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诱导因子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诱导因子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体外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脾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联合培养体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实验组分别加入骨吸收因子1,25(OH)2D3、PTH、PGE2,对照组不加药,每3d换培养液并加药1次。结果:培养5d后实验组可见多核细胞形成,并逐渐增多,TRAP染色阳性,电镜下见牙本质片上有吸收陷窝形成,其中以1,25(OH)2D3组结果最明显。结论:体外培养大鼠破骨样细胞的形成需要骨吸收因子的诱导,1,25(OH)2D3的诱导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1,25(OH)2D3+IL—1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进行鉴定,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可见VEGF的阳性表达。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表达,探讨其与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 25(OH)2D3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观察记录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RAF6的表达。结果:应用1, 25(OH)2D3 的实验组可见TRAF6的阳性表达,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表达强度的变化。结论:TRAF6可能参与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1,25-(OH)2D3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对骨髓细胞ODF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骨吸收刺激因子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1,25-(OH)2D3(0、10^-10、10^-8、10^-6mol/L)诱导大鼠骨髓细胞破骨样细胞的形成,采用体外破骨细胞溶骨模型,观察牙本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目,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基质细胞ODF的mRNA表达。结果:随着1,25-(OH)2D3浓度的增加,骨陷窝数明显增多,陷窝面积增大;ODF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在体外,1,25-(OH)2D3可以调节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进而调节局部骨微环境的骨吸收及骨形成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白介素(IL)-6和1,25(OH)2D3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生成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剪去两骺端,以α-MEM培养液将骨髓细胞冲出,然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24h后换液.试验分为4组,A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B组加入IL-6(10 U/ml);C组加入1,25(OH)2D3(1 ×10-8mol/L);D组加入IL-6(10 U/ml)和1,25(OH)2D3(1×10-8mol/L).每组各6孔,于培养的第7天进行多核细胞计数.结果培养1周左右IL-6与1,25(OH)2D3在体外均可单独诱导骨髓破骨细胞的形成,但D组多核细胞数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与1,25(OH)2D3联合作用下对骨髓破骨细胞生成的诱导效果明显高于单因素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1,25-(0H)2D3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和对单个核细胞ODF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骨吸收刺激因子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1,25-(0H)2D3(0、10^-10、10^-8、10^-6moL/L)诱导大鼠破骨细胞的形成,观察形成破骨细胞的数目,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细胞ODF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l,25-(0H):D,浓度的增加,多核细胞计数增多;ODF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1,25-(0H)2D3通过调节骨髓细胞ODF mRNA的表达,影响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进而调节局部骨微环境内骨吸收与骨形成平衡的变化,影响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白介素(IL)-6和1,25(OH)2D3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生成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剪去两骺端,以α-MEM培养液将骨髓细胞冲出,然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24 h后换液。试验分为4组,A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B组:加入IL-6(10 U/ml);C组:加入1,25(OH)2D3(1×10-8mol/L);D组:加入IL-6(10 U/ml)和1,25(OH)2D3(1×10-8mol/L)。每组各6孔,于培养的第7天进行多核细胞计数。结果培养1周左右IL-6与1,25(OH)2D3在体外均可单独诱导骨髓破骨细胞的形成,但D组多核细胞数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与1,25(OH)2D3联合作用下对骨髓破骨细胞生成的诱导效果明显高于单因素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探讨CGRP在局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1.2 5 (OH) 2 D3 体外诱导培养大鼠破骨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的CGRP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 :10 -9mmol/L、10 -8mmol/L、10 -7mmol/LCGRP不仅明显减少了TRAP阳性染色单核 /双核细胞的数量 ,同时也减少了多核细胞的数量 (P <0 .0 5 ) ,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CGRP可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在局部骨改建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支持作用,初步探讨骨细胞在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单独培养为空白对照组,以小鼠颅顶骨来源的成骨细胞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为成骨细胞组,以MLO-Y4骨细胞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为骨细胞组.使用骨吸收促进因子维生素D3处理3组细胞,抗酒石酸磷酸酶(tartrat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后比较维生素D3处理前后3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维生素D3处理前空白对照组破骨细胞计数为(6.0±1.O)个/孔板;成骨细胞组破骨细胞计数为(12.7±5.5)个/孔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细胞组破骨细胞计数为(1963.3±93.1)个/孔板,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生素D3对3组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均有促进作用.结论 在没有骨吸收促进因子存在的情况下,成骨细胞无法单独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而MLO-Y4骨细胞可单独促进破骨细胞分化.骨吸收促进因子维生素D3可加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盐作用在不同分化阶段对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骨髓单核细胞,用30μg/L M-CSF对其预诱导3d,然后将细胞分为A、B、C、D四组。A组(对照组),用50μg/L M-CSF+100μg/L RANKL进行破骨细胞诱导;B、C、D组除加入上述诱导因子外,在不同时间点加入0.1μmol/L阿伦膦酸盐(ALN),加入时间分别为:B组第0~2天加入,C组第3~4天加入,D组第5~6天加入。检测每组细胞正式诱导第6天TRAP染色情况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A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最高,D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阿伦膦酸盐在破骨细胞分化阶段作用越早,对破骨细胞生成的抑制效应越大,所形成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和鉴定靶向E2F-1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方法:体外合成两对互补并编码靶向E2F-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和一个阴性对照组的寡核苷酸,克隆到pLKO.1-PURO-U6(Age I/EcoR I)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2.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PD-L1和PD-L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D-L1和PD-L2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D-L1、PD-L2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伴有异常增生等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对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PD-L1和PD-L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D-L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PD-L2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PD-L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活检部位、是否伴有异常增生无关(p〉0.05)。