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表达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l-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脑缺血时海马区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氯气和8%氧气的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捌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脑区阳性凋亡细胞的病理变化是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质浓缩,胞浆内出现浓染颗粒,核膜也可出现,质膜分隔胞质,可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FTUNEL=334.0。PTUNEL〈0.01;Fbcl-2=42.7,Pbcl-2〈0.01)。凋亡阳性细胞出现与bcl-2蛋白表达在12h呈负相关(r=-0.79,P〈0.05)。HIBD后0.5~12h,bcl-2蛋白表达越多,阳性凋亡细胞越少。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l-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
新生大鼠脑缺血时海马区bc1-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的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 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脑区阳性凋亡细胞的病理变化是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质浓缩,胞浆内出现浓染颗粒,核膜也可出现,质膜分隔胞质,可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FTUNEL=334.0,PTUNEL<0.01;Fbcl-2=42.7,Pbcl-2<0.01)。凋亡阳性细胞出现与bcl-2蛋白表达在12 h呈负相关(γ=-0.79,P<0.05)。HIBD后0.5~12 h,bcl-2蛋白表达越多,阳性凋亡细胞越少。海马区bc1-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 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1-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缺氧预处理抑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HP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HPC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HPC组。各组实验动物于缺氧缺血后24h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和HPC组海马区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HIBD组相比,HPC组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是HPC对随后的HIBD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新建 《中外医疗》2013,(27):50+52-50,5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n=6)、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48)。HIBD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以后,分别在HIBD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处死老鼠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HIBD组Ngb阳性细胞数在缺血缺氧后3 h开始下降,其中6 h、12 h、24 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到48 h时达最低水平,7 d时与sham组和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Ngb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sham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HIBD后Ngb蛋白的表达呈时相性变化,其表达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伟  巩守平  李文妍  王岗  黄绍平 《医学争鸣》2007,28(16):1485-1487
目的:应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海马区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NGF治疗组. 应用改良RICE法制作大鼠HIBD模型,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海马区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 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Bcl-2表达轻度升高,Bax表达明显升高. 与HIBD组比较,NGF治疗后,凋亡细胞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Bax表达下降(P<0.01). 结论:HIBD后,新生大鼠海马区细胞存在细胞凋亡,NGF治疗增强Bcl-2表达,减少损伤基因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即刻早期基因c-jun的表达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方法:49只7d龄SD大鼠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3 h,予低氧1 h,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并于再灌注3 h、6h、12 h、24 h、48 h、96 h、7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CA3区c-Jun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计数海马CA1、CA3区凋亡神经元.8只7 d龄SD大鼠仅手术不行HIBD及再灌注(对照组).结果:海马CA1、CA3区c-Jun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数于HIBD再灌注3 h、6 h、12 h、24 h、48 h、96 h均高于对照组(P<0.05),c-Jun的表达于再灌注6 h达高峰,锥体神经元凋亡于再灌注24 h达高峰.再灌注7 d组c-Jun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Jun可能参与轻度HIBD后神经元的凋亡与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SCs治疗组(M组)和丹参+MSCs治疗组(DM组)。观察缺氧缺血组28d内生存情况;检测缺氧缺血前2h,缺氧缺血后12h、24 h,3、7、14、28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表达。移植后28d进行大鼠迷宫行为学实验。结果 DM组较C组和M组比较,Bax表达明显下调(〈0.05),而Bcl-2表达显著上调(〈0.05),生长发育和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后两者。迷宫实验显示结论:丹参合并MSCs改善了新生大鼠HIBD后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空间记忆能力。结论丹参合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减少Bax的产生,发挥对新生鼠HIBD时的脑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文联  王玲  张红爱 《医学争鸣》2004,25(3):217-219
目的: 探讨Ca2+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7 d龄SD鼠(n=126),完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2只(仅作颈正中切口,游离右颈总动脉不结扎);缺氧缺血组42只、Ca2+拮抗剂加缺氧缺血组(干预组)42只. 后两组用0号线结扎右颈总动脉2 h,予以低氧2 h,制备成缺氧缺血(HI)脑损伤模型. 干预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制成前、后腹腔内注射Ca2+拮抗剂尼莫地平.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HI后不同时间点右侧海马CA1区P-CREB阳性细胞数;用TURNEL法观察各组HI后不同时间点右侧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 结果: HI组右侧海马CA1区P-CREB表达增强(P<0.01),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I组的凋亡细胞数增多,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 干预组右侧海马CA1区P-CREB的表达较HI组无明显减少(P>0.05),但凋亡细胞数较HI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Ca2+对CREB磷酸化无明显影响;Ca2+参与HI后神经元损伤;Ca2+拮抗剂可减轻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HIBD大鼠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0)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PO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42只7d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EPO干预组,其中EPO干预组又分大、中、小剂量3组。建立HIBD模型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000U/kg、5000U/kg、1000U/kg)的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给药24h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Bcl-2/Bax显著降低,EPO干预后Bcl-2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显著增高,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O可以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及下调Bax蛋白表达,改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了更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P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组织中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90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干预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区Bax、Bcl-2表达变化。结果:A组Bax、Bcl-2表达变化不明显;B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cl-2表达较B组明显增多(P<0.05)。B组Bax表达明显增多,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ax表达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组织有保护性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Bcl-2和Bax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7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后海马神经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D模型,并以正常新生大鼠为对照.以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大鼠明显增高,表达高峰分别在损伤后第2周和第3周.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海马损伤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建立MID模型,采用原位TUNEL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变化,并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模型组MID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其中模型组Bcl-2/Bax<1,细胞凋亡显著,细胞排列紊乱;针刺组大鼠海马区Bcl-2/Bax>1,凋亡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紧密。结论:针刺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加速细胞修复,保护损伤脑组织,改善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 age ,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把HIBD大鼠分成IGF 1治疗组 (n =6)和非治疗组 (n= 6) ,HIBD后 72h取脑标本、病理切片 ,予HE染色 ,观测两组大鼠大脑皮层梗死面积率、海马坏死细胞率 ,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率。结果 :与非治疗组相比 ,IGF 1治疗组的皮层梗死面积率、皮层凋亡细胞率、海马坏死细胞率 ,均显著降低 (P <0 .0 5)。但两组海马凋亡细胞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基因重组人类IGF 1(rhIGF 1)治疗新生鼠HIB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应用HE染色、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BD时脑细胞凋亡情况、VEGF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均证实,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是神经细胞主要的死亡形式.与坏死共存,且凋亡的发生先于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VEGF蛋白在正常大鼠脑的各个部位都有表达,缺氧缺血(H1)大鼠VEGF表达明显增强,HI后即刻VEGF表达增强,1d时迭高峰,3d后逐渐减弱;HI后病变严重的皮质、纹状体中心VEGF表达减弱,在病变较轻部位表达较强,海马也存在不均匀分布的VEGF阳性细胞,尤其CAECA3区域可见较多的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表明HIBD时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除与HI后的时间有关外,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迟发性的细胞凋亡是HIBD加重及病损区扩展的重要因素.VEGF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VEGF出现在凋亡细胞较多的部位,表明其可能与脑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