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2,(5):276-280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例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此3例肝外复发受者经一线和二线靶向药物治疗后, 肿瘤出现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移植肝正常组织PD-L1阴性后, 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进行挽救性治疗。通过监测3例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变化, 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结局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时间为1.5~15.5个月, 无受者出现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急剧升高等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出现头痛1例, 呕吐1例, 出现乏力和高血压1例, 上述症状均经治疗后缓解。截至2022年2月28日, 3例受者中, 死于肿瘤进展1例, 死于食管穿孔所致胸主动脉破裂出血1例, 存活1例。受者生存时间为11.0~15.5个月, 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6个月。结论移植肝正常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受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 可能可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42例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联合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择另外42例仅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差异;随访至2022年2月11日,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ORR分别为61.90%(26/42)及35.71%(15/42),DCR分别为92.86%(39/42)和69.05%(2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间为2.5~26.2个月,中位时间为20.2个月;联合组中位OS(19.3个月)长于对照组(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发生死亡事件的相对风险(HR)为0.456,即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使死亡风险降低54.40%。联合组中位PFS(12.9个月)长于对照组(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联合组复发HR为0.579,即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使复发风险降低42.10%。联合组29例(29/42,69.05%)出现与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但均为1级不良反应,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结论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肝复发癌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肝胆胰外科使用二线靶向药物瑞戈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1例难治性肝复发癌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该患者在前期近3年时间内先后经过根治性消融、肝中叶复发癌切除、肝S2及S8段复发癌消融及一线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多学科多种方法治疗,仍然出现肝内广泛复发转移,最后改用二线靶向药物瑞戈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进行全身系统治疗,肝内病变全部液化坏死且大部分明显缩小或消失,甲胎蛋白由最高峰值20 867.00μg/L降至正常,治疗效果评价为CR且稳定维持已超过12个月,无明显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好,坚持正常工作。结论 二线靶向药物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新疗法,仍然有可能对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失败的难治性肝复发癌产生疗效,甚至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希望和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载药栓塞微球TACE(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D-TACE序贯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巨块型HCC患者资料,记录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结果 35例联合治疗均成功。截止至末次随访,35例中位PFS为8.09个月,中位OS为20.00个月。联合治疗后1、3、6及12个月,ORR分别为65.71%(23/35)、71.43%(25/35)、65.71%(23/35)及60.71%(17/28),DCR分别为94.29%(33/35)、88.57%(31/35)、80.00%(28/35)及67.86%(19/28)。联合治疗TRAE主要为1~2级,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HCC效果较佳且安全,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合固金汤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P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微小核糖核酸-19b(miR19b)、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气阴两虚型晚期非鳞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PP方案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百合固金汤内服治疗,所有对象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CA125、miR-19b、MIP-3α、β-CTX水平。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分别为75.0% vs 50.0%、90.0% vs 65.0%)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项主症(咳嗽、咯痰、气短喘粗、口干咽燥、神疲乏力)积分和血清CA125、miR-19b、MIP-3α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CTX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分别为52.5%(21/40)vs 75.0%(30/40)、42.5%(17/40) vs 70.0%(28/40)]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固金汤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PP方案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鳞NSCLC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部位、程度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发生部位、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并调查其治疗情况.结果 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瘙痒部位依次为背部、下肢、胸部、上肢、头颈部;轻度、中度、重度瘙痒分别为22例(34.9%)、25例(39.6%)、16例(25.4%);合并皮肤感染5例.63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接受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经规律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症状缓解.单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3例瘙痒患者中有14例去皮肤科就诊,经局部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多为中、重度并可能发生皮肤感染.规律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地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而单纯局部对症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常规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6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及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检测,并对可能影响血常规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而红细胞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有影响。结论:纠正有关因素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肿瘤特点、治疗方案、随访结果和预后,复习国内外文献,针对该2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例患者均在规律随访时经B超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分别为肾移植后39个月和112个月.病例1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术后免疫抑制剂改为包含雷帕霉素的治疗方案,至今随访8年,肿瘤无复发,移植肾功能正常.病例2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后拒绝手术治疗,6个月后肿瘤转移,失去切除肿瘤机会,采用舒尼替尼治疗4个月,因难以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目前门诊随访,发现肿瘤后存活18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例数不多,但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肾移植术后随访中应加强针对性筛查,及早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原肾恶性肿瘤发生后如果能及时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好,如有转移可以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原肾恶性肿瘤术后采用包含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显著的影响.MHD患者桡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厚于对照组(P<0.05),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有斑块患者IMT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患者(P<0.01).结论 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微炎症状态是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Morishima A Sasahashi N Ueyama K 《Kyobu geka.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2006,59(9):851-854
