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在2008-12~2010-12入住我科的10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置入腹膜透析管,回顾总结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45例病人采取了解剖法置管,其中15例选用卷曲管,30例选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55例病人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管,其中20例选用卷曲管,35例使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术后均使用百特双联系统装置进行腹透。结果:用两种手术方法成功植入腹膜透析管后,术后无论是立即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是由间歇性腹膜透析(IPD)过渡到CAPD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及隧道口渗液、感染等。除2例病人未到拆线期死亡外,其余98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法置管的45例中,总漂管发生率15.5%,卷曲管1mo内腹透管漂移发生率为13.3%,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复位未成功,直型标准管1mo内漂管发生率为16.6%,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2例复位成功,3例仍引流缓慢。应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的55例卷曲管和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均未出现漂管。结论:腹透管的成功置入是腹透病人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置管方法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直型管成功率高,术式简单,方法稳定,临床费用下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竭患腹膜透析(PD)的手术置管方法,病例选择,手术置管注意事项及PD方案的实施。方法:选择2000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笔手术植腹膜透析管的肾衰竭患;具备明确的肾脏替代治疗指征;患及其家属愿意选择PD;无PD禁忌症;PD可能给患带来更大的益处;或存在血液透析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采用直形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Baxter公司新近推出的PD双联系统装置及外科开放式手术植管法。结果:实施手术植PD管24例,其中终末期肾病(ESRD)15例,急性肾衰竭(ARF)9例。手术植管地点分别在本院、外院(包括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及外院病房内。有的患病情危重手术植管时仅能取半卧位。但手术置管均获成功,引流通畅,未发现手术切口感染。讨论:对于ESRD患应坚持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住院的ESRD患,应由患、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ESRD,腹膜透析可能更具有优越性。而且PD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及环境的影响,PD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植管方法及PD操作易于掌握,但具体手术细节尚有一定的技巧。如何进一步做好PD工作,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K/DOQI指南的内涵也要树立PD治疗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抢救慢性肾衰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方法 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O”型腹膜透析装置和袋装透析用水 ,行直视下手术植管 ,将Tenchoff式透析管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 ,手术后 1 0~1 4d内 ,行间歇性腹膜透析 ,之后改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并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调节腹透液中钾、葡萄糖浓度、透析周期和量。结果  2 4例患者存活 1 0例 ,存活率 4 2 % ,死亡 1 1例 ,病死率 4 6 % ,放弃治疗 3例。结论 腹膜透析在治疗慢肾衰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简便、安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符合透析指征的 18例患儿行 CAPD治疗。结果  18例肾功能衰竭的患儿进行 CAPD平均透析时间为 34 .5± 8.0天。住院期间存活 16例 ,死亡 2例。 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出院后在家中继续透析 ,其中 1例因中断透析死亡 ;18例血钾于 2 4~ 48小时恢复正常 ,血浆 HCO- 3于 48~ 72小时内恢复正常。血尿素氮、肌酐值经腹膜透析 5~ 10天分别下降 5 2 .5 %和 40 .2 %。尿毒症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腹膜透析并发症有腹膜炎、透析管引流处腹透液外渗、透析管移位、低钾、高血糖。结论  CAPD在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安全、有效。具备透析指征者尽早使用 CAPD可以控制体内代谢紊乱 ,减轻尿毒症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置管等因素对腹膜透析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03例手术置管患者,采用Tenckhoff直管,选择以耻骨联合上12~14 cm、前正中线旁开2 cm为切口进入,在腹直肌后鞘处切开腹膜做一荷包缝合,然后于皮下做一隧道将腹膜透析管引出。结果术后2周内是出现近期并发症的高危期,其并发症主要有腹膜透析液引流障碍、漏液、隧道口炎、血性透出液。结论腹膜透析置管的有效和安全及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于海利  王爱玲 《河北医学》2014,(7):1213-1214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尿毒症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而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置管时植入的角度与位置不正确、患者自身肠蠕动增加或灌入过多的透析液等原因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腹膜透析导管移位,从而使腹膜透析不能继续正常进行。对于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患者,通常是采取重新植管手术或行传统矫正复位术,但重新植管手术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同样传统矫正方法一般是采取转变体位、按摩手法、用导丝及金属条矫正护理,一次复位成功率较低和易发生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于接受。胃镜润滑胶浆联合活检钳矫正腹膜透析管移位的一次复位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而目前对胃镜活检钳矫正腹膜透析管移位的报道比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胃镜润滑胶浆联合活检钳矫正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管移位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救治小儿急性中毒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09-1409
