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132例和非FI组122例,统计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肠内营养FI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7d ICU-AW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52.0%和59.8%。K-M分析显示,FI组患者7d内ICU-AW发生率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998,95%CI:3.057~11.766)、APACHEⅡ评分(OR=1.150,95%CI:1.080~1.225)、高血糖(OR=2.090,95%CI:1.091~4.005)、放置鼻胃管(OR=2.098,95%CI:1.097~4.015)、床头未抬高≥30°(OR=4.151,95%CI:1.951~8.832)和营养液输注速度(OR=1.049,95%CI:1.019~1.080)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率高,FI会增加其ICU-AW发生风险。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血糖、放置鼻胃管、床头未抬高≥30°和营养液输注速度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与其CAT评分、mMRC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进而探讨HRR对慢阻肺稳定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CAT评分、mMRC评分、记录过去1年的急性加重次数,并行6min步行试验(6MWT),运动结束后,记录即时心率与休息1min后心率差值即为运动后1分钟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after 1 minute,HRR1)。分析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性及其与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并比较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间HRR1差异。结果慢阻肺稳定期患者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54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频繁组患者、急性加重非频繁组患者HRR1分别为14.38±7.02次/分、24.68±7.67次/分,两者平均差值为10.30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HRR1有显著差异,且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慢阻肺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对慢阻肺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采取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抽选168例,盲抽法分为两组,接受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的患者列为实验组,共85例,接受气道护理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共83例。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采取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量表与右心功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我科12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入组条件患者62例,其中轻-中度组29例、重-极重度组33例,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记录肺动脉压力(PAP)、心功能参数(RA-V、RVD、Tei),所有受试者完成CAT评分量表、肺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轻-中度、重-极重度组的CAT评分与PAP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CAT评分与RA-V、RVD成正相关,且轻-中度组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4,r=0.444);CAT评分与Tei成显著正相关性,P值0.01。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CAT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右心功能严重程度评估,右心心功能变化可能影响CAT评分分值,从而拓展CAT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要急诊重症监护患者28天生存率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急诊ICU接诊的AECOPD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积极救治采用BAP-65评分、APACHEⅡ评分及CAPS评分对28天生存率进行预测。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12)例,存活组(138例)。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CAP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BAP-65评分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评分系统中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入住急诊ICU后28天生存率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7,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最大分别为89.06%及83.88%,CAPS评分与BAP-65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8均在0.8以上,且诊断敏感性性及特异性均在70%以上。结论:采用BAP-65评分、APACHEⅡ评分及CAPS评分均对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8天生存率预测价值均较高,相对而言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患的认知功能状态,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从2014年10月-2018年12月,1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入组;认知评估使用蒙特利尔(MoCA)量表,获取临床资料并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约46%的慢阻肺病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四组受试者的MOCA总分为:健康对照组26.47±1.31、慢阻肺病患轻度组24.77±2.61、中度组22.39±3.64、重度组21.92±2.65;相比对照组,慢阻肺受试者的认知得分降低(p<0.05),表现在注意、定向、抽象思维、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慢阻肺受试者的MoCA总分和肺功能中FEV 1有正相关(r=0.377,P<0.001),与血气分析中PaO 2有正相关性(r=0.295,P<0.05),与PaCO 2无相关性(r=0.059,P>0.05)。结论慢阻肺病患存在特定的认知障碍。低氧血症、肺功能中的FEV 1降低可能是造成慢阻肺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18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呼吸道病毒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共检出病毒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22.2%;检出病毒49株,其中鼻病毒感染检出率最高,占26.5%,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1株,占22.4%,肠道病毒6株,占12.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MNA评分、m 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aO_2、PaCO_2、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多于病毒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7、5.612、6.532、4.369,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措施,防止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简易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在呼吸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镇咳、祛痰、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雾化、氧疗等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简易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两组的治疗前后评估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6分钟步行试验(6MWT)、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和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CAT及mMRC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6MWT、CAT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 1%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呼吸锻炼的满意度评分为90.45±7.08分。结论采用简易呼吸训练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是安全有效、满意度高,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幸福感指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都进行人口社会学调查、社会功能测定、幸福感指数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240例患者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5.24±3.19分和41.40±2.95分,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3%和5.4%。240例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是33.29±3.89分,正性因子与负性因子分别是23.56±4.82分和9.15±2.29分。