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识别ICA狭窄患者的颅内侧枝循环类型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分析23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侧枝循环状况。结果:(1)有症状组狭窄侧MCAVm低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狭窄侧(P<0.001)。(2)有症状组测技循环较差,无症状组侧技循环良好。(3)两组的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之间PI无差异(P>0.1)。结论:高度ICA狭窄患者.若MCAVm、PI减低且侧技循环差,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率将增加,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底各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检查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弯段(CS),必要时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检查内容为: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性、声频、频谱形态等。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发病后、恢复期都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通过TCD常规检查能及时了解血管狭窄、闭塞和供血不足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东莨菪碱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用超声多普勒仪测定51例HIE和48例非HIE患儿在出生后3和7 d时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 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51例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治疗组)及60例未使用东莨菪碱的HIE患儿(非治疗组)的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跟踪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智商(IQ).结果:3 d时HIE组脑血流速度较非HIE组普遍降低,以双侧ACA和左侧PCA的降低最为明显,7 d时HIE组双侧ACA流速恢复,仅左侧PCA血流速度仍明显低于非HIE组;7 d时治疗组中双侧ACA、MCA和PCA各血流参数均较非治疗组有明显改善;两组中、重度HIE患儿的NBNA和IQ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HIE患儿的ACA、MCA、PCA血液流速普遍降低,以ACA和PCA最甚;东莨菪碱可明显地改善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阻断脑细胞缺氧性损伤与脑血流动力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减轻缺氧性脑损伤,使脑功能在关键年龄段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方良  张超  孙中武 《安徽医药》2015,19(12):2317-2320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 CWS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急性CW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MRI结果将CWSI分成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采用脑CT血管成像( CT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DSA)或脑MRI血管成像(MRA)等技术评价颅内外血管狭窄及其程度。结果65例CWSI中5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占87.69%;轻度狭窄7例,中度16例,重度34例;38例(58.46%) CWS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或闭塞,31例(47.69%)存在颈内动脉( ICA)狭窄或闭塞,大脑前动脉( ACA)和大脑后动脉( PCA)狭窄分别为19例(29.23%)和22例(33.85%)。皮质下型CWSI前循环血管的狭窄率显著高于皮质型(P<0.05),以及皮质后型(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ACA、M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前循环多支血管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且皮质前型ICA+MCA、ICA+A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均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发病可能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密切;皮质前型和皮质下型CWSI与前循环血管狭窄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936例头晕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 936例头晕患者中,312例(33.33%)血流变化异常,624例(66.67%)血流变化正常,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流变化异常患者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变化异常患者中,前循环血流改变144例、后循环血流改变120例、前后循环血流均改变48例.头晕患者脑血管狭窄前循环改变96例、后循环改变60例.结论 头晕患者可合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临床上不宜简单地把头晕患者诊断为功能性疾病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女性血流异常患者比男性多见,>60岁组血流异常患者较多见.头晕患者供血动脉病变中,脑前循环改变比脑后循环改变多见,前循环血管狭窄比后循环血管狭窄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联律间期改变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心功能代偿期房颤患者作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测仪(TCD)经枕窗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经颞窗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以Vm(平均脑血流速度)为观察指标。结果 R-R间期在100~170次/min范围内以及R-R间期在小于60次/min范围内,MCA、ACA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房颤组病例中,BA、VA、PCA所有联律间期范围内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房颤对脑血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房颤时心室率低于60次/min时对脑血流影响严重;房颤对后循环系统的血流影响较颈内动脉系统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比较分析联合治疗前后大脑前循环血流情况,评价颈动脉支架术联合尼莫地平对大脑前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方法 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行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前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值,比较前后各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后TCD检查:患侧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患侧MCA流速明显升高,患侧ACA流速变化不明显;健侧MCA流速无明显升高,健侧ACA流速下降明显。结论颈动脉支架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大脑前循环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术侧半球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李佳  赵宜鑫 《药品评价》2022,(8):500-502
