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3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与LVEF及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根据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分为Ⅰ、Ⅱ、Ⅲ、Ⅳ组,LVEF值分别为:大于45%、35%~45%、25%~35%及小于25%4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375(186~2476)ng/L、476(278~6752)ng/L、896(247~9000)ng/L和3472(1326~9000)ng/L,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据年龄分为≤50岁、51~60岁、61~70岁及≥71岁4组,各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男性295(190~6579)ng/L、502(263~8634)ng/L、11 396(303~8956)ng/L和1785(335~9102)ng/L,女性286(186~6412)ng/L、479(235~8589)ng/L、1361(289~8879)ng/L和1713(314~8956)ng/L,与≤50岁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而且与心力衰竭严重度及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w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心力衰竭组的NT-pm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YHA Ⅲ级者显著升高5.2倍,也显著高于NYHA Ⅰ、Ⅱ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60 mm者显著高于LVEDD≤60 mm者(P<0.05),在合并心房颤动者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NT-proBNP阈值在1 340 pg/ml时,是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699,P<0.01)的最佳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6%、96.05%和86.41%.单因素分析,Los(NT-proBNP)仅与心功能(P=0.002)和LVEDD(P=0.033)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心功能与NT-pmBNP呈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对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的最佳阈值为1 340 pg/ml,准确性高达86.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治疗前、后血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老年DHF时NT-ProBNP和C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59例经临床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的老年DHF患者,根据Lester等[1]介绍的美国DHF的超声诊断方法,按DHF的分级分组:弛缓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利钠肽(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代偿组(NYHAⅠ ~Ⅱ级,n=41)和失代偿组(NYHAⅢ~Ⅳ级,n=69),再根据射血分数大小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组(n=31)和LVEF> 40%组(n=79).采用罗氏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结果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1),心功能不全越严重血浆NT-proBNP值越高;与LVEF值呈负相关,LVEF值越低,NT-proBNP越高(P<0.01).失代偿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代偿组(P<0.01);LVEF≤40%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LVEF> 40%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心力失代偿组为0.831,LVEF≤40%组为0.931.在失代偿组ROC曲线中,当NT-proBNP取切点值为1195 ng/mL,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9%和83.3%.在LVEF≤40%组ROC曲线中,NT-proBNP取切点值2 779 ng/mL,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87.9%和82.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和94.3%.结论 血浆NT-proBNP值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尤其是对失代偿心力衰竭及LVEF严重受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相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84例心脏病患者,测定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间两者水平有无差异;再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分别比较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不同心功能程度患者间两者水平的差异。结果 284例心脏病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9,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肾功能正常[e GFR≥60 m L/(min·1.73 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00,P0.01);139例肾功能异常[e GFR60 m L/(min·1.73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92,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而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升高,二者均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价值指标;但肾功能异常会影响NT-pro BNP水平,对CA125水平则无明显影响。因此,CA125与NT-pro BNP相结合对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尤其当肾功能不全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 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N末端A型利钠肽原(NT-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分别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测定的方法测定112例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4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值,并分别与临床NYHA分级、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的NT-proANP、NT-proBNP、NT-proC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心衰患者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均两两相关.NT-proANP与NT-proBNP的相关性最强(r=0.790,P=0.000),而NT-proCNP分别与NT-proBNP(r=0.278,P=0.003)和NT-proANP(r=0.236,P=0.012)相关性较弱.单因素分析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结果显示:NT-proANP、NT-proBNP均分别与LAD、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LVEF呈负相关(均为P<0.05).但NT-proCNP未见与LAD、INEDD、INEF有明显相关性.在心衰组,分别引入包括年龄、性别、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所测LAD、LVEDD、LVEF共6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YHA、LVEF、LAD、年龄与NT-proANP独立相关,NYHA、LVEF、年龄与NT-proBNP独立相关,而NT-proCNP未见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三者两两相关.不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元回归分析,NT-proCNP未见与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LAD、LVEF、LVEDD的相关性,NT-proCNP不能很好地反映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HF)和舒张性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收缩性HF 104例,舒张性HF 9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HF的症状、体征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02例患者初次入院后判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院后初始测定血浆NT-proBNP,比较其在收缩性与舒张性HF中的差别,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组、不同年龄组血浆NT-proBNP的差异,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收缩性HF、舒张性HF组血浆NT-proBN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收缩性HF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舒张性HF组(P<0.05).在任何年龄组,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NT-proBNP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性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舒张性HF患者,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T-proBNP浓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王长远  秦俭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77-1978
