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病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3):277-277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诸如早期检测技术、血管病变评价方法(脉搏波速度、血管内皮功能、生化标志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翔实,科学性强,是心血管病内外科、糖尿病科、脑血管病及肾血管病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极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2.
血管病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2):221-221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诸如早期检测技术、血管病变评价方法(脉搏波速度、血管内皮功能、生化标志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翔实,科学性强,是心血管病内外科、糖尿病科、脑血管病及肾血管病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极有价值的参考读物。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定价:80.00元,联系人:宁柯,电话:010-51927283。  相似文献   

3.
血管病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0):1013-1013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I临床应用,诸如早期检测技术、血管病变评价方法(脉搏波速度、血管内皮功能、生化标志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翔实,科学性强,是心血管病内外科、糖尿病科、脑血管病及肾血管病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极有价值的参考读物。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定价:80.00元,联系人:宁柯,电话:010-51927283。  相似文献   

4.
血管病学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诸如早期检测技术、血管病变评价方法(脉搏波速度、血管内皮功能、生化标志物)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翔实,科学性强,是心血管病内外科、糖尿病科、脑血管病及。肾血管病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极有价值的参考读物。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血管病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7):693-693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诸如早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血管病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493-1493
本书以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生理机制、力学特点、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血管病变与其临床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预防及康复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首先行血管剪影,然后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结果MSCTA证实,98例患者中48例有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动静脉瘘6例,动脉瘤3例,大动脉炎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以及椎动脉或颈动脉(颅外段)狭窄31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颈部血管病,并为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源义  万兵  刘四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54-13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1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获得性肺血管病21例,包括肺动脉栓塞19例,肺动脉瘤2例;先天性肺血管病20例,包括肺动静脉瘘14例,肺隔离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瘤1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85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主要动脉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血管性疾病的DSA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部血管性疾病的DSA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倪才方刘含秋张文颌面部血管性疾病的盲目穿刺、手术常易导致大出血和复发,某些疑难、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中[1]。我院自1993年10月~1995年2月,对6例颌面部血管性疾病进行了DSA...  相似文献   

11.
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多站式三维动态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 CE 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检查,可获得高信噪比及高分辩率的下肢血管图像,并具有无辐射、无创性、无肾毒性等优点,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广阔临床前景。本文对下肢3D CE MRA的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周围血管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山  曲明 《人民军医》1994,(12):62-65
1990~1993年作者在山东烟台市区、牟平、栖霞、福山、龙口、招远、莱州、蓬莱等县市,以及部队13个干休所和当地驻军战士中随机检查年龄在历岁以上各种职业人群37483人,对周围血管病的流行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调查资料一、调查方法由我院血管外科医师6名,组成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表格,表格中共列!6项临床表现,有一项符合即填表,然后共同复诊做出诊断。对病情较重者住院,做动脉和静脉造影作进一步诊断,然后施行手术或其它治疗。二、一般情况全组重体力劳动者(冶金、矿山、机械、搬运等)13729人;中、轻度体力…  相似文献   

13.
脑小血管病(SVD)是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包括发生于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疾病。SVD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纤维素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出血、闭塞等改变。SV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血脑屏障破坏。早期发现和处理血管危险因素特别是SVD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几种特殊类型小血管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和常见临床表现类型及其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为依据制定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治疗方案的可靠性。方法:对38例PAOD患者的MDCTA检查资料和其中2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血管外科专家采用盲法分别根据MDCTA和DSA诊断结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对病变血管段制定出治疗方案。结果:通过CTA和DSA两种检查方法共评价了402段血管,两种方法选择的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P=0.493。结论:MDCTA大范围血管成像是准确、无创的检查技术,以MDCTA发现为主要依据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动脉栓塞术在肾肿瘤术前和肾血管畸形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6例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其中14例肾肿瘤为术前栓塞,应用明胶海绵碎屑,栓塞程度达肾动脉主干。2例肾动静脉血管畸形出血,采用2cm长丝线段加明胶海绵碎屑行肾亚段栓塞。结果:(1)术中易剥离,出血少。(2)术野清晰,缩短术时。(3)肾血管畸形者,止血效果显著,并能免于剖腹手术,且不影响患肾功能。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鉴别肾良、恶性病变,为肾切除及止血栓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管病在我国主要是指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及闭塞性脉管炎等 ,属于常见病。有很高的致残率 ,内科治疗效果甚微 ,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方法 ,且效果有限。 196 4年美国医生Dotter和Judkins开创了不用开刀的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方法 ,但是直至 1972年Grun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 ,才使这一技术发展成熟。 30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要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 ,适应证扩大 ,治疗效果提高 ,血管开通率由早期的 50 %提高到 90 %以上 ,半年再狭窄率下降至 30 %~ 2 0 % ,并发症由 5%下降至 1%。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建糖尿病下肢血管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球囊扩张加脐血干细胞、微球囊扩张、脐血干细胞移植3种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变,观察治疗前后局部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变化。结果微球囊扩张加干细胞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特别是VEGF和ET-1,6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改善(P〈0.05),12个月后改善更加显著(P〈0.01):血管造影示干细胞治疗区域毛细血管网明显增多。结论3种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均有效。微球囊扩张加脐血干细胞移植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VEGF和ET-1可作为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变改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脊髓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10例患者行CTA。其中7例于1周内行DSA检查,4例行手术治疗。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层CT扫描机,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主要从分型、显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A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0例患者CTA均显示了脊髓血管畸形;3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为髓周动静脉瘘,5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及引流静脉,除1例患者有2根血管为假阳性,其余患者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并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CTA对脊髓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血管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RAS及1例RAS肾切主后患者行肾动脉SCTA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例同时行肾动脉血管CTVE成像。结果:SCTA2DCT图像显示7例RAS患侧肾体积明显缩小,肾皮质明显变薄,无或部分强化。7例RASSSD和MIP均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与范围,但不能显示肾段较小肾动脉的狭窄情况。1例RAS肾切除术后MIP和SSD未见肾动脉有其分支显示。3例肾血管CTVE能显示狭窄的肾动脉开口及管腔明显变窄。结论:SCTA及CTVE是诊断肾动脉主干狭窄的有效方法,基本上可代替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0.
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 的合理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 例颈、胸部SCTA病例,其中,21例为血管性疾病,35 例为正常血管结构。均采用SCT容积增强扫描,传输到工作站后处理成像,获得血管的三维(3D) 、四维(4D)及多平面重组(MPR) 图像。结果:21 例血管病变3D、4D及MPR图像,可直观、立体、多角度观察管腔及管壁形态,并显示感兴趣血管的立体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颈、胸部血管病变,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