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青鹤 《现代保健》2014,(25):123-12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离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HBV-DNA、HBV-M进行检测,在不同的HBV-M模式下分析其与HBV-DNA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97.9%;HBsAg(+)+HBeAg(+)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是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种模式下的检测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模式不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不同,乙肝患者机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差异,HBV-M和HBV-DNA的检测分别是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同时对患者进行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传染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HBV-DNA含量及Pre-S1检测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肝患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测试剂盒对456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五种HBV免疫模式中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其HBV-DNA定量阳性和HBV-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4.1%和81.2%;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4%和43.7%;其他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Pre-S1可敏感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乙肝病毒五项标志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对更好地早期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85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139例HBsAg (+)、HBeAg(+)、抗-HBc(+)患者中有124例患者阳性(血清HBV-DNA含量≥103copy/ml为阳性),阳性率为89.2%;92例HBsAg(+)、HBeAb(+)、抗-HBc(+)患者中有43例阳性,阳性率为46.7%;27例HBsAg(+)、抗-HBc(+)患者中有10例性,阳性率为37%;10例HBsAg(+)、HBeAg(+)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90%;11例HBsAg(+)、HBeAg(±)、抗-HBc(+)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81.8%,6例单独HBsAg(+)患者中有0例阳性,阳性率为0。结论:所有分组中HBeAg(+)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其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抗-HBe(+)、抗-HBc(+)患者乙肝病毒复制并非完全停止,只是其复制水平明显降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可表达HBV感染和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3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更好防治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 461例孕妇血清中HBsAg、HBsAb、HVeAg、HBeAb、HbcAb 5项乙肝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461例孕妇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出现了10种模式.5项标志物全阴为76.96%;HBsAb阳性率为13.70%;HBsAg阳性率为7.15%;"大三阳"阳性率为2.38%;"双阳"阳性率为0.11%;"小三阳"阳性率为2.62%.在319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血清HBV-DNA中,高度复制者占52.98%.结论 孕妇人群乙肝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其病毒复制水平远高于其他乙肝患者,提示应加强孕妇乙肝标志物筛查,发现患者并及时对初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遏制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上常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来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523例来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检测,并根据乙肝五项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组,同时分析联合应用乙肝五项和病毒DNA量进行诊断的关系.结果:根据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可将患者分为6组,其中"大三阳"具有较高的病毒DNA阳性率和最高的DNA拷贝数(P<0.05),另外HbeAg的出现伴随着乙肝病毒的高检出率.结论:对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需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五项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量.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工企医刊》2014,27(6):1117-1118
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血清两对半,并根据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情况分为A、B、C、D、E五组;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乙肝DNA浓度,综合分析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B、C、D、E五组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3.33%、50.79%、84.62%、40.00%、0.00%,而HBV-DNA的平均含量则分别为(8.67±1.25)、(5.67±1.04)、(7.89±1.12)、(4.82±0.98)、(0.00±0.00),可见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密切相关。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和HBV-DNA浓度检测均能有效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因此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乙肝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肖晗  吴旗  艾洪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目的:检测乙肝感染孕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寻找有效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法检测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64.90%和21.19%,"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88%,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1.02%。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7%,远高于阴性组的1.28%。结论: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密切相关,孕妇血清HBeAg可作为宫内感染发生的预测指标;HBeAg阳性妇女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可大大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HBeAg阴性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为48.8%。结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仍有部分病人存在乙肝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县青壮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及其免疫性抗体(HBsAb)阳性状况。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对1731名农民工进行乙肝病毒三系统检测。结果:1731名农民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者为142人,阳性率8.20%,免疫性抗体(HBsAb)阳性者为302人,阳性率17.45%。结论:庄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为8.20%,HBsAb阳性率为17.45%,与全国许多地区相比偏低,为了进一步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还需要大力开展乙肝疫苗的注射,提高庄浪地区人群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都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m)阳性结果、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增强人们对HBV感染的认知能力,合理干预,提高人们对乙型肝炎的自觉免疫意识。方法对2007—07—01/2008—06—30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8685名成都市区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同时调查HBV感染过去史、家族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史。结果HBVm阴性31063人,占28.58%;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者4637人,阳性率4.27%;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者5250人,阳性率4.83%;HBsAg、HBcAb均阳性者527人,阳性率0.48%;单纯HBsAb阳性51228人,阳性率47.13%;HB—sAb、HBeAb、HBcAb均阳性者1921人,阳性率1.77%;HBsAb、HBcAb均阳性者13200人,阳性率12.15%;其他(HBeAb、HBcAb阳性、单纯HBeAb、单纯HBcAb阳性)共859人,阳性率0.79%;肝功异常(单项转氨酶和/或两项转氨酶增高)共计896人,异常率为0.82%;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3779人;接种率31.08%。结论成都市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或阳性率与全国水平接近,而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加强乙肝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是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蔡兰兰  祝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1-1173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PreS1-Ag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1.0%、79.4%,在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5.7%、80.0%,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40.8%、35.7%,在HBsAg(+)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5%、48.5%,在HBsAg(+)HBe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0.0%,在HBsAg(+)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PreS1-Ag和HBeAg的阳性检出率在HBV-DNA阳性与阴性标本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PreS1-Ag、乙肝五项及HBV-DNA的结果密切关联,联合检测PreS1-Ag、乙肝五项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从事食品、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乙肝病毒(HVB)感染标志物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72 764名体检人员进行HBsAg筛查,对阳性者做两对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06%,共有14种模式,HBsAg阳性者为感染组,占91.74%,HBsAg阴性者则为恢复组,占8.26%.小三阳、大三阳和隐性大三阳者分别为51.81%、17.92%和17.81%.结论 在乌鲁木齐市HBsAg的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员工中潜在着一定的乙肝病毒传播,仍要注意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1-2006年连续对某大学新生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5项及肝功能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平均阳性率为18.13 %,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84 %和6.18 %,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80.50 %.结论 该校HBV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未见下降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且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某大学6届新生HB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6年连续对某大学新生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5项及肝功能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为18.13%,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84%和6.18%,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80.50%。结论该校HBV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未见下降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且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届新生HBsAg进行检测,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5项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平均为6.98%,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分别为31.31%和35.65%,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66.96%。结论该校HBV感染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校中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