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5例采用了此法治疗的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周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瘤体治疗区血供消失14例.3~6个月后瘤体得到控制或缩小9例.结论:只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对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使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1例肝癌行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变化及近期疗效。结果 11例病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病灶19个,螺旋CT及彩色超声显示肿瘤内无血供。射频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19个病灶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有较确切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55例肝癌射频治疗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龙禹  柴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43-1244
<正> 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术是国内新开展的一种经皮肿瘤局部热疗的治疗方法,为肝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简便易行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近期我院开展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部肿瘤的麻醉5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55例肝癌射频治疗病人,ASAⅡ~IV级,年龄40~70岁,男38例,女17例;原发性肝癌41例,肝转移癌14例,因转移灶较分散需2次手术者5例,55例病人共麻醉60次,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和阿托品0.5mg。1.2 治疗方法 B超引导下射频针通过一特制针鞘插入肝  相似文献   

4.
B超引导经皮肝穿射频治疗肝癌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冷极集束电极射频(cool electrode radiofrequency,CERF)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复习连续46例肝癌患者经HECF-3000冷极射频治疗机多弹头冷极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内血供状况、肿瘤大小、AFP值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FP值术后1周内下降者占56%,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瘤体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其术后1~6个月大都瘤体血供消失,瘤体缩小、消失.个别瘤体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得到控制.直径大于5cm肝癌,配合介入栓塞治疗,多数瘤体缩小.继发性肝癌就瘤体而言,射频治疗后大部分瘤体缩小得到控制.而冷极射频机行双中空冷循环冷却射频针不粘连组织.结论 B超引导下多弹头冷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复发的原发性小肝癌14例。经针吸细胞学检查、B趋和AFP监测,表明经皮肝穿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复发的小肝癌,可使瘤体缩小、AFP下降,肝功影响小,疗效确切。随访结果,死亡3例,健在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在全麻或局麻下经CT引导定位,经皮肤穿刺插入多极电针至瘤体。经一次或多次对肿瘤进行射频治疗,重叠加热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术中直视肿瘤经射频治疗后的图象和CT值变化,术后观察瘤体大小和CT值。结果 33例肺部肿瘤术后早期肿瘤影像增大,CT值降低至20—30Hu以下和出现空泡现象。术后1-48个月复查CT片示:2例肿块消失,30例肿块缩小,1例无变化。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定位准确,微创痛苦小,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受,为肺癌病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新方法。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徐元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83-138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肿瘤的护理。方法:分析97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PRFA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出现并发症8例,胸腔积液1例,胆漏2例,急性胆囊炎1例,肝脏穿刺部位撕裂致腹腔出血2例,皮肤电极Ⅱ度灼伤2例,经对症处理及加强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PRFA治疗肝肿瘤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我科自 1999 0 5 / 2 0 0 2 0 5共治疗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 5 6 3例 ,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15 10例次 .现就射频消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加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5 6 3(男 4 88,女 75 )例 ,男女比例6 .5∶1.年龄 13~ 80 (平均 5 7.3)岁 .术前肝穿活检证实为肝癌者为 4 87例 ,肝转移癌 76例 .1.2 治疗过程 ①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并将射频消融治疗针刺入瘤体内部 .打开电极 ,使其呈“菊花样”在瘤体内弹开 .②接通射频消融发生器 ,使射频消融能量由小至大贯序治疗 .③术中生命体征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电极射频疗法对肝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肝癌患者进行105次超声引导多电极射频治疗,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B超、CT检查。结果:原发性小肝癌25例,其中AFP阳性21例,多电极射频治疗后17例转阴,4例下降;CT显示肿瘤完全液化22例,根治率88%,一年存活率93.94%。原发性大肝癌射频 综合治疗组及单纯射频组术后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3.91%、63.46%。结论:多电极射频疗法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微创、疗效短、安全、可靠、可反复多次进行的优点。尤其对小肝癌可接近或达到手术根治切除的效果,与手术、栓塞、高能聚焦等配合可更有效的治疗大肝癌,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肝癌病人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术后精心护理,使病人顺利接受治疗。结果 54例患者术中均能密切配合治疗。术后精神状态好。体重增加,结论 围手术期对病人的精心护理能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凤华 《广东医学》2008,29(9):1591-1592
