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家兔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yperhomocysteinmia)模型 ,观察该血症对动脉损伤以及叶酸对该血症的影响。方法 给家兔皮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 2 0 mg·kg-1,间隔 1 2 h注射一次。结果 皮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可使家兔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增高 ,连续注射 3 0 d,可使家兔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增生 ,中膜见点状或小灶状脂质浸润 ,V.G.弹力纤维染色示不同程度的弹力纤维断裂伸直 ,异染性物质呈阳性反应。皮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前经口灌胃给予复方叶酸片 (叶酸 0 .0 4 mg· kg-1,Vit B60 .5 mg·kg-1,Vit B12 5 .75μg· kg-1)和叶酸片 (0 .0 4 mg· kg-1)均可预防家兔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 ;皮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 2 h后经口灌胃给予复方叶酸片和叶酸片也可使血中升高了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 ,但复方叶酸片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比单一叶酸好。复方叶酸片和叶酸片均可减轻家兔血中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伤害。结论 皮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 2 0 mg· kg-1,间隔 1 2 h一次 ,可致家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最终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 ;复方叶酸片和叶酸片均可预防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并减轻同型半胱氨酸对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除极少数的研究,几乎发表的文章都指出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1],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可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而纠正。现  相似文献   

3.
韩志明  曾琪  刘炎 《河北医药》2015,(6):890-891
目的:探讨应用叶酸维生素治疗对尿毒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左心室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合并左心室肥厚尿毒症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将患者根据有无应用叶酸、维生素分为治疗组( n =31)和对照组( n =29),观察尿毒症患者应用叶酸维生素治疗是否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对左心室结构是否存在影响。结果尿毒症患者应用叶酸维生素治疗8周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P >0.05)。结论叶酸及维生素治疗可降低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新研究提示叶酸、B族维生素虽然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并未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不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早期HHcy患者给予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书平  杨文革 《河北医药》2007,29(5):478-478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叶酸、B族维生素缺乏等营养因素可以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而Hcy是一种血管疾病的标志性氨基酸,血浆Hcy升高在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 vasculer disease,ASVD)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新的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帕金森病的发病与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老年组30例和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组3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选择治疗中的PD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应用美多巴)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其他抗震颤麻痹药物),同样方法测定其血浆中hcy水平。结果未治疗PD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cy水平分别为:18.79±2.14、21.30±3.57和19.82±2.80,与正常老年组(12.31±1.26)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PD组、对照组比较hcy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PD的危险因素,但对PD的治疗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丽 《河北医药》2005,27(10):796-796
本文通过检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HCY(Homocysteine)和叶酸的浓度,探讨高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HCY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阎桂芳  刘坤申 《河北医药》2002,24(11):912-913
近几年来 ,随着测定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ASVD)密切相关 ,并且Hcy可能是导致ASVD的一种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cy与ASVD二者相关性的研究 ,引起了基础和临床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就Hcy的代谢、致ASVD的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Hcy的代谢1.1 存在于血液中的Hcy的形式 Hcy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 ,体内不能合成 ,是蛋氨酸循环中的中间代谢产物。Hcy在血液中以四种形式存在 :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对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维生素B12治疗组,采用ELISA法,波长450nm在酶标仪上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结果维生素B12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巴氏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急性期脑梗死不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单纯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各44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测定结果和各组两项指标检测异常例数。结果研究2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异常例数明显多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异常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会呈现异常降低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NC),HHcy对照(HC),HHcy 低(HL1)、中(HL2)、高剂量番茄红素组(HL3)。NC组给予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OAC)配方饲料,其余各组则给予在AOAC配方基础上添加3%L-蛋氨酸的饲料。HL1、HL2、HL3组分别给予番茄红素10、15和20 mg.kg-1.d-1,实验期12周。测定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HE染色和油红染色法对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除NC组外,各组HHcy大鼠血清Hcy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为中度HHcy。HC组NO含量显著低于NC组,而ET-1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HL2和HL3组NO含量显著高于HC组,而ET-1含量则明显低于HC组(P<0.01)。各组间NOS含量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显示,HC组和HL1组主动脉内膜有断裂,有脂肪颗粒沉着,HL2组、HL3组和NC组主动脉内膜完整,无脂肪颗粒沉着。HC组和HL1组MDA和H2O2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HL2组和HL3组则明显低于HC组(P<0.05)。与HC组相比,HL2和HL3组OH.含量显著降低(P<0.01)。HC组T-AOC含量较NC组显著降低,而给予番茄红素后HHcy大鼠T-AOC含量明显提高。