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患者斑块面积大小对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面积大小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CAD)者,经冠脉造影(CAG)发现无明显狭窄(直径狭窄率〈50%)者22例行IVUS检查,根据CAG结果对罪犯血管行IVUS检查。分别分析血管面积与斑块面积之间、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血管面积随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成线性相关;(2)当斑块面积〈50%时,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成线性正相关(r=0.47,P〈0.01)。当斑块面积1≥50%时,管腔面积与斑块大小不相关(r=0.43,P〈0.05)。结论 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面积、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存在一定相关性。斑块面积大小对血管重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老年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和OCT检查,比较二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包括病变结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根据造影及OCT结果参照病人临床表现对于狭窄较重(造影直径狭窄率〉70%),或造影中等程度狭窄(直径狭窄率介于50%~70%),但OCT狭窄相对较重(OCT管腔面积狭窄率〉60%)并伴有不稳定斑块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并用OCT评价支架植入后的即时效果。结果与冠脉造影相比,血管内OCT能直观、清晰、实时地显示病变冠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微观组织结构、斑块组成性质及支架植入后靶病变血管及支架的形态特征。结论OC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操作安全易行,能够精确测量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清晰观测管腔微观结构特征,明确斑块特征,指导支架植入及观测支架植入后的即刻效果,对老年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96例患者的11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分析病变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10处临界病变的平均最小管腔面积为(4.83±2.24)mm2,46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 的病变成功置入冠脉支架;IVUS显示干预组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未干预组(3.47±0.44)mm2 比(5.69±1.57)mm2,(P<0.05);同时干预组的斑块负荷大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0±5.98)%比(62.89±7.69)%,(P>0.05).两组的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进一步明确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的性质,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30只高脂喂养—球囊损伤新西兰兔胸腹主动脉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及PTA后再狭窄模型,分别于PTA术时及术后1、3、6个月行主动脉血管造影及IVUS显像检查,观察血管腔形态、狭窄度以及两种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与PTA术前比较,PTA术后6个月IVUS以及血管造影检测到腹主动脉管腔明显狭窄(P≤0.05或P≤0.01),IVUS检测到狭窄度较动脉造影组更为明显(P≤0.05).IVUS对钙化斑块、偏心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P≤0.05).结论 IVUS可准确测量血管腔的狭窄程度,确定血管腔内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数据,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斑块性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3月大同市三医院心内科32例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患者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管腔狭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70%病变直接行PCI,临界病变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观察血管壁的形态结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性质及其狭窄程度,对符合PCI干预指征的病变行PCI术。PCI术后行IVUS检查即刻评价支架置入是否理想、是否合并手术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中CAG发现冠脉血管12支17处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70%,予直接行支架植入术,共植入17枚支架;CAG测得38处管腔直径狭窄率为50%~70%(临界病变),经IVUS测得有33处病变管腔狭窄率≥70%,涉及28位患者,共置入33枚支架,单支架23例,双支架5例;3CAG与IVUS检测的38处临界病变处直径狭窄率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比较,IVUS测值显著高于CAG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行IVUS检查示均显示支架完全贴壁、扩张充分、展开均匀、完全覆盖病变,未发现冠脉内夹层形成、壁内血肿、支架断裂等PCI术后并发症。结论 CAG不同程度地低估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IVUS与CAG相比发现的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率诊断更精确。IVUS对斑块定性较CAG更优。更能准确选择临界病变支架置入的适应证。IVUS能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和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明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模糊病变处的不同病变性质.方法:回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521例冠脉造影和205例血管内超声影像资料,选取其中造影模糊病变的12例患者IVUS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完整的造影、IVUS和临床资料,8例模糊病变位于前降支,3例位于右冠脉,1例位于左主干.IVUS影像分析结果,2例接近正常,2例为斑块破裂,2例为血栓,3例为钙化,其余分别为内膜增生、偏心病变及支架膨胀不良各1例.IVUS测得的管腔截面积平均值为(20.2±5.6)mm2,斑块负荷平均值为(0.42±0.75)%,重构指数平均为1.10±0.20.结论:对血管造影模糊病变,IVUS能更加精确地分析病变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帮助确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33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及球囊扩张后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CAG低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38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33处,IVUS指导植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植入的位置,支架植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  相似文献   

9.