摘要]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微创靶向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护理,了解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按外科标准均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或肿瘤部位难以干净切除、由于肝脏的特殊解剖结构而难以进行手术治疗及肝功能有限的患者行经皮穿刺肝肿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56例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微创靶向治疗肝癌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肝癌恶性程度高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 ,手术切除率低 ,术后复发率高 .在我国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属中晚期且伴有显著肝硬化 ,不能承受肝切除 ,宜以综合性治疗为主 .我院自 1999年 5月开展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以来 ,已收治肝癌患者 2 5 0余例 ,现总结其中 45例小肝癌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5 / 12在我院肝病中心接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小肝癌患者 (瘤体直径 <5 cm) 4 5 (男 33,女 12 )例 ,年龄 2 1~ 6 8岁 .有肝炎病史 37例 ,血 AFP>2 0 ng· L- 1 2 2例 ,伴肝硬变者 36例 .入院前有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对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二期手术切除率的影响。方法:18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治疗,观察SPVE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率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术前SPVE成功18例(100%),右侧门静脉支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小,左肝体积逐步增大,术前、术后1、2和3周时的右肝体积/全肝体积分别为62.9%、60.6%、57.5%和53.0%。术后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表现为肝酶、胆红素升高,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7例低热,4例恶心呕吐。无异位栓塞、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4周,10例(55.6%)完成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简便、有效,可提高肝癌二期肝切除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固化治疗3例肝癌的技术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冷循环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后进行射频固化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生射频治疗并发症。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治疗区呈强弱不等回声改变,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另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华国平  陈萍  张智坚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2):1105-1107
目的 :总结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 :对 62例肝癌患者行 82次射频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比较 ,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和AFP值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62例次于治疗后 1 0 d,30例次于治疗后 30 d,1 0例次于治疗后 60 d,进行了彩色 B超及 CT复查 ,1 0 d后 72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2 0 %以上 ,30 d后80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30 %以上 ,部分瘤体钙化或呈均质低密度区。 60 d后 5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5 0 %以上。与术前相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80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其 AFP值下降者占 5 5 %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为 35 .5 %。结论 :B超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确切而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集束射频治疗肝血管瘤共37例,41个病灶,术后通过B超检查及CT增强扫描评价RFA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所有病例无大出血、膈肌损伤、气胸、腹膜炎、肝脓肿、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随访,均完全缓解,缓解率达100%,肿瘤平均直经缩小65.3%(49.3%~86.8%。结论 在掌握好技术规范的前提下,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不需全麻、创伤小、病人易接受、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鸣  王凯 《中原医刊》2002,29(11):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评价各种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近十年经治的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能确诊者均行B超或CT检查。肝切除6例,有3例存活18个月以上。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局部填塞止血2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或CT是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术前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治疗以肝切除效果最好,肝固有动脉结扎和局部填塞止血效果最差,选择性肝动脉分支结扎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疗效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肝功能储备及全身情况等影响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目前认为射频消融术(RFA)是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5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56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8例,年龄42~75岁。1.2治疗方法:在B超引导下确定肝癌部位及体表穿刺点,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及进针路径,局麻至肝包膜,…  相似文献   

19.
黄桂华  赫军  俞渊  许斌 《微创医学》2012,7(4):356-35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46例患者共55个病灶,直径<3.5 cm的23个瘤体,20个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86.96%;直径为3.5~8 cm的15个瘤体中11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3.33%,直径>8 cm的17个瘤体中(其中8例直径>10 cm)12个瘤体获得完全消融毁损,消融毁损率为70.5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电极射频在肝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热凝固治疗在肝癌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开腹探查后无法切除或切除后残余的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每月1次彩超检查,每3~6个月1次CT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变化。结果:对术中无法切除或切除不尽肝癌,行术中射频治疗可使肿瘤细胞产生热凝固性坏死.25例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其中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50%(10/20),彩超或CT提示治疗有效率为72%(18/25),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RFA治疗彻底,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实用范围广,手术切除配合术中射频治疗是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