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幸福感总分、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评分都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病程、SAS评分、文化程度为影响幸福感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等社会功能低下等状况,有着较低的主观幸福感,两者可互相影响,导致恶性循环,临床护理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支持,降低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营养不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6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肺功能以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检验;并对BMI与FEV1/FVC%、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死亡率、肺功能和住院天数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另外BMI与FEV1/FVC%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而与住院天数则有负相关性。结论营养不良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率增加以及肺功能下降的一个独立的肺外因素,且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康复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8 d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AECOPD患者150例,均进行积极常规救治,采用BAP-65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28 d生存率进行预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138例。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CAP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BAP-6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评分系统中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28 d生存率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7,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最大,分别为89.06%及83.88%,CAPS评分与BAP-65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8,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70%以上。结论:BAP-65评分、APACHEⅡ评分及CAPS评分对AECOPD患者28 d生存率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院死亡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等。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NLR、PLR、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运用ROC曲线评估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NLR、PLR、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123例)及死亡组(18例)的均值分别为7.82±9.01、205.46±165.19、16.95±3.68及34.62±20.10、547.71±481.67、29.90±6.6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NLR截断值为0.849(敏感度72.22%,特异度为82.11%),PLR截断值为323.68(敏感度61.11%,特异度为87.8%),APACHEⅡ评分截断值为25.7(敏感度55.56%,特异度为90.24%),NLR、PLR、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的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AUC值最大,为0.892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更佳。结论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且NLR、PLR是AECOPD患者简便、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APACHEⅡ评分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共279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随访30天。所有病例均逐一采用APACHEⅡ评分分别行入院时、治疗后的动态评分,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比较各组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时存活组患者,明显低于死亡/复发组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存活组的APACHEⅡ评分降低为(9.86±1.46),病情也明显缓解。入院时药物治疗组(193例)的APACHEⅡ评分为(9.97±1.76)、无创通气组(61例)APACHEⅡ评分为(15.20±1.25),有创通气组(25例)评分为(21.16±2.84),APACHEⅡ评分>24分的患者病情较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结论 APACHEⅡ评分有助于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轻重的评估及预后评价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与ICU内AECOPD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0日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AECOPD患者,根据出ICU时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资料、治疗转归。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E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0例AECOPD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高APACHEⅡ评分,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肌钙蛋白I、pro-BNP、乳酸、尿素氮浓度,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是AECOPD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休克,OR值分别为1.13(95%CI 1.052~1.214)、5.092(95%CI 1.697~15.277),血清总蛋白水平是死亡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79(95%CI 0.818~0.944)。ROC曲线显示联合APACHEⅡ评分、血清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三个指标的模型显示出对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85~0.911;P<0.0001)。结论入住ICU的AECOPD患者有高APACHEⅡ评分,低总蛋白水平,合并脓毒症休克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基础治疗(吸氧、化痰、抗炎、解痉平喘、增强免疫力及必要时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7天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治疗前、后14天的肺功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II评分(APACHE Ⅱ)、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在: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APACHE Ⅱ评分方面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减少,P〈 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明显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APACHEⅡ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AECOPD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死亡风险中的预测指导作用。方法对78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和CPIS评分,比较不同分组的动脉血气结果、死亡率、死亡风险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APACHEⅡ和CPI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组〈18和≥18,入院时和入院24hPaC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IS评分36组;CPIS评分〈6和36分组住院时间分别为APACHEⅡ评分组入院时〈18和≥18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5),A—PACHEⅡ评分组死亡分辨的ROC曲线下面积(0.789)略大于CPIS评分(0.719)。结论APACHEⅡ在判断死亡预后方面好于CPIS评分,而CPIS评分在预测患者24h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对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根据出院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Ⅲ评分,分析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存活组APACHEⅢ评分及氧合指数与死亡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Ⅲ评分随住院延长而增高,氧合指数随住院延长而降低,存活组与之相反.氧合指数与APACHEⅢ评分负相关(r=-0.7542,P<0.01).结论 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有助判断病情危重程度,观察两者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细胞、体液免疫状态及其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AECOPD患者临床资料与入科24小时和入科第7天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依据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其与细胞、体液免疫指标相关性。结果75例AECOPD患者,男37例,女38例,平均年龄(76.4±9.8)岁,APACHEⅡ评分(22.77±5.27)分;APACHEⅡ评分≤21分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75.08±10.42)岁,APACHEⅡ评分(18.43±1.86)分;〉21分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78.21±8.66)岁,APACHEⅡ评分为(27.08±3.96)分;两组患者入科24小时与入科第7天细胞、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分组入科24小时与入科第7天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分组人科24小时CD4^+/CD8^+、IgG低于入科第7天(P〈0.05);所有患者细胞、体液免疫指标与APACHEⅡ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低下,APACHEⅡ评分对评价免疫状态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