目的:探讨血府逐淤汤加减对血管性头痛(瘀阻脑络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河区中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血管性头痛(瘀阻脑络型)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脑血流速度(Vs)]。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ACA、PCA的Vs、MCA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淤汤加减可提高血管性头痛(瘀阻脑络型)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常规对症治疗+瑞舒伐他汀(晚饭后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每天1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脑血流速度。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较对照组89.00%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MCA、ACA、PCA脑血流速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PLA2、ox-LDL、IL-6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脑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调节Lp-PLA2、ox-LDL、IL-6表达,还能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颅脑外伤恢复期头痛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MCA、ACA、PCA、VA和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恢复期头痛患者存在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血液瘀滞、脑血流速度减慢,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64例VBI患者作为观察组,198例正常人作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经颅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经枕窗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小脑后动脉(PICA),比较2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VA、BA、PCA、PICA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ACA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TCD检测可了解其供血状态,能够为临床及时、准确地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参注射液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流动力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治疗HIE的作用机制。方法:7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在生后1、2、3、7日龄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两侧大脑前动脉(A鄄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日龄时,HIE患儿脑血流变化特点为舒张末血流速度降低,其中以左侧ACA、PCA的血流速度降低最为明显,2、3日龄时HIE治疗组患儿左侧MCA的Vs、Ved及Vm均较HIE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7日龄时治疗组患儿两侧ACA、MCA、PCA的Vs、Ved及Vm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HIE患儿的两侧A鄄CA、MCA、PCA血流速度普遍降低;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类型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影像分析,判定责任血管,分析侧支代偿是否存在及其代偿类型,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病变累及血管共47支,其中锁骨下动脉14支(29.8%),颈内动脉13支(27.7%),大脑中动脉7支(14.9%),颈总动脉2支(4.3%),颈外动脉1支(2.1%),大脑前动脉2支(4.3%),大脑后动脉1支(2.1%),基底动脉4支(8.5%),椎动脉3支(6.4%)。经W illis环开放代偿14例,软脑膜动脉吻合代偿14例,颈内-颈外动脉代偿4例,颈外-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肌间支吻合代偿1例,颅底异常血管网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1例,未见明确侧支代偿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颅内可形成多种类型的侧支循环,部分病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侧支代偿共同向缺血区供血;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建立速度、类型、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侧支循环的存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及预后意义深远,存在双面性,应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可疑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双侧椎动脉(VA)、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分别进行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动脉重建图像对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有特征性显示,其中17例患者经DSA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可直观显示动脉的异常改变,提供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观察、判断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DSA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7例经DSA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共9例(52.9%);脑出血表现6例(35.3%);非典型血管病(头晕)2例(11.8%);DS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病变,烟雾状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建立。结论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对于青壮年血压不高,反复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应考虑烟雾病的可能,及早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步文广  钱坤  王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2-23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狭窄脑动脉的分布规律,根据其狭窄程度分组,同时测定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35例阴性,6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组Hcy浓度平均为19.26(14.79~26.13)μmol/L,明显高于无血管狭窄组11.60(8.8~15.11)μmol/L]/L(P<0.05),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4.126,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可能与Hcy水平升高有关。且随着Hcy值增高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且狭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于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地区对收治的22例高原昏迷患者在治疗前和治愈后分别检测了血Hb、RBC-SOD、LPO和VitC,并与初入高原的健康青年做对照。结果:高原昏迷患者治愈后RBC-SO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更低于对照组(P<0.001)、治愈后LPO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愈后Vit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作者认为,高原昏迷的发生与急性缺氧引发的机体一系列自由基损伤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培哚普利对血压和脑血流影响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或并发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压、脑血流的影响。方法:48例高血压或并发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培哚普利组和安慰剂组,在给药期间,观测血压的变化,并在首次给药前24小时检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DS),两周后生复查TDS。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较安慰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5/13mmHg,给药后6小时降压作用达高峰。两周后TDS检测。基底动脉(BA)流速略有增加,左大脑前动脉(LACA)血流恢复至正常,其它未见明显改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培哚普利不但降压效果理想,而且不影响脑血流。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存在着差异(X2=31.57,p<0.05),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对照组(X2=30.34 P﹤0.05)。②2组中,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但2组无统计学意义(X2=0.02 P﹤0.05).③2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枝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枝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为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枝代偿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 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