HC组OX-LDL含量较NC组显著升高(P<0.01),但HHcy大鼠血清OX-LDL含量随着给予番茄红素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HC组SOD和GSH-Px活性较NC组显著降低(P<0.01),而番茄红素各组SOD和GSH-Px活性则较HC组显著提高,CAT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高剂量番茄红素可以预防HHcy所致A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直接淬灭活性氧,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加速活性氧的灭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胺在体内慢性分布是否导致氨基脲敏感胺氧化酶(SSAO)活性上调从而诱导心血管内皮损伤。方法新西兰兔灌胃给予甲胺100mg.kg-1,每日1次,连续6个月,隔周称量体重调整给药量。分析动脉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血清NO浓度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SSAO活性及甲醛浓度。结果甲胺组兔动脉血中内皮细胞数、血清NO浓度、血浆SSAO活性及甲醛浓度明显增高。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核内大量包函体、核浓缩和核分裂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低剂量甲胺在体内慢性分布能够诱导SSAO活性上调而引起心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B族维生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1 000例Hhcy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B族维生素,即每日口服叶酸片2.5 mg、维生素B12片0.5 mg、维生素B6片25 mg,共治疗2年,随访观察2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12、24个月的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并记录治疗前、随访0.5、3、6、12、18、24个月MMSE的评分,观察两组MMSE下降≥2分病例发生的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3、12、24个月,治疗组比对照组tHcy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6、12、18个月时治疗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全程中曾出现过MMSE较治疗前水平下降≥2分的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4个月时,两组MMSE较治疗前水平下降≥2分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两组新发生的MMSE较治疗前水平下降≥2分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新发生的MMSE较治疗前水平下降≥2分的患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可能有助于减缓患者脑梗死后近期认知功能的衰退,但对远期的干预作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番茄红素及维生素(Vit)E和VitC合用对庆大霉素大鼠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庆大霉素140 mg.kg-1(ip),连续7 d。预防组同时予以番茄红素20 mg.kg-1(ig)或Vit E 50 mg.kg-1和Vit C 200 mg.kg-1(ig)。给药7 d后,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肌酐含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庆大霉素组大鼠血清BUN和SCr含量升高,CCr降低,尿NAG活性升高,肾组织MDA水平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肾脏病理改变明显。给予番茄红素,或Vit E和Vit C合用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番茄红素的作用较Vit E和Vit C合用更为明显。结论番茄红素及Vit E和Vit C合用均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庆大霉素大鼠肾毒性,番茄红素的作用可能优于Vit E和Vit C合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4种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B1等4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以C18为色谱柱,0.005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5%冰醋酸和0.05%三乙胺)-甲醇(72∶28,v/v)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5 4~15.77μg,0.052 16~2.608μg,0.052 27~2.613 5μg,0.447 4~22.37μg;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8.5%~101.4%,RSD均为0.6%~1.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为复合维生素B片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多维类药物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高脂模型 (B)组、GSP预防干预 (C)组 ,分别饲喂标准、标准 + 1%胆固醇、标准 + 1%胆固醇 + 1%GSP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d和开始后第 1、2、4、8、12wk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12wk末取血后处死 ,取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所有数据经SAS 8 2进行混合模型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TC、LDL C、TG和TG/HDL C在 12wk时降低 (P <0 0 1) ,HDL C升高 (P <0 0 5)。病理分析显示C组兔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明显较B组减轻 (P <0 0 1)。结论 GSP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可通过降低TC、LDL C、TG、TG/HDL C和升高HDL C的作用而发挥抗AS作用 ,并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胜  阚家义 《安徽医药》2009,13(7):755-757
目的建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甲醇和三乙胺-冰醋酸-甲醇-0.015mol·L^-1庚烷磺酸钠(0.2:7.5:75:82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维生素B.、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2计)、维生素B6、烟酰胺分别在1.6109-16.1091μg、0.1608-1.6075μg、0.1630-1.6298μg、2.4138-24.1379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0.27%,n=9)、101.1%(RSD%=0.73%,n=9)、100.5%(RSD%=0.38%,n=9)、100.6%(RSD%=1.04%,n=9)。结论本法准确、简便、快捷,可以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1计)、维生素B6、烟酰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甲巯咪唑与阿替洛尔合用治疗家兔实验性甲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巯咪唑1.4mg·kg-1·d-1,阿替洛尔8.25mg·kg-1·d-1分别灌胃,对DL-T4诱导的家兔实验性甲亢有良好的缓解作用。阿替洛尔不仅能缓解甲亢的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而且对血浆T4也有降低作用,两药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崔磊  张哲成  李新  朱炬  田丽  刘怀翔 《天津医药》2011,39(10):945-94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干预对大鼠脑皮层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hcy组、治疗组和预防组,采用不同饮食结构及干预手段制备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技术测定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并于第12周末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ICAM-1在大鼠脑皮层血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4周末大鼠Hhcy模型制备成功,而第12周末对照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血浆t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大鼠脑皮层ICAM-1阳性血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hcy可以促进大鼠皮层脑血管ICAM-1表达,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血浆tHcy水平,并且对ICAM-1表达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及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降脂作用及对血浆D 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高脂血症病人 36例 ,服用普伐他汀 10mg·d- 1,服药 4wk后若血清TC >5.2mmol·L- 1,则剂量加倍 ,疗程 12wk。服药前后每 4wk测TC ,TG ,HDL C ,LDL C及D 二聚体。结果 :治疗 12wk ,普伐他汀降低TC ,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和 59% ,升高HDL C的总有效率为 54%。治疗 12wk后TC ,TG ,LDL C ,D 二聚体分别下降 ( 2 6± 12 ) % ,( 2 4± 2 0 ) % ,( 2 7±18) % ,( 4 0± 17) % ,HDL C上升 ( 15± 3)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能够降低TC ,TG和LDL C ,升高HDL C ,且能降低血浆D 二聚体水平 ,从而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