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48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控制感染、解除肺血管痉挛,等治疗手段。结果48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40例治愈,8例死亡,死亡率为16.7%。死亡病例均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有7例伴有休克,1例伴有脓毒血症。结论尽早补液、机械通气并加强抗感染治疗是治疗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21-1722
脓毒血症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有文献报导病死率约为30%,而重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更高,约为20% ~ 52%[1].对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尽管进行液体复苏、新型抗生素治疗、呼吸支持等,但其病死率仍很高[2].笔者采用综合方法为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32例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滤(CHVHF)治疗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症反应状态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诊断为脓毒血症并发ARDS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单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HVHF治疗,比较两组血清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IL-10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P<0.05)。结论 :CHVHF能提高脓毒血症并ARDS循环中炎症因子的清除能力,较好地改善氧代谢,进而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及时控制ARDS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致病因素如创伤、感染、毒气吸入等引起的急性炎性肺损伤过程,是临床上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病死率极高,死因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脓毒血症,单纯死于难以控制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很少。近年来,随着对ARD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ARDS的治疗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其中机械通气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本文着重就ARDS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脓毒血症休克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特点,而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治疗[1]是抢救患儿,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我院收治的小儿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外科监护室(SICU)病房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脓毒血症休克患儿39例,治愈35例,放弃治疗1例(幼儿),死亡3例(新生、婴、幼儿各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生后16 d至8岁,体质量2.7~  相似文献   

6.
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刘琼  周发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75-2477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5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经过。本组病例分成两组 :传统机械通气组26例 ,肺保护性通气组32例。结果 :传统机械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7.4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50.0 %,病死率38.5%。肺保护性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5.5天 ,VAP发生率21.9 %,病死率15.6%。结论 :ARDS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该病比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效果更优越 ,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VAP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评估重度烧伤并发脓毒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某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80例患者作为烧伤脓毒血症组,选择同一时间段未出现脓毒血症的78例重度烧伤患者做为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另外将50例健康者做为正常对照组,根据预后将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存活组(n=64),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d、第3d和第5d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PCT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病情患者PCT的变化,并绘制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烧伤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1)烧伤脓毒血症组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在入院后1d、3d、5d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上述不同时间点PCT水平也显著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P0.05);(2)烧伤脓毒血症中,死亡患者在入院后1d、3d、5d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3)对16例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测的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80,当血清PCT截点值为10.8ng/mL时,对烧伤脓毒血症死亡患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和100.0%。结论:PCT对重度烧伤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能力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创伤、脓毒血症、休克等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呼吸频数、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点,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类患者极为有效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带来了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late peumonia,YAP),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为67%。为探讨APDS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救治,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10例ARDS并VAP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2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必净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血必净注射液能对脓毒血症发病的多项环节起阻断作用,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3例明确诊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且为足月儿的患儿的发病高危因素、胸片表现及救治过程。结果经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后12例患儿救治成功,1例合并严重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ofnewborn,PPHN)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对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要以预防为先:严格遵从剖宫产指征,掌握正确新生儿窒息复苏,避免新生儿窒息缺氧;治疗上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把握好窗口期,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严重损伤、休克、烧伤、脓毒血症、体外循环手术后,常致使肺循环障碍,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通气与血流灌注量比例失调,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损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泡换气功能,及时选用呼吸机治疗ARDS病人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手段,而精心合理的临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ARDS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年龄、术中肾盂压力等是引发术后尿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想要有效预防和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就需积极识别和警惕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32例严重烧伤并发ARDS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顺利脱机,烧伤创面愈合,3例因合并并发症死亡。结论根据烧伤后并发ARDS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俯卧位通气,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在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严重胸部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理复杂,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自2000-08~2005-06笔者所在科共收治重症胸外伤84例,其中并发ARDS28例。现将28例ARDS救治中机械通气临床应用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驰  石富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22-1723
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特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患者18例,对其按照临床医疗路径实施治疗,针对其发生的病因相关因素、临床特点进行实施治疗,回顾性选取12例特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大同交通医院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8例(CP组),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39.3岁;平均烧伤面积95.8%;伤后48 ~96 h行第1次手术切痂微粒植皮术,首次手术切痂面积60%~70%,此后进行分次手术,所有创面必须在2个月内封闭[1].  相似文献   

16.
创伤休克并ARDS患者初诊救治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宝君  张洪林  史计月  张爱民  安静 《河北医药》2006,28(11):1036-1037
目的 了解创伤休克患者初诊救治期治疗措施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因素,提高创伤休克早期救治水平,以降低ARDS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治的重度创伤休克患者663例为对象,用SPSS11.0统计软件作Logistic回归,筛选和分析创伤休克初诊救治期治疗措施与并发ARDS的相关因素.结果 663例重度创伤休克患者中43例术后36 h内确诊 ARDS,筛选出呼吸道管理、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低血压持续时间、早期镇痛与大量输血等初诊救治致ARDS发生相关的致病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5.914、104.302、84.528、11.021和5.814.结论 重度创伤休克初诊治疗中呼吸管理不到位、持续低氧血症与低血压等是术后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预防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25例平稳过渡急性期,8例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需有预见,预防是重点,及早诊断和及早使用呼吸机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地震期间我院680例未控制出血的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320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0例)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180例)的治愈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2.5%(200/320),病死率37.5%(120/320),ARDS发生率为20.9%(67/320),MODS发生率30.9%(99/32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8%(298/360),病死率17.2%(62/360),ARDS发生率为8.9%(32/360),MODS发生率为17.5%(63/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中7.5%高渗氯化钠组治愈率为86.6%(156/180),病死率13.4%(24/180),ARDS发生率为3.3%(6/180),MODS发生率为9.4%(17/180)。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特别是7.5%高渗氯化钠更能减少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和合理积极护理,降低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严密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并发ARDS后呼吸机及人工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13例恢复通气功能,占76.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严密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并发ARDS后呼吸机及人工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能降低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郑培德  周敏 《江苏医药》1995,21(11):733-734
18例ARDS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皮质激素和原发病及并发症治疗。结果死亡10例,成活8例。在并发症中有酸碱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严重营养不良等。10例死亡者中,4例死于ARDS本身及其原发病,4例死于ARDS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