目的:将腹膜透析方法应用于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观察疗效。方法:4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植管,脐下2cm或平脐水平左侧(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Tenckhoff单涤纶套小儿导管,应用Y型腹透管道,手术方法与成人相同。IPD治疗方式。结果:4例患儿经8-14d(平均10.5d)腹膜透析,肾功能及异常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小儿急性中毒疗效显著,并具有血透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些优点主要有①CAPD可在家中进行透析,患儿活动自由,因而患儿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②病人的家属参与疾病的治疗;③小儿的血管通路不易建立,而腹透则可避免;④腹透技术设备简单,无需血透那样的机器设备;⑤对于山区及边远地区的儿童,腹透尤为适合。值得在无血透设备的边远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开放式手术植入腹膜透析管的理想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传统腹膜透析管植入方法在切口定位、内Cuff的处理、腹膜透析管外出口的处理三方面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种手术方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进方法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改进腹膜透析管植入手术方法,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腹膜透析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 (P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 46例ANP患者分为腹透组(n =2 0 )及对照组 (n =2 6) ,两组患者在采用禁食、补液、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等基础上 ,腹透组以Tenckhoff透析管 ,外科切开植入法、袋袋装腹膜透析液 ,应用间歇性腹膜透析对ANP进行腹膜透析。结果 腹透组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住院天数、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 ,但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腹膜透析对ANP治疗效果好 ,对ANP诱发的组织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方法有间隙性腹膜透析 (IPD)、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持续循环腹膜透析 (CCPD) 3种[1] 。其中CAPD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但由于采用CAPD方式治疗的病人腹膜炎的发生率较其他方式稍高 ,除了采用先进的腹膜透析连接设备外 ,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行腹透治疗病人的手术成功和预后。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共为 14例尿毒症患者实施CAPD治疗 ,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10例 ;…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76年创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简称CAPD)用于临床以来,其优点已被医学界所公认。据第五届国际腹膜透析会议统计国外约有70%~85%的CAPD病人进入家庭透析,我国第一届腹膜透析会议统计,约有20%~30%病人家庭透析。我院自1982~1990年开展CAPD治疗慢性肾衰52例,8例进入家庭CAPD治疗,其中存活一年1例,一年以上2例。 1.基本措施 医院内治疗与培训 内科病区建立腹透病房或中心,由专人负责采用手术切开法安置国产腹膜透析管,术后立即透析。透析的开始同步进行教育、训练和实践操作。由专人对病员及其家属介绍有关CAPD的常识,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问世已 2 0余年 ,这一技术的诞生 ,在慢性肾衰竭的透析疗法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我国 1980年引入CAPD以来 ,在透析技术及科研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下面仅就血液透析 (PD)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 PD在肾衰竭一体化治疗中的地位何谓肾衰竭一体化治疗 ?肾衰竭一体化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对终末期肾功衰竭病人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既对肾衰竭病人适时给以PD、HD、肾移植。根据病情变化 ,可进行互相转换 ,可有效保护病人残余肾功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生存期 ,最终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 ,身体康复的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并发症、营养状态、终止腹膜透析的原因。方法 38例患者应用Tenekhoff卷曲型腹透管手术植管至膀胱(或子宫)直肠窝。术后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1PD)持续2周;2周后给予标准CAPD治疗。每日透析剂量6000~8000ml。临床观察621个病人月,平均透析时间16.34个病人月。结果 38例仍维持CAPD患者21例(55.26%),存活1年以上32例(84.21%),目前存活2年以上10例,死亡8例(21.05%),累计发生腹膜炎17例次,平均发生率0.33次/病人年。营养不良11例。患者平均血清白蛋白28.3g/L,其中6例血清白蛋白20.0~30.0g/L,5例30.0—35.0g/L。结论 积极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充分透析,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安植腹透管术中切除大网膜不可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内科彭罗民在腹膜透析治疗工作中,常发生大网膜堵塞腹透析管这一并发症,使得治疗无法进行,常常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植管,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为了防止大网膜堵塞腹透管,有的医疗单位采用手术中切除部分大...  相似文献   

15.