We report 2 cases of calcified amorphous tumor (CA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se 1 is a 68-year-old man who had received hemodialysis for 11 years due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renal failure. He was admitted because of shortness of breath. After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sting, we found a 7 mm movable tumor on the side of the left atrium causing stenosis at the base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We suspected this to be a myxoma. We performed a myxomectomy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The tumor had a stalk and hemogenesis on the surface. Case 2 is a 63-year-old man who had received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hemodialysis for 18 months due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renal failure. He was admitted because of subjective complaints of chest compression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Ultrasound cardiography revealed 16 mm tumor on the posterior mitral valve leaflet with mild mitral regurgitation. We removed the tumor and placed a mitral valve prosthesis. Grossly the tumor was encapsulated with endocardium.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both tumors were CATs. CAT is a lesion characterized by calcified fibrin deposit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ese tumors is difficult. While many surgeons elect to conservatively watch these tumors among dialysis patients, when they are movable, there is a risk of embolism and we should remove the tumor early.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的预后.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前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超声心动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脏瓣膜钙化组和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另根据心脏瓣膜钙化数量将患者分为无瓣膜钙化(A组)、单个瓣膜钙化(B组)和双瓣膜钙化(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胎球蛋白A(Fetuin-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并评价上述指标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结果 99例患者中合并瓣膜钙化40例(占40.4%),其中二尖瓣瓣膜钙化(mitral valve calcification,MVC)27例(占27.3%),主动脉瓣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30例(占30.3%),二尖瓣瓣膜合并主动脉瓣瓣膜钙化(MVC合并AVC)17例(占17.2%).比较合并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合并瓣膜钙化组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hs-CRP、IL-6更高,白蛋白、Fetuin-A水平更低.比较A组、B组和C组发现,随着年龄、透析时间的增高,血磷、钙磷乘积、IL-6、hs-CRP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血白蛋白、Fetuin-A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减少.以Fetuin-A为自变量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与年龄(r=-0.246,P=0.014)、透析时间(r=-0.297,P=0.003)、iPTH(r=-0.256,P=0.011)、hs-CRP(r=-0.272,P=0.006)、IL-6(r=-0.492,P=0.000)、心脏瓣膜钙化(r=-0.6,P=0.001)呈负相关,而与血白蛋白(r=0.298,P=0.003)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较高,以主动脉瓣瓣膜钙化多见.Fetuin-A、炎症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有着重要的相关性,评估Fetuin-A、炎症水平可能对识别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发展和恶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告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T淋巴细胞对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的增殖反应。结果显示:MHD患者T淋巴细胞对外源性IL-2的增殖反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与单次血透前比较,单次血透后MHD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外源性IL-2的增殖反应虽有明显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6.
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者每周3次透析后晚间口服加巴喷丁100~3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氯雷他定10 mg。12周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瘙痒VAG评分和改良Duo氏瘙痒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瘙痒分布范围减小,发作频率降低,睡眠明显改善,VAS评分(1.46±1.38比8.71±1.17,P < 0.01)、VAG评分(2.92±1.63比8.29±0.68,P < 0.01)和改良Duo氏瘙痒评分(11.33±3.99比30.75±4.87,P < 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部分缓解,但疗效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服用加巴喷丁患者中,36%出现嗜睡、头晕,而症状均在1周内减轻或消失,没有患者因此中断治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短期服用加巴喷丁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部分MHD患者的顽固性皮肤瘙痒。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和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骨量减少的患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减少患者的骨矿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痛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双能X线诊断为骨量减少的MHD患者34例,给予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U/次,每周3次,连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参数、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主观骨痛评分。同时观察该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32例患者完成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2腰椎Z值(-0.44±1.82 比0.06±1.63,P = 0.016)、腰椎总体Z值(-0.90±2.15比0.08±2.05,P = 0.002)、第3腰椎T值(-2.02±2.51比1.24±2.02,P = 0.033)、腰椎总体T值(-1.98±2.20比1.26±1.88,P = 0.009)、股骨大转子Z值(-0.65±1.11比0.48±1.12,P = 0.034)、粗隆间Z值(-0.58±0.94比0.02±1.12,P = 0.006)、髋部总体Z值(-0.66±0.80比0.08±1.08,P = 0.029)及髋部总体T值(-1.72±1.53比1.06±1.58,P = 0.016)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骨痛主观评分下降41.7%(P < 0.01);6个月下降76.6%(P < 0.01);12个月时保持6个月时的水平。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5例(14.71%,5/34),头晕、颜面潮红、心慌各1例(3.13%,1/32)。 结论 骨量减少的MHD患者长期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可改善BMD;有效缓解骨痛;但对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MHD患者长期应用鲑鱼降钙素是安全的,恶心呕吐较常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