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静脉推注药物时,为了避免注射器针头与头皮针之间的小气泡进入血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收到满意效果。方法:静脉推注时,先关闭输液器上的调节器,然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将推药的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随即轻拉注射器,乳头部向上倾斜10°~20°,使头皮针内气泡悬浮于注射器的内侧上壁,然后缓慢地推注药物,可有效避免气泡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3.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及时给药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经常采用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后再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继续输液。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气泡通过头皮针的软管而进入体内。在此,笔者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再将输液器排气后与头皮针相连,这样,经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接头处。新方法则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所需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左手持头皮针管末端… 相似文献
4.
王丽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3):3473-3473
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病情需要,往往要给正在输液的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或进行静脉滴注,护士一般从病人输液管道的乳头处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进行静脉注射,这种方法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但是此时往往会有空气进入,现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静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推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推注完毕后,分离注射器与头皮针,更换为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时,头皮针内经常出现大段空气,为避免头皮针内空气被推人体内,作者经过观察总结出一种消除空气的新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张建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7):131-131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并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采用不同连接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现将300例患者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萌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8):56-57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输液病人需要静脉推注药物,如洛赛克、立止血、西地兰、速尿、地塞米松等,通过直接将药物输入体内而迅速发生疗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慎有一些小气泡进入头皮针内而无法排出,随之被输入患者体内,造成病人产生紧张情绪,心存顾虑,甚至有恐惧不安的表现,使病人对护理质量不满意,实则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者可引起护理投诉。 相似文献
10.
蒋雪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0,11(11):57-58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消除静脉推注中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 ,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 ,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 ,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 ,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 ,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微气泡在 0 .0 2ml/ (kg体重·min)时 ,可以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 ,连续进入易致静脉空气栓塞 (VAE) ,其致死量为 2ml/ (kg体重·min) [1] 。故此 ,为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 ,我们对 116例静注病人中的 6 0例 ,采用改良的静脉推注法 ,有效控制空气的产生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14.
静脉用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近年来,静脉滴注与推注联合应用相当普遍。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少量空气进入静脉,轻者引起护患矛盾、纠纷甚至投诉,重者对病人健康造成损害。经过大量实践,得出下面改进法转换连接,能有效防止空气进入静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静脉推注是护士在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它是急救和治疗用药的主要途径.进行静脉推注时,护士通常选择在一次性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过程中,很容易在两端产生微小气泡并随推注进入静脉,少量的气泡不会引起生理紊乱,但连续进入人体就会导致患者静脉栓塞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静脉推注是护士在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它是急救和治疗用药的主要途径。进行静脉推注时,护士通常选择在一次性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过程中,很容易在两端产生微小气泡并随推注进入静脉,少量的气泡不会引起生理紊乱,但连续进入人体就会导致患者静脉栓塞甚至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以下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根据医嘱及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至患者床旁,查对并作好解释工作。将一次性输液器开关关掉,与头皮针分离后夹于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注意不要污染接头),左手拇指和食…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有些病人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有的常规静脉推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或抗过敏类药物等,通常做法用注射器抽吸药物,排尽空气至乳头处,分离针头,关闭输液管调节夹,分离针头硅胶管与输液管连接处,将注射器乳头与针头硅胶管连接,匀速推药,完毕拔针。但在分离、连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少量的空气,在推药时进入血管,病人看到空气进入血管,极易恐慌,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18.
夏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11-811
在护理实践中,静脉输液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当穿刺成功后打开调节器时.常会看到微量空气随着液体顺输液管进入血管;在输液过程中间,需静脉再给药或临时更换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器时,也可见到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其结果是: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埋下了医疗纠纷的隐患。经过观察和思考及实践,笔者对微量空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在此提出,愿与护理同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莫菲氏滴管推注法、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推注法、分离头皮针推注法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A组220例采用传统分离头皮针法,B组220例采用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法(新方法1),C组215例采用莫菲氏滴管推注法(新方法2)。结果A组满意度为81.8%,B组满意度为96.8%,C组无不满意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1.90,P〈0.01)。结论莫菲氏滴管推注法和分离输液器瓶与输液管推注法患者易于接受,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