以前认为血管中形成的斑块逐渐使管腔狭窄 ,并最终引起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但这观点不正确。事实上 ,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 ,虽然有斑块明显聚集 ,但因冠脉“重构”(coronaryarteryremodeling)作用 ,管腔直径并未减小 ;直到疾病后期才出现可被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出的管腔狭窄[1] 。随着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迅猛发展 ,尤其利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自然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已明确冠心病不是管腔而是管壁的疾病 ,粥样硬化早期的一个基本发病机制是冠脉重构 ,且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ACS患者,35例在IVUS指导下实施支架置入术为治疗组,30例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3例贴壁欠佳,7例支架未充分扩张,使用高压球囊高压扩张(18-20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其余25例达到满意标准;支架置入后,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30例支架置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随访1年,治疗组1例出现心绞痛,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对照组6例出现心绞痛,4例频发室性早搏,5例出现劳力性胸闷。结论IVUS能准确测量血管直径、病变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同时能分析病变偏心程度及斑块特征,因此可指导选择支架的规格,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比邻关系、贴壁情况,支架扩张程度,是评价冠脉支架置人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对每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斑块的性质、形态、部位、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变异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最小斑块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局部面积狭窄率、管腔面积狭窄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US检测血管重构指数、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目标斑块以偏心性纤维化斑块为主,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斑块患者进行检查,比较IVUS与冠脉造影(CAG)对冠脉弥漫性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CAG发现冠脉弥漫性狭窄或可疑的39例患者(39支冠脉血管,其中左前降支16例,左回旋支12例,右冠脉11例)同时进行IVUS检查,对照这2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G显示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面积狭窄率)及斑块累及长度明显低于IVUS所示的结果,而IVUS显示斑块累及范围明显大于CAG结果[(39.48±9.33)mm∶(30.26±8.57)mm],在弥漫性斑块累及冠脉的狭窄率上IVUS高于CAG[(67.2±8.1)%∶(60.3±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无法显示冠脉内形态及斑块性状,而通过IVUS可以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与性状。结论:对于冠脉内弥漫性斑块,CAG低估了病变程度,IVUS可以直接看到冠脉的横截面,从而明确冠脉狭窄的性状和严重程度,相对于CAG来说,IVUS是评价弥漫性斑块的一种精确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冠脉内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意义。正确评估冠脉内斑块性质可指导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本文就检测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和指导冠脉成形术(PTCA)的金标准.但它存在着某些局限性:①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病变,而冠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通过血管腔丢失的程度来判断冠脉病变的程度;②冠脉是复杂的三维结构,有许多分支和弯曲,通过多个不同断面的造影,仅显示出血管长轴断面影像;③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弥漫病变过程,冠脉造影是根据病变段的冠脉和正常段的冠脉的比较来证实冠脉疾病.相反,血管内超声(IVUS)提供了一种可穿透冠脉壁的成像技术,清楚地显示和分辨正常的冠脉壁、粥样斑块的主要部分、介入治疗前后冠脉内径以及一系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造成的狭窄.IVUS是临床上从未应用过的新技术,对深入理解PTCA重建血管的机理,决定手术方式,评价手术即刻和远期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冠脉内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意义。正确评估冠脉内斑块性质可指导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本文就检测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PCI),并观察支架扩张、贴壁和内膜修复及增生情况,发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和断裂等.应用IVUS和OCT指导PCI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分辨率相差10倍,IVUS成像较模糊,而OCT更清晰,两者合一、互相补充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贾如意 《山东医药》2002,42(20):65-66
血管内超声显像 (IVUS)在过去的 10余年中逐步发展起来。 IVU S利用高频超声显像 ,不仅能显示冠脉管腔 ,而且还能显示血管壁的结构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导管直径约 1mm ,频率 30~ 4 0 MHz,以每秒 30帧的显像速度实时二维横断面显像。用现代技术手段 ,超声导管的轴向分辨率可达到5 0~ 80μm。1 适应证与禁忌证IVU S检查是随心导管检查术进行的。因此 ,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与心导管术一致。当血管造影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解释临床症状和指导治疗时 ,往往需要 IVUS来补充。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手段的选择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别对37例SAP患者与34例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影像学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测定最小面积处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脂质斑块数明显多于SAP患者(P<0.05),而钙化斑块例数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EMA未见显著差异,而斑块负荷(PA/EEMA)的比较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患者病变处倾向于表现为正性重构,而SAP患者多为负性重构。结论:SAP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存在差异,IVUS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否导致临床事件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特征和炎症状态。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的直径狭窄程度,而不能提供关于血管壁的结构和成分的信息~([1])。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更深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血管内超声(IVUS)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使用声学原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心血管结构以及几何形态,可以展示出血管内部的细微结构,IVUS可以提供比较准确、有效的管腔信息,被广泛的应用到医学领域中[1]。冠状动脉(冠脉)是IVUS主要的检测靶点,较之冠状动脉造影术(CAG),IVUS不需要造影剂注射,能够实现斑块可视化,准确的反映出冠脉的斑块结构以及动脉腔内的狭窄程度[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