻. [结论]被调查者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北省沧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6类不同职业人群3 456人,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95.8%(3 312/3 456)的人听说过艾滋病,84.7%(2 926/3 456)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知道世界艾滋病日者仅有38%(1 312/3 456),其中机关干部、学生知晓较高,而农民较低;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性行为传播、输血注射传播、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86.3% (2 984/3 456)、90.7% (3 134/3 456)和82.5% (2 852/3 456),机关干部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农民、学生知晓率相对较高;73.6% (2 544/3 456)认为通过控制自身行为可预防艾滋病,69.6% (2 404/3 456)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86.1%(2 976/3 456)知道为预防艾滋病有必要进行婚前检查,78.5%(2 712/3 456)认为使用血制品应进行检测,其中机关干部知晓率较高,而农民知晓率较低.结论 沧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差较大,非传播途径存在误区,应对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探索适宜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大浪街道餐饮业、工厂和建筑工地各一家共计408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接纳程度。结果 (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6.01%;(2)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性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著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接纳程度低;(4)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艾滋病具体防范措施知晓率低。结论目前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今后应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艾滋病防范意识和具体防范措施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并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出国劳务人员乙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泰州市30家劳务输出公司抽取共1 218名出国劳务人员,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其对乙肝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结果乙肝、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问题全部答对的分别为9.5%和31.5%。不同特征人群对艾滋病病毒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远高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艾滋病、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呈正相关。结论该人群对乙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普遍偏低,缺乏必需的自我保健能力;现有的知识教育忽视对非传播途径的解释,应加强对该人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沂市大中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态度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校园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36所大中学校的1065名大中学校教师进行调查。调查人群年龄范围为21~58岁。结果临沂市大中学校教师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要点、相关政策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2.67%、93.02%、71.98%、75.33%、75.41%,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依次为广播电视(38.87%)、互联网(27.80%)、报刊杂志(19.53%)及其他途径(16.81%)。结论临沂市大中学校教师对艾滋病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一般知识、非传播途径、预防要点、相关政策等知晓率偏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中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农村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态度情况,以掌握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订预防教育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组织专业人员6人于2003年11月5~9日,分5d在5个乡镇的墟日,采用随机拦截的方法,对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5d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为38.48%,其中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35.39%,预防措施知识知晓率为32.72%;对艾滋病问题的正确态度率为35.80%。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女性与男性,高年龄与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与高文化程度其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为性别和文化程度。结论 农村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仍然很低,对他们应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同市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态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大同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检的育龄妇女380名,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重点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有84.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只有34.7%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后,97.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89.2%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也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城市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知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沧州市不同年龄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 方法 问卷调查15~60岁居民3 491人.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456份,其中95%以上的居民都听说过艾滋病,对三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政策法规等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病人有歧视倾向,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 结论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地区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一般孕妇关于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5年5~7月在两个艾滋病高发地区对接受孕期保健的774名孕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①两个地区的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59.69%,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仅有21.18%;②受教育程度高、初孕、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③受教育程度高(OR=2.05,95% CI=1.69~2.51,P<0.01)、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OR=4.65,95%C/=3.21~6.71,P<0.01)、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OR=2.00,95% CI=1.33~2.97,P<0.01)、到外地打过工等因素可能提高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结论 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十分薄弱,应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婚前男女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该人群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盐田区、福田区等共7所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1556名青年男女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98.0%(1525/1556)的人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3.1%(1448/1556),92.7%(1442/1556),87.2%(1357/1556)。文化程度越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越高;对蚊虫、共同办公、共同进餐及握手拥抱是否会引起感染的问题看法上,文化程度较高人群误解率明显低于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91.8%(1428/1556)的人认为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文化程度高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调查对象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电视公益广告、报刊杂志及艾滋病专题报道,分别占71.5%(1113/1556)、67.6%(1052/1556)、55.5%(864/1556)。结论深圳市青年男女婚前对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高,但婚前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加强对低文化层次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以减少艾滋病在青壮年中的传播及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直辖市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面宣传,制定宣传策略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了8 654人。结果 8 654名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9.0%(68.0%~70.0%),调查的全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7%(2.4%~3.1%),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与其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有统计学联系。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上的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是1 000元以下居民的1.21倍(OR=1.78,95%CI 1.04~1.41);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文盲居民的1.66~4.82倍;其他职业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农民的0.61~0.79倍。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直辖市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均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要求,但直辖市居民艾滋病知识来源多样,获取知识途径受到的限制较少,职业、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的影响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加强职业教育中艾滋病的内容,尤其对于低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石家庄和保定2市4县农村随机抽取农村妇女156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5.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8.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14.3%,对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13.6%,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39.1%。经多因素分析,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等对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态度产生影响。结论:农村妇女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行之有效地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在农村预防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企业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需求情况,为企业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441名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认知、行为生活习惯、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需求等情况。 结果 员工对健康概念和吸烟对健康有影响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4.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为44.4%。不同岗位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相对较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越高(P<0.01)。不同岗位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预防、毒物进入人体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不全是最低的。文化程度越高,对"职业病可预防"的知晓率越高,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反而越低(P均<0.01)。员工的吸烟率为35.7%,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员工对膳食平衡、传染病防治、体育锻炼、慢性病防治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 结论 一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随学历而提高的趋势,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岗位以及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应加强慢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健康水平;加强对全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市不同文化层次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同时评价建筑工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建筑工人(男)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在武汉市随机整群抽取3个工地,评价在建筑工人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建筑工人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文化层次越高知晓率相对较高;干预后,不同文化层次建筑工人知晓率上升,差距减少。结论建筑工人人口基数较大,学历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在今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要重视该类人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或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示范区内既往有偿献血员、暗娼、吸毒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共计3 872人,使用结构化问卷,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单独面访。[结果]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70%,但对主要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不同类别的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电视等大众媒介是各类人群实际接受和期望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高危人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不高,如暗娼与非商业性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7.8%;性病门诊就诊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3.8%。[结论]示范区内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不同类别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电视是示范区各类人群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来源;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从单纯关注高危人群的知识了解转变为促进其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林市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取城乡居民261人、校内青少年302人和农民工30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122人,人群的总体知晓率为77.45%。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88.12%,农村居民74.12%,在校青少年82.12%,农民工66.45%。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很低。调查人群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报刊、书籍和宣传栏广告栏。结论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从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吴琳  徐静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4-1487
目的 分析高校实施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和促进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月在干预前分别选取成都市某高校(2018年9月开始实行大学生艾滋病“3+2”干预策略)582名新生和590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于2022年3月对2018级577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相对于干预前,综合干预策略的实施深化了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危害性、自我保护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意识的认识,全部15个问项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其中13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80%(10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90%)。相对于对照组(2018年的四年级学生),14个问项的干预后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其中知晓率超过90%的问项数从1个提高到10个。结论 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过程中有明显干预效果。在宣传教育策略中应增加低年级学生教育强度,以及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