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为肝之外窍,在生理方面肝与目有经络直接连属,《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在病理方面,若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若肝血不足,目失于濡养,则会导致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眶疼痛等症状。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者,多见双目红肿痒痛,或两目连札等。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肝风内动之口斜睛吊等,在临床中更为常见,说明肝经诸病,皆可导致目疾,故治目疾,多用治肝之法。在诊断、预后方面,由于“眼为肝之外候”,肝之病变多可在两目中反映出来,临床上可根据目的不同变化,去推断肝经的多种病变。  相似文献   

2.
纵论"肝者罢极之本"之本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日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23-2024
就《内经》中“肝者,罢极之本”的本意进行探讨,提出己见与历代注家进行辨析。认为“罢极”在此处的本意是:表示“闭目”、“开目”两种相反的目晴运动之生理功能。“罢”——罢上目晴之“闭目”、“极”——张开目晴之“开目”。肝是人们“开目”、“闭目”运动的枢纽,肝之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上窍目晴,并且控制和协调目晴的运动,从而产生“闭目”、“开目”功能,所以肝是人们“闭目”、“开目”运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论目病多郁     
肖家翔 《陕西中医》1990,11(6):262-263
目病病机繁杂,然其发病之关键环节多为郁。目为肝窍,肝为诸郁之首,提示治目病,应以解郁为先,治肝为要。  相似文献   

4.
傅彦江 《北京中医》1998,17(1):57-58
肝开窍于目。目之察毫厘,视万物,辨颜色,皆赖五脏六腑之精气濡养,尤以与肝脏关系为密切。《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明确阐明肝与目生理相依,病理相关。因此,目疾治肝,是谓正治。笔者临证,用治肝之法,每取捷效,举隅如下:一、聚...  相似文献   

5.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试论目为肝之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玲 《光明中医》2007,22(11):12-14
"目为肝之窍"学说阐明并强调了目与肝的重要关系.前贤多从肝与目的生理关系而论,笔者立足于临床实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试从目为肝窍学说的渊源、病机,脏腑经络学说的关系而论,并提出了在继承与发展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认识,以阐明"目为肝之窍"的科学内涵,促进中医眼科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诊疗老年五官科病经验举隅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蒋天佑中国人民解放军52935部队蒋玮关键词老年病,五官科病,辨证论治1.肝开窍于目,故目病多责之于肝。然而《脾胃论》云:“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胃既受病不能滋...  相似文献   

8.
一、肝开窍于目之生理目之能视,籍肝阴肝血之营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日:“肝受血而能视”。张介宾则云:“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是目赖阴血之养,方能视万物。肝知阴血虚少,则目视障碍。须之阴血之能上承于目,必以肝之气阳为动力,肝脉为运行道路。目之主宰,在肝阳肝气。人身脏腑皆寓阴阳气血,肝亦同例。肝舍一阳生化之气,主升发,达于目,使目睛转动灵活;运阴血,目得所养,视物精明。陈达夫教授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曰:“肝气上升,则目中即有主宰……”。在分析“能远视而怯近视,或能近视而怯远视”之病机时,陈达夫教授指出:二者病变都以悬  相似文献   

9.
滋补肝肾治疗眼内病拾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平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66-166
滋补肝肾治疗眼内病拾零谢平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以滋补肝肾治疗眼内病,临床运用广泛,且有较好疗效。盖目为肝之窍,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血营养于目,目得肝血而能视。肾为至阴真阳之脏,系人体新陈代谢之根本,也关系到眼的形成发育与衰退。肝与肾关系密...  相似文献   

10.
目劄最早记载见于《审视瑶函·目劄》,临床上小儿患者多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目劄的报道进行综述,发现中医学对小儿目劄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其发生与五脏中的肝、脾、胃有关,病因归责于风、痰、火、虚、惊风等。治疗上多从肝论治,或从脾胃论治,又或肝脾同调,采用健肝清脾、养血熄风、清热化痰、养心镇惊等法。中医治疗方式多样,疗效突出,选择中医内治法、外治法或者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目劄,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十四、眼疾自古多责肝 邪郁肺经不鲜见因肝之经脉上连目系 ,开窍于目 ,肝与目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自古至今 ,多将目疾责之于肝。实则责之肝郁、肝火、肝阳上亢、肝风、肝经郁滞 ,虚则责之肝肾阴虚、肝血不足等。从而采用疏肝、清肝、平肝、熄肝风、化肝瘀、养肝血、滋肝阴等法 ,对确属肝经病变者 ,有较好疗效 ,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 ,若单纯强调目疾属肝 ,从肝论治 ,则又局限了中医之基本理论 ,不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谓之精”,指出了眼疾与五脏六腑关系休戚 ,脏腑之病变 ,常在目睛上有…  相似文献   