目的 研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急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诊科就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182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两组.分别检查血浆NT-proBNP含量,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区别;并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肺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为108.5±25.7 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为945.1±143.8 pg/ml(P=0.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NT-proBNP对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利钠肽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心脏激素,是利钠肽家族中的一员,它和相应的N端残基即N末端脑钠肽原一起,当心室壁张力升高时分泌量增加,它们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判断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对血浆脑利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血管非心力衰竭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现就血浆脑利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心血管非心力衰竭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30 ml/min≤GFR50 ml/min组(n=20),15ml/min≤GFR30ml/min组(n=20)和GFR15ml/min组(n=20),给予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Al25和NT-proBNP水平。对照组60例,GFR15 ml/min,透析患者,不合并心功能不全,无恶性肿瘤及胸腹腔积液。结果:血清CA125:与对照组比较,30ml/min≤GFR50ml/min组、15ml/min≤GFR30 rnl/min组和GFR15ml/min组治疗前、后(30 ml/min≤GFR50 ml/min组降低外)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和GFR15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30 ml/min≤GFR50 ml/min组治疗前、后明显降低,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不能真实反应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清CA125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进展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心脏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中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其同源代谢产物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同时可用于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本文就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汪芳  李卫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1045-1045
孙同医生:您好! 非常感谢孙大夫仔细阅读了我们的章,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具体解释和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排除临床诊断心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入选患者血NT-proBNP水平,并据此将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老年D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为DHF的老年患者129例(DHF组)及老年健康体检者77例(对照组)行心脏超声检查,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浆BNP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比较两组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关系,并作受试者ROC曲线分析。结果DHF组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与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对应(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BNP,并显著相关(r=0.812,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30~0.792),120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性为81.0%,特异性为63.3%;N末端脑钠肽前体AUC为0.765(95%CI:0.691~0.839),200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性为82.3%,特异性为73.3%。结论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对老年DH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一个较BNP更为敏感的诊断DHF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本作和编辑老师:拜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1期第28~32页汪芳等的章“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充分认可本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同时,发现有多处错误和不足之处,也有我们不理解之处。现提出以共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586例O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非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I级的患者.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诊断失代偿性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心室扩大的价值,并找出其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结果586例 OMI患者中,男性占80%,年龄25~83岁,平均(58±11)岁.NYHA Ⅰ级374例、Ⅱ级99例、Ⅲ级82例、Ⅳ级31例,其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84.7(381.6,647.8)pmol/L、907.6(516.6,1290.3)pmol/L、1420.2(879.5,2336.2)pmol/L2442.6(1695.4,3670.7)pmol/L,P<0.01].心衰组(212例)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非心衰组(374例)[分别为1148.2(707.9,2145.3)pmol/L和484.7(381.6,647.8)pmol/L,P<0.01].60岁以上的O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分别为702.3(472.4,1208.5)pmol/L和526.6(392.1,855.6)pmol/L,P<0.01].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4(95% CI:0.809~0.880,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值定为700 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85.3%.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600 pmol/L最佳,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800pmol/L为最佳.结论 血浆NT-proBNP是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可靠指标.对≥60岁和<60岁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8.
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CHF患者260例,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94例、心功能Ⅲ级组112例、心功能Ⅳ级组5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清BNP水平诊断CHF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结果血清BNP水平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LVEF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以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0.935~1.010)〕,以98.6 ng/L作为CHF的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 BNP诊断CHF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安全、快捷、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72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内死亡20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及相关物理检...  相似文献   

20.
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利钠肽 (Brain/B typenatriureticpeptide ,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神经激素 ,可反应心室压力负荷与容量负荷的变化。BNP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并可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但BNP检测应该结合临床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孤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