妇科手术     
981159阴道残端悬吊术手术途径选择(经腹腹膜外阴道残端悬吊)/唐伟章…//实用妇产科杂志一1998,14(2)一76 介绍经腹腹膜外子宫切除腹直肌前鞘悬吊阴道残端的手术方法及三个典型病例。其手术方式: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耻骨上横切口,横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可纵分亦可横断;顶人法离断脐尿管索,分离膀胧达膀胧宫颈间隙;行腹膜外子宫切除,常规缝合阴道残端;若腹直肌横断,则根据腹直肌前鞘切口位置,直接取其切口上缘或下缘1一I.scm宽的前鞘,与阴道残端间断缝合即可;若腹直肌纵分,则将切下的前鞘在中线剪断,形成l-1.scm宽的前鞘膜膜瓣,长约scm可达腹…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在腹透植管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植管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9例曾腹部多次手术、2例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3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或再植管术和将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18例患者腹透管均放植成功,手术时间30 ̄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1周内出院。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放植和复位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及大网膜情况了解清楚、腹透管放置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当出现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时 ,患者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很高。近一年我院应用腹膜透析技术救治了 2例肝炎后肝硬化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 :2例患者为中年男性 ,B型超声和 CT扫描均示为肝硬化、双肾萎缩 ,腹水。透析前均出现神经和精神异常。治疗方案 :采用“O”型透析管路进行透析。植管后即予 IPD,1 0天后改为 CAPD治疗。结果 :2例患者均在 6个透析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血氨恢复正常 ,1个透析月后出院 ,其中 1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腹膜透析对中、小分子均有较好的清除效率 ,且不易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  相似文献   

18.
自 1996~ 2 0 0 1年采用改良下腹部斜切口入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46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9岁 ;男 2 5例 ,女 2 1例 ;左侧 2 2例 ,右侧 2 4例。2 手术方法取仰卧位 ,患侧髋部稍垫高。以结石体表投影点为中点 ,作自外上稍斜向内下切口 (切口接近输尿管中、下段走行 ) ,切开腹直肌前鞘 ,在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之间向外侧分离 ,过腹直肌外侧缘 ,剪开腹横筋膜即见腹膜后脂肪 ,向内侧推开腹膜 ,即可暴露输尿管中、下段。如仍未见输尿管 ,可直接用手感觉结石段输尿管 ,并用组织钳将结石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2001年~2009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结果管周漏液仅1例患者发生,经封管停透6d后渗漏停止;2例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渗血明显伴血性引流液,经腹带加压,同时应用凝血酶原针渗血停止、引流液转清;引流障碍患者34例,经采用改变体位、尿激酶封管以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或纤维蛋白、铜线疏通导管方法处理后,21例导管再通,13例无效的患者9例位置正常,二次置管术证实其中7例因大网膜包裹堵塞导管侧孔或嵌入导管,2例为纤维蛋白堵塞导管。结论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较常见,也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早期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引流障碍是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中最棘手的问题,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正确掌握腹膜透析置入技术,加强术后教育可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CAPD术后两种即时透析方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PD术后即时透析的最佳方式。方法选择行首次腹透植管术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46例,于CAPD术后随机分为强化透析组70例和减半透析组76例,强化透析组术后第1~3d行1000ml腹透,每日10次;减半透析组第1~3d每日1000ml腹膜透析6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CAPD术后即时透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透析前后血BUN、Cr、Hb、Alb、电解质等比较无差异(P〉0.05);但2周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化透析组共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发生低血钾和低血压分别为19和8例次;减半透析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4例次,仍以低血钾、低血压常见。所有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未停止腹透,术后2周内均未发生腹膜感染。结论CAPD术后即时行腹膜透析切实可行,减半透析方式优于强化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