12.
肖家翔 《中医药通报》2008,7(3):33-34, 39
中医眼科有“目病属火”之说,因手足三阳经起止于目,或循于眼周,外感六淫之邪可化热生火,循经上客于目;情志内伤,五志之火,皆可上犯于目,尤其是肝火,因肝主情志,肝气通于目;因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化火,邪火势盛,可上扰于目;因目既为肝之窍,亦为心之窍,君相二火妄行,必上窜于目。目虽居于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火邪为患,使气机紊乱,气血津液运转失常,火邪既可灼津炼液为痰,又可熬血动血为瘀,导致目之玄府不通,目络不利引发眼病。针对致目为病之火以及目窍为人体升降出入玄府之特性,因此治眼病之火,在实火者泻其有余,虚火者补其不足的总则下,须注重具有眼科特色的发越郁火、平降气火,泄散阴火。  相似文献   

13.
王思梦  唐娜娜  陈抒鹏 《光明中医》2023,(11):2094-2097
中医理论认为目为肝之外窍,肝与目功能相关,经络相连,病理相应,可相互为病,故可相互求治。官窍疾病可从其相应脏腑求治,高血压病多从肝治,由高血压病所致视网膜病变也应从肝论治。基于此理论创制的调肝活血稳压颗粒遣方精妙,用药针对目病多火、多郁的病理特点并兼顾补益,疗效确切。此文以中医理论为基,以中医经典为依据,并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治疗现状,分析肝开窍于目的生理功能和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用药特点,探讨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理论内涵,以期拓展临床治疗思维。  相似文献   

14.
王亚丽 《新中医》1995,27(1):31-32
眼疾从肝脾针灸论治王亚丽《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李杲《兰室秘藏》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脾者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  相似文献   

15.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时珍善用动物肝胆治疗眼疾王华勇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医院436300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脏腑辨证思想指导下,主张用动物肝胆治疗眼疾。时珍曰:“肝开窍于目,胆汁减则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2736...  相似文献   

17.
"肝开窍于目"强调了目与肝的重要关系。从历代文献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可以看出,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肝脏的状况与目的功能状态有直接的联系。结合临床实践,若肝脏有疾患,可导致眼病;故治疗目疾,多从肝入手。本文结合理论、实验及临床,采取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认识,以阐明"目为肝之窍"的科学内涵,从而丰富中医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18.
肝虚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故肝阴、肝血易虚,肝阳、肝气易亢。但阴阳互根,气血相依,阴阳气血之虚损常互相影响,验之临床也确有所见。因此,肝脏虚损,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的,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的,应包括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肝阳虚四证,兹就肝虚之临证体会分述如下。1.肝血虚证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不足,肢体筋脉失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多由失血过多,或血之化源不足,以及久病耗伤肝血所致。证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两目干涩,夜盲,或视物模糊,眩晕耳鸣,手足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爪甲不荣,妇女可见月经量少…  相似文献   

19.
郝小波教授辨证治疗干眼症经验介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彩霞 《新中医》2005,37(4):23-24
郝小波教授认为干眼症多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亏损;或风热郁久伤阴化火,上攻于目,灼津耗液;或嗜烟酒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致脾胃蕴积湿热,气机不畅,目窍失养。治疗上应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利湿热为主,重建完整泪膜,治愈形成上皮。分为3个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密蒙花为眼科要药,具有“消目中赤脉”作用。目中赤脉是病变状态下出现的目中血络,病因多为“风”“火”“燥”,主要是肝郁(即“木郁”)使脉络受损所致。密蒙花性味甘,微寒,入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养血补肝、疏风升发、退翳明目的功效,使肝热清、肝燥润、肝血养、肝郁解,即“达之”。据此,可认为密蒙花通过发挥“木郁达之”来实现“消目中赤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