PD-L1和PD-L2在OLP组织的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OLP组织上皮层两者表达相关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1.000,p〈0.01)。结论:PD-L1和PD-L2在OL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治疗OLP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PD-L1、PD-L2 mRNA在OLP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PD-L1和PD-L2 mRNA在OLP损害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D-L1和PD-L2 mRNA在20例OLP不伴异常增生、10例OLP伴轻度异常增生损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以10例健康人正常黏膜为对照.结果:PD-L1 mRNA在不伴异常增生组、伴轻度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上调1.3倍、1.7倍,但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L2 mRNA在不伴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调3.0倍,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OLP伴轻度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调3.2倍,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OLP不伴异常增生组与伴轻度异常增生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L2可能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PD-L1可能并未参与OL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hMLH1、hMSH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hMLH1、hMSH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hMLH1、hMSH2的表达情况,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SPSS软件完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hMSH2的阳性表达率(47.8%,55.1%)低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77.5%,80.0%),P<0.05,有显著差异.hMLH1、hMSH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hMLH1、hMSH2失表达越明显,P<0.05.结论 MLH1、hMSH2的表达只与分化程度相关,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失表达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Cbfa1/Runt2在牙髓组织和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Cbfa1/Runt2在成人牙髓组织及牙髓细胞的表达,以便进一步探讨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第一前磨牙牙髓,一部分用于免疫酶标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Cbfa1/Runt2的免疫荧光检测.选取牙龈组织和牙龈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结果:Cbfa1/Runt2在牙髓组织的表达集中在成牙本质细胞下层和血管周围.在牙髓细胞的表达集中在细胞核.结论:Cbfa1/Runt2可能参与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调控,但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口腔扁平苔藓与Th1/Th2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口腔黏膜疾病,至今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研究认为免疫因素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全身和局部组织Th1/Th2平衡状态的研究及其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新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杜一飞  周薇娜  江飞  袁华 《口腔医学》2011,31(10):588-591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E2F-1基因沉默对舌鳞癌细胞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合成靶向E2F-1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克隆到pLKO.1-PURO-U6(Age I/EcoR I)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将以上质粒分别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将病毒载体转染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后,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E2F-1和COX-2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明,靶向E2F-1基因的shRNA序列正确;转染组E2F-1和COX-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明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靶向E2F-1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可特异性沉默E2F-1基因的表达;E2F-1基因沉默后可下调COX-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Orofacial granulomatosis (OFG) is a rare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non-caseating granulomas in the orofacial region.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 (PARs) play a role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diverse human tissu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AR-1, PAR-2, MMP-2, MMP-9, COX-1, and COX-2 in tissues taken from OFG patients. METHODS: PAR-1, PAR-2, MMP-2, MMP-9, COX-1, and COX-2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biopsies taken from oral Crohn's disease (five cases), 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 (MRS) (six cases), cheilitis granulomatosa (five cases) and normal oral mucosa (five cases). RESULTS: PAR-1 was observed in mononuclear inflammatory cells in edematous/lichenoid lesions, whereas a strong PAR-2 immunostaining was detected in epithelioid histiocytes and giant cells in granulomatous lesions, irrespective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Crohn vs MRS). MMPs and COX-2 were expressed in the inflammatory component of edematous/lichenoid lesions and markedly overexpressed in granulomatous lesions. COX-1 was weakly and variably expressed in both edematous/lichenoid and granulomatous lesions. CONCLUSION: Thus, PAR-1 and PAR-2 expressions were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type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but not to the type of clinical lesion. Simultaneous overexpression of PARs, MMPs and COXs suggests synergism among these proinflammatory receptors and enzymes.  相似文献   

19.
20.
Shh、Ptch1及Ptch2基因在小鼠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Sonic Hedgehog(Shh)、Patched1(Ptch1)及Patched2(Ptch2)在小鼠下颌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以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牙胚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各期标本,原位杂交检测Shh、Ptch1及Ptch2的表达部位及强度。结果Shh在帽状期表达于釉结,钟状早期表达于内釉上皮,钟状晚期表达于成釉细胞;Ptch1在帽状期表达于牙囊、外釉上皮及星网状层,钟状早期表达于牙囊、外釉上皮及牙乳头,钟状晚期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乳头;Ptch2在帽状期表达于釉结,钟状早期表达于内釉上皮,钟状晚期无表达。结论Shh信号系统在牙胚发育各期有各自的表达特点,提示可能在牙胚形态的调控,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